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互聯網大廠們組織架構調整的大年到了。

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在馬雲宣佈即將“交班”兩個月後,雙十一的狂歡落幕,阿里集團CEO張勇宣佈公司即將進行一次新的組織架構大調整。這次的調整涉及到了阿里雲事業群、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天貓事業群、菜鳥網絡和阿里AI實驗室等;以及眾多阿里高管的職務變化。底部瞭解更多

在調整之後最令人意外的變化,當屬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意外“下課”,阿里CTO張建鋒將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直接向張勇彙報。作為全新的事業群,新零售技術事業群成立,吳澤明(範禹)出任事業群總裁,直接向張勇彙報。它將整合阿里B2B、天貓、淘寶的技術力量,為新零售業務的技術支撐提供統一策略。

同時,由陳麗娟(淺雪)帶領的阿里AI實驗室,也進入集團創新事業群,但是也將直接向張勇彙報。這是張勇即將正式成為阿里董事長之前燒的第一把“改革”之火。之前,你可以說“文科生”馬雲不懂技術,而現在,“技術”在阿里集團內部的地位正在全面提升。

就在9月底,騰訊宣佈了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2018年成為互聯網大廠們紛紛扎入“下半場”的分水嶺,但下半場的關鍵詞,很顯然,是技術和2B。BAT被顛覆喊了很多年,而在這場新的時代變革中,主動下場、引領風向的,還是它們。而且手筆巨大。2B時代,“顛覆”BAT的可能,真的存在嗎?

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組織架構調整大年

從2015年以來,阿里也進行了三次大的組織架構變革。之前的一次是在2016年底,馬雲提出了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的五新戰略。在新戰略開啟的2017年,阿里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2017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宣佈“達摩院”成立,張建鋒擔任院長。2009年,阿里就成立了阿里雲,成為國內最早佈局雲計算平臺的互聯網巨頭。現在,“文科生”馬雲也打算為阿里貼上“科技”的標籤。

對於阿里來說,這一年至關重要。馬雲宣佈即將正式交棒,張勇將成為阿里的董事局主席。屬於阿里的張勇時代,將隨著這次組織架構的大調整開啟,那麼,承接馬雲的理念,深化阿里在技術賦能和2B業務方面的形象,成為張勇選擇的主題。張勇的公開信中就如是表達:“要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賦能商家,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我們就要面向未來,不斷升級我們的組織設計和組織能力。”

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並且交給阿里集團CTO張建鋒掌管,雖然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幾天前,胡曉明還在為阿里雲棲大會站臺。他的“下課”據說是連阿里內部都沒有事先知曉的事情。胡曉明在任四年,儘管阿里雲在這幾年裡業務一直呈現明顯增長,在2017財年營收達到66.63億元,但是他本人是金融專業出身,也是阿里金融的創辦者,並非專業的“技術人”。

如今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你是否想過把手機變成我們賺錢的工具。如果你目前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想賺錢月入十萬,那麼這就是你最佳的事業機會加我微信:一八三五三九八七五七八獲取財富商機。

而張建鋒,是BAT中,唯一的一位CTO。阿里的IT體系是統一的,現在,張勇要讓阿里雲和阿里的智能化能力統合起來。張建鋒的管理範圍,也從阿里的技術體系,延伸到阿里雲,以及達摩院,成為阿里整體技術戰略的重要任務。淺雪統領的阿里AI實驗室,之前是向張建鋒彙報的。現在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直接向張勇彙報,無疑地位得到了提升。

之前,對於阿里AI實驗室,外界更直觀的印象是它推出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而實際上,阿里AI實驗室還涉足包括語音、車載等IoT和汽車領域的產品,不僅2C,也研發面向B端的產品。除了阿里的開放語音平臺AliGenie外,在今年雲棲大會上,阿里AI實驗室還發布了天貓精靈車載版語音交互系統TmallGenie Auto,以及搭載了AliGenie的阿里L4車輛協同自動駕駛能源車。短期內,馬雲不指望達摩院賺錢。淺雪也曾說過,公司也不指望AI實驗室賺錢。但是,它們是代表了公司在未來的業務增長方向。語音是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交互方式,汽車和家庭則是新交互入口落地的未來兩大場景。張勇要求AI實驗室直接向其彙報,也是對新技術以及對創新業務的期待。

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自然也是為著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的目標,加強對B端商戶的服務能力。B2B是阿里一直以來的基因。但是,“技術掛帥”的阿里,看來是決心要破除以往在BAT最“不懂技術”的形象,補上短板了。力圖補短板的巨頭,不止阿里一家。今年國慶節前,騰訊公佈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騰訊雲從原來的SNG社交網絡事業群下面獨立,成立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騰訊的基因是社交。但是,它要補上在B端的課。2017年底,馬化騰在騰訊年度員工大會上坦承:“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2B的能力。”劉熾平還補充:“很多人說我們只有2C的基因,沒有2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

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被醫療搜索廣告競價排名困擾的百度,在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崛起後,在2017年,重新調整了架構,聚焦AI,將和搜索與AI無關的業務邊緣化;在今年陸奇離開之後,雖然百度再次重新進行了業務調整,但是整體架構仍然保持了下來。馬化騰說:“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李彥宏曾說,互聯網的下一幕是AI。馬雲提出“五新”,阿里雲用了十年時間,佔據了國內大半雲計算市場。技術和2B,大廠們給互聯網“下半場”下了定義。

押注下一個十年

作為百億美元、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互聯網大廠們all in的是下一個未來。BAT,三家在社交、電商、搜索這三個流量核心領域最具優勢的公司,它們看好的下半場,必然是B端市場。前不久,各大公司紛紛公佈了自己的上一季度成績單。阿里11月2日發佈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收入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雲計算收入56.67億元,同比增長90%。但是阿里卻調低了全年的營收預期。今年6月,阿里股價達到210.86美元的歷史高點,隨後,一路下跌至現在的150美元左右。

騰訊在2018年初的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也趕超了Facebook。而隨後,騰訊的股價也一路下滑。其主營的遊戲業務陷入了監管旋渦,在日前發佈的騰訊第三季度財報中,網絡遊戲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4%,為258.13億元,這也是騰訊網絡遊戲首次出現下降。但是,騰訊也第一次公開了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一倍,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達到了人民幣60億元,雲服務收入在2018年已經連續三季同比增長率超過100%。

百度在Q3財報中,正式剝離了金融業務“度小滿”和全球廣告業務“Global DU”。百度的網絡營銷收入仍然佔了總收入79.7%的大頭,但自去年同期至今,網絡營銷收入佔比是呈下降趨勢,從86%一直降到了現在。這意味著,在互聯網的下半場,流量紅利已經逐漸消逝。C端的增長,已經開始出現乏力。而當將C端的流量產品運營做到了極致之後,新的增長點和拉動力,將出現在如何為B端客戶提供服務上。

縱觀海外,微軟、谷歌、亞馬遜,無一不是利用自己在C端上的產品優勢,進而奪取B端市場。做平臺,其上不僅承載著自身的產品,還有開放的系統,以技術為驅動,接入更多的企業級客戶和開發者,為無數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服務和機會,將是未來巨頭的生存之道。“生態”這個詞現在已經被喊得有點虛了,但是對於百億美元、千億美元級別的大型公司而言,這則是必然而為之。

亞馬遜是眾多公司追趕的目標。Amazon Prime會員體系在美國擁有數千萬客戶,在英國達到數百萬;AWS與雲計算平臺為亞馬遜提供了每年120億美元的收益;今年6月,亞馬遜以137億美元收購了連鎖超市Whole Foods以及其旗下400多個零售網點。Alexa語音助手通過面向第三方開發者和品牌開放,已經接入包括家庭、汽車、醫療等場景,並服務亞馬遜的音樂、電影、硬件、電商等。

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馬雲在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說:“我們(阿里、Facebook、亞馬遜等)才是真正的現代服務製造業。我們背後有強大的製造能力、設計能力,把服務當成產品的能力,它不是網絡上走來走去的一些Program。現代服務業本身就是真正的製造業。”

在馬雲看來,將來沒有中國製造、美國製造,只有Made in Internet。物聯網、計算能力、AI,都在倒逼著各個行業,從基礎上進行變革。未來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數,或許不是電力,或者通了多少道路,而是要看算力、看數據是否打通、看互聯網的覆蓋能力。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將每一個互聯網用戶的行為數據、個人信息,通過PC和移動終端,納入了數字化大網。現在的下半場,則是要將技術和能力,向更大的產業和業務場景擴展。

未來十年仍舊屬於BAT?

2016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滴滴CEO程維最先說,互聯網時代的上半場已經結束。這個結論得到過王興和張一鳴的附議。他們看到的事實是,互聯網時代的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技術增長紅利,都差不多走到了尾聲。消費級市場在那時已經是一片紅海,搜索、電商、社交,主要的流量入口被BAT所把持,競爭版圖已經被清晰地劃分開來,要從C端流量入局的門檻已經太高了。它對投資的吸引力,也在逐漸下降。

當年,王興說,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互聯網+”。然而現在,市場已經直接被改變成了“智能+”。在“All in ABC(雲計算、大數據和AI)”的下半場搶跑的,還是BAT這些大廠們。即使在市值上看,BAT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但是在技術和2B端發力的過程中,它們仍然具有大量公司都無法比擬的優勢。從五六年前,BAT就開始被不斷組合提起。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發展最快、觸角所及領域最廣泛的三家公司,還因為,在當時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在C端流量為王的時代,它們分別是,在三個流量核心領域最具優勢的代表——百度的搜索和信息,阿里的消費電商,騰訊的社交。

在這三極,它們分別佔據了壟斷性的優勢地位,並且,這三個領域,它們的商業模式已經做到了極致。互聯網巨頭們,在從2C轉向2B這段征程上再次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它們在C端積累的不僅是用戶和流量,還有可供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海量數據基礎;此外,是C端用戶和產業場景間自然過渡的優勢。阿里看好的智能商業時代,將促使所有的企業包括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實現網絡化、在線化和智能化。而阿里是B2B電商平臺起家,在連接B端商戶和支付領域,天然有著優勢。阿里雲和阿里的SaaS工具釘釘鋪開平臺,以最快的速度,可以將生態上的中小商戶轉變為企服的客戶。

主打社交的騰訊舉著“連接”的旗號,在2C上連接了互聯網用戶外,更深化下去,就是連接更多的人、連接人和物、連接萬物,B端和G端,也必然是要走的路。騰訊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將全面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醫療、教育、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

搜索引擎是百度起家的基礎,作為人和互聯網世界最重要的連接方式,搜索引擎在數據、存儲、雲和機器學習等方面,具有更獨特的優勢,這也是百度發力AI的基礎。開放DuerOS平臺和自動駕駛Apollo平臺,為百度和廣大開發者與企業級客戶拉近了距離。BAT們,在扮演下一個十年的平臺和基礎服務商的角色上,已經各自佈局完成,自成體系。過去十年,企業級服務這個賽道上,始終沒能誕生如同美國的IBM、Oracle、salesforce這樣的公司。2015年開始吹起的SaaS類工具和大數據創業熱,也在兩三年後歸於冷靜。

在之前的人口紅利和消費紅利時代,是以標準化的流量產品搶佔用戶終端的互聯網公司們,快速成長起來。現在,流量紅利在逐漸消逝,但流量不是沒有了,而是獲取的成本和難度更大了。因此,幫助B端客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通數據,成為了更加緊迫的課題。這是一個更加巨大的市場,其中還蘊藏著無數的機會。無論是字節跳動(今日頭條),還是小米、京東、美團,現在也都在B端進行了佈局。老牌的IT廠商,聯想、華為等,也都開始新的轉型。在各垂直領域內,也許還將有更多的創業新秀崛起。

BAT也面臨新的競爭。但是,在技術、數據、流量入口、企業客戶影響力方面,它們,仍是C位的佔據者。

大廠“重組基因”:2B的下一個十年,C位仍是B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