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向来有“宋十回”“武十回”之说,即作者对书中人物事迹的描写,宋江占了十回,武松占了十回。可见,除宋江这位第一男主角之外,施耐庵最重视、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武松武二郎了。

不仅是作者,我们读者最熟悉、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武二郎。金圣叹曾这样点评武松这个人:武松,天人也……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在他眼中,武松简直是所有梁山好汉优点的综合体。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翻开原著中的“武松传”,逐字逐句读下来,我们会发现,作为一个大英雄,武松固然优秀,但其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我们去质疑的性格特点。

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例如,他的爱慕虚荣。很多时候,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太过要强,常常为了一己之面子而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一个人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性格缺陷。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武松正式登场。

彼时的武二郎,还是一副落魄模样,寄居在沧州横海郡柴进的庄上,身患疟疾,人人嫌弃。可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并且为他的虚荣赢得了资本。这件事,就是景阳冈打虎事件。

打虎前后,武松的虚荣性格就已然暴露无遗。

话说,武松离开恒海郡柴家庄,回乡看望哥哥,路过景阳冈,不听酒馆店小二的劝阻,连吃了十八碗酒,仍要坚持孤身过冈。起初,他坚持过冈的理由,是不相信店主人的话,压根儿不信冈上有老虎。直到在冈下看到了官府的榜文,他这才明白,原来山上真的有老虎。

他也是人,也知道老虎的可怕。惊恐之下,就要转身回去,但他又怕被店家笑话:“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于是,他硬着头皮,继续赶路:“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对于武松的逞强,金圣叹在这里评道:以性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

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是啊,为了面子而去冒生命危险,显然是不智。内心的虚荣,让武松以身犯险,终于与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狭路相逢。大惊之下,凭着逃生的本能和高强的武艺,武松打死了老虎。这番经历,不仅让落魄中的武松重新找回了自信,而且变得得意起来。

在景阳冈下,他对猎户们说:却才冈子上乱树林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面对乡绅们,他又“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

大家纷纷伸大拇指:“真乃英雄好汉!”

在县衙厅前,武松再次“将打虎的本事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得呆了。知县甚至主动聘请他来县衙里担任都头。大家接连不断的惊叹、赞誉和礼遇,让武松飘飘然起来。

从这里开始,“三拳两脚打死猛虎”,成为他最愿意和别人谈的话题。而且,打死老虎的过程,在他的嘴里,越来越轻描淡写。

这一事件,已然成为武松虚荣心、自尊心的最大支撑。

后来,武松斗杀西门庆,被发配孟州。路过十字坡,遇到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夫妇。初次见面,张青问武松:“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

看武松的回答,两个字:“然也!”得意之情,跃然纸上。

在孟州牢城营点视厅,管营喝令众军士把武松摁下打一百杀威棒,武松又来了:“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拖!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打虎好汉!”

你看,身为阶下囚,仍坚持把“打虎”二字挂在嘴边。

后来面对金眼彪施恩,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武松对他说:“我去年害了三个月疟疾,景阳冈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何况今日!”

怕施恩不信,他还当场秀了一把力气,伸手举起三五百斤重的石墩,证明自己不是在吹牛。当得知施恩结交自己,是为了让自己帮他夺回被蒋门神抢走的快活林酒店时,武松更是来了精神。

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且看两人这段对话:

武松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

施恩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

武松笑道:“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既然没哪吒的模样,却如何怕他?”

施恩道:“只是小弟力薄艺疏,便敌他不过。”

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著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有酒时,拿了去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

此时的武松,已经被自己的虚荣心绑架了。就像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说的那样:武松是一个需要不断有对手来让他证明自己的人。至于自己该不该帮施恩出头,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因为在施恩面前,他太想证明自己“打虎英雄”的实力了!根本来不及考虑这件事该不该做。

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这样的冲动,最容易导致意气用事。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青少年,因为急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往往直接跃过“该不该做”这个问题,跳进冲动做事的泥潭。

为证明自己的实力,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但他很快又陷入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设下的圈套,差一点被害死在充军路上。

武松杀回孟州,血溅鸳鸯楼,结果了蒋门神及张都监一家,从此走上亡命江湖的道路。杀人之后,武松在鸳鸯楼墙壁上留了一句话: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看清楚,不是“杀人者武松也”,是“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如此情境下,他依然没忘记把打虎的经历翻出来显摆一下。

再后来,为躲避官府抓捕,武松变身行者,仍然时不时摆出“打虎英雄”的架子来。以致在孔家庄醉酒闹事,被一只黄狗追到河里,然后被孔明、孔亮兄弟吊打。

武松不是完人,他也有虚荣的一面(上)

数年前春夏相交,在离开曾插队五载的山村三十秋后,我有机会重返故地。本是魂梦萦怀,急切前往,可那日终于望见了熟悉的山山水水,兴奋之间突然情怯,有一刻竟停车路旁,踌躇难行。当然,最终还是去了,夙愿得偿。事后想想,在乡愁一朝释然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下什么是“近乡情怯”。

从“打虎英雄”到“黄狗败将”,武松的“英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在这长达十回的精彩故事里,我们发现,好面子、爱慕虚荣是武松最明显的性格特点,也是他最大的性格缺陷,是导致他的人生不断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