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1

《西部》 Western(德國)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德國退役大叔變成建築工人,進入保加利亞開工。電影用慢火烹製,從看似不甚了了的淺層風情畫,逐漸進入工人與當地人的內心矛盾,揭開表面的和平,或者表面的針鋒相對。這種矛盾書寫劍拔弩張,又充滿惆悵。保加利亞和德國的地緣衝突剩下的已經只是餘音,《西部》將這種餘音放大,展示的是難以癒合的裂痕。它是當地普通人對政治的懶惰解讀,也暗示著其中所包含的普遍性,人性與地緣兩個角度都做得紮實有序。男主角若有若無的光環似乎增強了電影的故事懸念,讓人不禁憂心在這個蒼涼的故事裡,他到底是錯入了一個虛假的桃花源,還是錯入了一片佈滿啞炮的廢墟。


2

《野梨樹》(土耳其)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錫蘭在《冬眠》之後更上一層樓,再交出三小時力作。他的優點是深入鄉野,擷取民俗民風,又不忘緊抓故事發生的背景。在他的電影裡,平常事皆事出有因,都與整個社會的氛圍脫離不了關係。而社群中的每一個個體,在平凡生活中都被無形的力量拉扯著。《野梨樹》是青春成長,是父子和解,是創作無路,造就這個故事的戲劇因素卻又和戰亂、教育、失業等客觀的殘酷外因緊密相連。躁動的人物和頻繁的毒舌看似只是揭開劇中人的傷疤和無端自戀,卻又自然地引出了他們的身不由己。這些層面聽來很容易俗套,錫蘭卻明白尺度在哪裡,理智與感性並用。


3

《狼屋》La casa lobo(智利)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這部定格動畫的靈感來自智利惡名昭彰的異端組織尊嚴殖民地。這個封閉的社區與德國移民和皮諾切特獨裁政權合作,給民眾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喬奎因·科西納與克里斯托弗·列昂選擇在一個封閉空間內拍攝和製作這部作品,以遊移的陰暗畫面、夢魘般的定格構圖,製造出一部抑鬱的黑暗童話。它的抽象之處,恰恰與它要揭露和諷刺的對象,在氣質上極度接近。而在方寸之間,如何用黑暗的敘事來講一個自有深意的故事,也很考驗創作者的視覺呈現和創作才華。電影又再利用當年的電視和新聞片段,使得整個虛構故事有了一種口述歷史的粗礪和驚悚,它似乎是假的,卻並不遙遠。


4

邊境 Grans(瑞典)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這是一部充滿詭異情色與不安的奇片,導演用極高超的劇本寫作告訴人們什麼才叫真正的隱喻。表面上故事是關於一次怪異的愛情冒險,實則內含多重書寫。它的奇幻元素可以施之於現實中的難民和移民議題,還可以探討性別多元,探討不同族群的道德問題。導演的剋制手法與外景的冷峻風光巧妙融會了驚悚和浪漫元素,別樣的親密鏡頭更是彰顯了個人功力,多一分則令人不適,少一分又力有未逮。無論從表演還是劇作都是本年度歐洲電影的典範,更難得的是,本作還有流暢的故事,並非一味風格化,各方面都兼顧得很好。


5

《我們,動物》We the animals(美國)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讓人驚豔的獨立電影。導演用家庭影像式的視覺(它本該是一種中產家庭的常見手段)來講述一個貧窮家庭內孩童成長的故事。曼尼、喬爾和約拿是年齡相近的三兄弟,最小的約拿剛滿十歲不久,電影也從他的視角展開。儘管故事與五個家庭成員的相互關係千絲萬縷,但並非聚焦在“家庭”的整體概念,也不去講成員之間的緊密。它是更加自省的。小兒子約拿和兩個哥哥一樣,要面對父母失和的家庭暴力、父親出走的無所適從。電影思考的角度卻並非以家庭為單位的自強,而是關注這個貧窮的小孩如何在家庭變故中萌生自我意識與性意念。全篇穿插著約拿的蠟筆畫創作,同樣揭露了動物性和人性二者在孩童成長期的拉鋸,將殘酷陣痛一展無遺。


6

《風的另一邊》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美國)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一個人因有才華而寂寞到何種程度才會拍這樣一部片呢?奧森·威爾斯就像一位占星師給自己看星盤,再用了一個具體的夜晚把結果講出來。與其說這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不如說是對自己的一則預言,大量的夫子自道,不是指向自己的過去,而是他的“未來”。電影裡更加入了大量嘲諷式的觀察,關於媒介,關於影像,關於觀看的方式,以及隱晦的行業秘辛。電影中還有一段不見天日的戲中戲,竟與本片一樣多年來石沉大海。若不是Netflix接過這個項目,《風的另一邊》恐怕還要再消失二十年。導演多麼精準地看到了一切,自己的寂寞與作品的難產,這是哲學,也是命運。


7

《你從未在此》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英國)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本片獲獎與公映後引起些微爭議,有觀眾認為它被過譽,但別讓力量被爭議蓋過了,這部電影確實在劇本寫作和表演上很突出。編導用多種手法去完成反類型的戲劇和人物線:主角是無法掙脫內心陰影的抑鬱殺手,受委託的少女引發的一切意外都讓他的內在不斷下沉,導演讓這些心理矛盾壓迫到臨界之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故事拋棄了過往殺手設定那種冷酷或外冷內熱的套路,劇本很勇敢地去面對殺手複雜的內在情緒和自毀傾向,更主動破壞了他想要達成的目標,將“喪”的日常呈現出來,所以那種賴活才真的有了一些溫度,視覺上的風格化既是技術表現,也是去剝開反類型人物的切實手法。


8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美國)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Netflix在2018年對電影界的又一饋贈,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又一次在西部展開。電影由六個短篇組成,看似都是沒頭沒腦的荒誕故事。導演們卻展露出文學短篇般的筆觸,讓六個故事充滿強有力的能量。這些故事都不足道,你也很難轉述它們到底在講什麼。科恩兄弟歷來都擅長這種意在言外的故事,你可以視之為美版的“無厘頭”,滿是命運的粗暴和對煽情的無情鞭撻。無論是禍從天降,還是註定的厄運,看似是“認真就輸了”的荒謬,實則自有其自洽的邏輯。用即將過氣的網絡語言,你可以視之為帶娛樂味的毒雞湯,長此下去,昆汀就要失業了。


9

Zama(阿根廷)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Zama是一位生於南美的西班牙流亡軍官,他一直在等待調令,期望自己被承認,被看到。導演用近乎殘酷的淒涼筆觸向觀眾訴說:失敗,即是不斷被剝奪,是沒有救贖也沒有出口。拿走故鄉、曖昧、居所,再拿走權力、身份和肢體。人慢慢跌入“原始”和“未開化”,最後只剩生存的慾望。男主角也逐漸從一個給別人耳光的人,成為被救助的人。電影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今常常被討論的身份認同議題,而是以近乎哲思的方向去思考人為何需要這種認同,以及這種認同本身的矛盾。在豐富的歷史背景前面,導演用特別簡練和直接的方法勾勒出人與人之間粗暴的相交和互動,讓電影充滿了唏噓迷人的原始味道。


10

《羅馬》 Roma(墨西哥)


十佳電影推薦:很私人也很公共


《羅馬》給人難忘的觀影體驗,看似收穫了一邊倒的讚譽,也帶來大量的不以為然,不知是該說它沒那麼好,還是該說它沒那麼差。導演阿方索·卡隆以自己的兒時記憶重現了墨西哥中產社區羅馬,聚焦在女傭克莉奧身上。它延續了《地心引力》中的女性書寫,前作中對子宮和行走的書寫過於隱密,本作寫女性從戀愛到走出產後低壓的過程則放到了明處,這也是電影最外露的故事主線。電影中出色的鏡頭運用、場景佈置,甚至是音效,都活化了這個社區,更讓當年的歷史事件顯現得無比真實。卡隆無時無刻都不忘將主角之外的民眾也拍攝進去,以此鑄就電影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他又可以自然地描寫內向的女僕如何面對生活,面對他人,其中隱含著角色若有若無的自我意識,和主僕間有情還無情的微妙處境,執行力與視野俱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