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是福建省著名的旅遊城市,被稱為“海上花園”,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館”的鼓浪嶼,還有“最美大學”的廈門大學,秀麗的自然景色以及海島風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深受文藝青年的喜愛。很多人都知道廈門是“中國最美”的大學,但廈門大學有一段關於海外華僑觸動心扉的故事卻是鮮為人知。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西大門

由於工作的原因,在廈門待了近三年的時光,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建人,想必很多人兒時的夢想考上廈門大學。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雖然沒能考上心儀的廈門大學,但還是幾經周折來到廈門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既然自己讀書時的成績一般考不上廈大,那也還能好歹在工作休息的時間去廈大校園轉轉,也算是圓了一場夢。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一角

踏入廈大學府(思明本校),首先刷新的就是對大學的新認知,相信國內沒有一所大學環境能與廈門大學相媲美。中西結合建南群樓,文藝風範的芙蓉隧道,加上熙熙攘攘分不清是學生還是遊客在校園中閒逛,甚至有時候看起來遊客會比學生還多,讓人心生一種錯覺:感覺廈門大學不僅是一所學府,更像是一個旅遊景區,秀麗的風光不愧為“中國最美大學”。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一角

無論是漫步在校園,還是閒暇之際在芙蓉湖旁的樹蔭下看書,夏季的夜晚坐在廈大宿舍旁邊足球場享受海風微風襲來的感受,都是十分愜意的事情。除此之外,在廈門大學能拍照記錄美麗的風景之外,還能購買一些紀念品。幾年前在廈大小商店購買的可愛版廈大地圖、明信片等等一直珍藏至今。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芙蓉隧道

廈大的美景固然吸引遊客,不過我認為既然是一次學校的旅程,那麼享受一次學校食堂的美食也是一種獨特的旅遊體驗,廈門大學有芙蓉餐廳、勤業餐廳、南關餐廳、東苑餐廳,四個餐廳中每個餐廳的菜色風格各異,滿足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學子的口味。其中芙蓉餐廳三層才是對遊客開放的,如果在廈大剛好有認識的學生,借上一次學生卡和學子們一起用餐,才是最完美的體驗。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芙蓉餐廳

廈門大學的玩法很簡單,根據地圖前往想要玩的地點即可,不可錯過的就是校內內四處風光和滿是塗鴉的芙蓉隧道。很多遊客在遊玩廈大時都是簡單的逛一圈,或許只有感觸一下學校真大、真美,學生多幸福就完了,其實廈門大學有一段歷史故事,觸動無數人心扉。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一角

1921年,廈門大學創立,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這位華僑想必大家都在廈門大學遊玩時見過其雕塑,那便是陳嘉庚先生。

陳嘉庚先生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現在是廈門市集美區),是中國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最早發跡於“南洋”(新加坡),正值中國辛亥革命期間,陳嘉庚先生為祖國募捐了大量資金支援,因此孫中山先生還曾稱讚道:“華僑乃革命之母”。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大學陳嘉庚先生雕像

1912年,陳嘉庚攜眷舉家回國後,大力發展實業企業,籌辦學校,眾所周知的集美學村、廈門大學都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因此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除了實業,教育之外,醫療方面也有重要貢獻,比如倡建位於現翔安區馬巷鎮的廈門市第五醫院(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民分院)

1961年,陳嘉庚先生在北京去世,遺體移集美鰲園安葬,如今鰲園已然成為嘉庚公園中的一部分,讓更多遊客瞭解這一段光輝歷史。

中國最美大學:校園內遊客比學生還多,這段故事卻觸動無數人心扉

廈門集美嘉庚公園鰲園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陳嘉庚先生對於廈門乃至全中國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我們在廈門遊玩和生活時,也要心懷感恩。說起來幾年來的廈門生活卻一直沒能有機會前往嘉庚公園遊玩,實屬遺憾,內心下定決心,今年有機會第一站旅遊目的地就選廈門嘉庚公園。

各位小夥伴們,對此怎麼看待呢?歡迎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