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读书不容易,珍惜吧,城里的娃!

这两天陪着先生看了两部关于读书难的电影,先生说他小时候也是如此艰难,感同身受,倍觉要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

先生老家河南,农村出生,七三年比我还小一岁半,说四年级以下都在私塾读书,那会还有私塾,我不明白,四年级到学校上学,还得入学考试,过了才有资格,先生起先没考上,后来找了熟人才进的学堂。家离得远,但学校没食堂,印象中就是摸黑起床自己炒个饭跑步去上学,中午也是跑着回来吃完饭又跑着回学校,总之极不容易。

我出生在湖南,小县城读书,父母是老师,根本没有体验到不能读书和跑着上学的苦楚。城里有电,偶尔停电还有蜡烛,先生说他们家上大学了才有电(九十年代)。

电影两部,一部《土墙》,一个极其贫困的山区农村,学校只有一所低矮的土墙房子,学生虽然不多,但好歹有个学文化的地方,但土墙岌岌可危,老村长一辈子都在为筹建新学校努力,可怜一夜暴雨后,土墙坍塌,学校夷为平地,幸好没有学生受伤。没钱重建学校,孩子们被转往二十里地外的邻村上学,七八个孩子早出晚归,一路跑步去上学,某天一个孩子在半路摔下山坳,差点瘫痪了。

后来在村民和一位乡村小画家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得遇建筑工地老板的大力支助,以及经电视台采访节目曝光之后,学校终得以重建,孩子们终于在砖瓦房里开心快乐地学习了。

另一部《走路上学》,是以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怒江边的一个小山村,因为没钱修桥,村这边的孩子去对面上学,需得溜索过怒江,一根钢丝绳,孩子们天天从波涛汹涌的怒江上溜过去溜过来,充满了危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姐弟,姐姐每天去上学,弟弟因为妈妈当年的一次溜索遇险经历坚决阻止他单独溜索过江而未能上学(孩子爸爸在县城打工)。聪明的弟弟瓦娃特别羡慕姐姐,终于抵不住学校的诱惑,偷偷独自溜索过江去学校。被新来的女大学生撞见,后家访时被孩子妈妈知道,大发雷霆,坚决阻止弟弟过江上学。

新来的老师被这儿的情况震惊(孩子危险溜索,冷天无鞋可穿等),通过向外界进行求助和募集,首先解决了鞋子问题,却给瓦娃两姐妹制造了新矛盾(瓦娃要姐姐的新鞋,才答应不独自溜索),但第二天早上瓦娃看到姐姐同学都穿着新鞋上学,他不忍心姐姐一个人光着脚,毅然把抱了一晚上的新鞋亲自给姐姐穿上。姐姐放学时在小卖部买盐时看到一双男鞋,正好被老师看见,帮她买下送给她弟弟。姐姐兴奋地抱着新鞋,急切地往家赶,溜索时突然发现鞋子差点要掉进江里,去抓的时候意外掉落江中,瞬间就被怒吼的江水吞没。

姐弟情深的瓦娃从此闷声不言,就是爸爸回家了亲自送他溜索去上学,他也不去,曾经多么渴望上学的瓦娃一直沉浸在失去姐姐的悲伤里不可自拔。后来终于在政府的筹建下,建了一座桥,通往学校,瓦娃踏上桥,想起了姐姐曾经对他说的话,禁不住热泪盈眶。

山里的孩子农村的娃上个学多不容易呀,希望所有学龄孩童都能正常安全上学,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