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是給他講道理還是直接簡單粗暴處理比較好?

小學數學任我行


你好,我是蝌蚪麻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不聽話,就給孩子講道理,這隻會使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反感。不是有句話這樣說的: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不停地講道理就可以了。

簡單粗暴就更不用多說了。一個有耐心有內涵有智慧的文明家長,絕對不會對自己的孩子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的不聽話。

這裡,我重點論述一下,為什麼在孩子犯錯時,不能對孩子講道理。

一個文明的社會,似乎“講道理”是文明人之間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這在成年人之間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對一個孩子講道理,這未免有點操之過急。

首先,孩子的心智不成熟。

我們成年人的心智,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因為父母的不停說教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我們因為錯誤而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父母再來一段感情說教,我們會因為父母的說教而醍醐灌頂了嗎?我們只會反感與抗拒。

所以一個人心智,是在一次次的失敗、困惑、背叛等等逆境中逐漸建立起來。而我們的孩子,與其你跟他說:“不能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是粒粒皆辛苦。”不如讓他餓一頓,讓他感受到餓肚子的感受。

只有這樣,他才會直觀感受到餓肚子的感受,他下次就不會輕易去浪費糧食。這比你對他不停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的心智就是在不斷的犯錯之中,試錯中慢慢成熟起來。你不讓他有犯錯的機會,而是給他灌輸一大堆他根本沒法理解的大道理,他當然會排斥,你也會生氣,這樣的溝通常以失敗告終,一點收穫都沒有。

其次,孩子的思維模式是發散性的。

眾所周知,孩子的腦袋裡充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思維,這是他們想象力的源頭,創造力的基礎。

當孩子在家裡的白牆上亂塗亂畫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七竅生煙。嚴肅批評的同時,給他灌輸一大堆道理:“紙是用來畫畫的,牆壁上可不能亂塗亂畫,影響美觀了…”

孩子的思維模式還沒有成熟到牆壁上不能畫畫這個思維點,他只知道只有在碩大的牆壁上,他的想象力才能實現,在狹小的紙上,就無法創作了。所以,當孩子放下畫筆時,不是因為你的說教成功了,而是在某種程度上,你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告訴他怎樣做才對,你應該給他創造條件,讓他能有想象的空間。你可以給他在牆壁上擱置一塊大的黑板,讓他盡情發揮。這樣做不僅讓他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更讓你們親子關係和諧到極致。

再次,孩子的認知能力侷限。

孩子的認知範圍只有在他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裡,他們往往從自身的角度看周圍的環境和事物,他們也會認為,大人的眼光和看法都會跟他們一樣。

所以,當父母用道理來試圖說服他這個不能多吃,吃多了會拉肚子時,他們只會認為,媽媽阻止我吃喜歡的東西了,他們會用生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作為成年人,你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一特性,他們的認知侷限於自己的一時興起。你要想辦法引導他考慮到更廣泛的認知。

你可以這樣說:“上次你拉肚子的情景還記得嗎?肚子痛得在地上打轉;還把吃得東西都吐了出來;去醫院連續掛了三天水,有一次手都腫了;就因為這樣,還錯過了最好朋友的生日聚會……

這一幕幕場景會讓他心有餘悸,他會心甘情願接受你的建議,不會再去嘗試身體上的這份痛苦,也讓他認識到,父母的真正的用意,是不願他再生病。

最後,蝌蚪麻麻想說的是,與其給孩子不停說教,不如站在孩子的立場,用他的方式來考慮問題。父母還要以身作則,這比說教有效果的多,言行一致的父母,才會給孩子最正確的示範,是最有說服力的身教。

我是蝌蚪麻麻,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建議。


蝌蚪麻麻育兒經


深有體會。

我家的今年四歲,天天腸子都能被他氣青,你一打他爺爺奶奶就來了,更可惡的是姑姑每天給他發視頻說:我家小寶是夠聽話的了,現在他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別人打他打得來火了,能不還手麼?聽到姑姑這樣說,小的就更加得意了,誰打了他,他就是拳頭直接揍,我哥的才兩歲,一開心就喜歡打哥哥,每次打了哥哥就揚起拳頭說:你再打哥哥,哥哥就錘死你。因為說這話,已經被我打過很多次了,屢教不改。

吃飯不吃,天天吃飯就說:媽媽這個飯太燙了,我去玩一會,等你吃完了再來餵我。你不喂他就不吃,喂的時候還喜歡含飯,每次吃飯我就是潑婦。

除了愛乾淨不亂跑之外,我也發現不了他什麼優點了,睡覺倒是還算聽話,就是各種調皮,你說的話他不願意聽,講道理他裝作沒聽到,要不就是轉移話題,打一頓當時是老實了,第二天又是老樣子。每次我說要當個溫柔的媽媽,一會就破功了。


橙子橙子加油


我們今天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說教,我們和孩子並不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我們並沒有共同的邏輯起點。劉亞老師給你的總體原則和口訣就是隻管行為,不講道理,或者儘量少講道理。對孩子或學生事前說明規則,當出現問題行為時,你首先應該直接了當的制止行為,可以短暫的懲戒,要記住,無論你是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短暫而明確,在懲戒結束的時候可以簡單說明懲戒的原因,明確告知懲戒已經結束,緩解懲戒造成的心理傷害。當管理行為發生衝突,比如孩子玩電腦,你關了電源,又板又鬧又踹,並且嘴裡不乾不淨,這個時候你不要理他,更不要升級去講道理。不能搭話,一搭話就會惡語相加一發不可收拾。更多關於教育的問題,請你以後多關注劉亞百題。


劉亞百題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自己先把自己情緒調解一下再去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心平氣和的溝通。連說帶笑跟你它開開玩笑,可以再玩笑花裡提醒他沒有學習將來路很難走。我會給他舉例子,只要在網絡上完成的任務我回說媽媽美讀過書真搞不懂你就自己做一下吧!比如他給我奶個手機他會說你酒適合我們這些簡單的手機,複雜你搞不懂。我回答到我以後就靠你教我了好好努力學習不要落後了喲!對待孩子不要太嚴肅很反感。在孩子面前做就是一問三不知的文盲,他會想到我不努力以後怎樣幫媽媽做事呢!我們家孩子簡單粗暴他是不會聽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等自己上演了潑婦完了他會坐到哪裡一動不動。最好的溝通是面帶笑容。



四川張妹


必須是簡單粗暴啊

亂棍底下出孝子,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是有道理的,打一次就長記性了,雖然現在是科學育兒,但是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以我的經驗有時候你給她講道理他當時是聽下去了,過後遇到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犯錯,小孩不像大人一樣自律,她只要想,下一秒就會行動,才不會管你之前是怎麼的對她苦口婆心的勸導,但是如果當時是你兇了她,她就會想起之前對她的照成身體上的傷害會感到害怕,就會猶豫去做不做了,當然了雖然是簡單粗暴,但我們還是要把事情判斷準確,錯了要懲罰,對了要鼓勵,等她逐漸大了要面子了,這個時候可以嘗試著講道理,這時她會試著接納一點點。

科學育兒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反正作為父母的要拿捏好,小孩就像一張白紙,最初的人生是父母給他畫出來的,我們要一步一步的正確的牽引他。


周小瀅


教育孩子要

桃李不言,潤物無聲

循循善誘,以身作則

幫扶在前,教育在後

獎勤罰懶,功過分明

寬嚴相濟,文武並用

軟硬兼施,耳提面捏

講求實效,窮寇勿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交流溝通,共同成長

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加油😊共勉











鐵馬秋風勁漠北月光寒


那要看多大的孩子啦,如果是兒童那我跟你分享一下。千萬千萬不要動粗,否則你將會是他的鏡子,他也會對別人動粗。

給兒童講道理孩子聽不見怎麼辦?

經常跟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最後會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當孩子長到定的年齡,突然有一天他會對你說“閉嘴,你的話太多了。”盧梭在《愛彌兒》裡反覆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這句話,值得我們思考。)這會吞噬孩子的童真,很多孩子都會因為調皮被父母說教。可是,我們可曾真的蹲下來,探求孩子內心的秘密,以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呢?心理學家皮亞傑在“兒童自我中心論”中給了一個答案——孩子只能從自已出發看世界。他們的世界很簡單,一切都與自己有關,那些屬於他或不屬於他的小玩意,以及發生在他周圍的事都與他有關。也正是由於這種思維,使跟孩子講的那些道理,基本行不通。皮亞傑認為,“兒童就是這樣完全沒有經驗,以至於他對他自己的沒有經驗也不能完全知道。而且即使當他以一種不為別人理解的方式自言自語時,他也認為他自己和整個社會集體是混為一體的。”所以,再好的道理,如果孩子聽不進去,那就是沒用的道理。我們應該考慮的不是責備孩子不聽道理,而是應該考慮怎麼才能把道理講得讓孩子聽進去。巧妙地跟孩子講道理,繪本就能夠起到這個作用,因為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其故事內容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通過閱讀繪本故事,讓孩子看到犯錯產生的可怕後果。比如孩子不刷牙,讓他們看看《沒牙的老虎》《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孩子喜歡發脾氣,讓他們看看姓氣的亞瑟》,亞瑟是如何將宇宙弄爆炸的;孩子喜歡吃零食或只吃肉食,不吃蔬菜,讓他們看看《好餓的毛毛蟲》,那個星期六毛毛蟲為什麼會肚子疼,以及肚子裡有個火車站》,讓孩子知道肚子裡的小精靈不喜歡你挑食,更不喜歡你狼吞虎嚥地亂吃東西。通過角色扮演,一問一答,用繪本講故事,讓孩子跟著故事主人公去親身體驗,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讓他明白該怎麼做。為此,父母如果能夠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除此之外,讀書還可以增加孩子的內涵,每天讀一點好書,日積月累,讀不讀書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所謂開卷有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讀書還可以領略智者的思想因為讀書的過程就是和智者交流的過程,能夠讓孩子的思維變得開闊起來。所以,在整個童年階段,閱讀和實踐都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利用繪本幫助我們講清那些道理,或者鼓勵孩子去實踐、去體驗,遠比做一個嘮叨的父母要強得多。


Love庭婷


看情況處理,基本上兩者相結合吧。

1.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比如說高空拋物,威脅到他自己安全或者別人安全的事情,侵犯他人財物的事情。這種時候,如果講道理不聽,一犯再犯,那麼對待熊孩子就只能利用特殊手段了。有時候一些家長的粗暴說法是對的,一次打到他怕,讓他印象深刻了,下次才不敢再犯。

2.鬧脾氣一類的事情,不如心愛的玩具沒有買,不給看動畫片在地上打滾……這種事情,你講道理他也是不會聽的,我覺得最好的方法還是先冷處理,等他發現哭鬧沒有解決不了問題之後,再去講道理。一定不能讓他覺得,我一哭,家長就會哄。

當然,教育孩子不單單只是粗暴和講道理兩種方式,有時候獎懲的方式也重要,比如你自己吃完飯就獎勵你看一集動畫片,在幼兒園等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就給你買喜歡的玩具等等,有時候也需要反話正說鼓勵他,比如“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蔬菜都吃掉,你不會浪費糧食”,摔跤了“你很勇敢,自己站起來”“你真棒”等等



哆哆哆啦


謝謝題主提問,我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還是要跟他講道理,理通了就什麼都通了。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平時比較關心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給列舉下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應該處理的若干:

1,若孩子較小的時候,我們應當循序漸進地和他講道理,這時的小孩吸收能力較強,講講應該能通的。

2當小孩慢慢長大以後,他們已有獨立的思維能力,這時打巳經沒用了,只能慢慢的和他講道理。

3當孩子步入青春期時,這時他的思維叛逆,好話聽不進,我只能利用我身邊的朋友去規勸他。

總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簡單粗暴來解決問題。一定要注意和孩子好好溝通,要多點耐心。現在的孩子接觸到東西太多,自然道理也懂得多,慢慢和他聊,沒有講不通理的。

各位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拿來共同探討。


茶人吳老三


講什麼道理,講道理的家長基本上都被氣死了,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沒有一頓棍棒解決不了的事,如果不行那就兩頓,鞭策完再告訴他道理。捱揍的小孩孝順,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小時候天天捱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