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中醫診脈可以開發感應儀器來測脈,提供更精確數據。誰可以研發?

天子門豐


中醫最先進的是對人體全局性的認識。能否用大數據建立黃帝內經的陰陽經脈研判,把歷代中醫的病例輸入大數據,建立中醫醫理數據庫和病理數據庫,並以超算模型,以中醫理論推理各種病變發生過程及如何幹預,中藥的藥效數據庫,建立中醫科技的騰飛!


社會變革在身邊


診脈的儀器早就發明了,比手工切脈準確得太多太多。

診脈和西醫的聽診是一個道理,診脈只能感覺手腕動脈的微弱跳動,只能大致瞭解心臟的情況,如心臟跳動快慢,跳動強弱,是否連續。

聽診器直接貼在心臟上,獲取的信息比手指摸脈多得太多了。心臟雜音,診脈就聽不出來。聽診還可以獲得肺部、氣管的一些病變信息,切脈就不行。

代替手工診脈及聽診的儀器早就發明出來了。心電圖可以清晰反映心臟的情況,比切脈及聽診又好得太多。還有24小時背護的火頭,可以顯示24小時內任何時段的心臟情況。

診脈和聽診都不能判斷身體除心臟外其他組織和器官的病變。比如腹部疼痛,手指頭摸脈能判斷嗎?究竟是是胃炎、胃穿孔、盲腸炎、腸炎,能通過珍脈分辨出來嗎?

其實現代科技已經發明瞭不少診斷疾病的儀器和設備,中醫也完全可以利用來看病,比切脈胡弄人好得太多!


辛福先


我自以為是一箇中醫高手了,畢竟是峨眉派和天玄派的共同傳人,而且我的主業就是自動控制,編寫程序的程序員。

題主的想法是好的,實際上很難辦到。

脈診,是中醫診斷的最後一個選擇,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換句話說,也有它診斷不出來的病(症),它要與望聞問相結合綜合判斷才行,純粹的脈診是不可取的。


觀上靈雲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很有趣,這個儀器能不能開發,我覺得隨著科技的發展還是有可能的。首先要弄清楚中醫把脈把的是什麼?根據中醫理論,把脈是三根手指同時接觸手腕三根經脈,輕觸,加重觸兩種感應結果三根脈就是6種,左右手就是12種,這還是三根脈在同一種脈象,數學組合多少種我就不說了。左右手對應的五臟六腑。這要開發儀器就得把脈象定義全部弄清楚。


云云為生


現有的波動學說,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現在的機械波只解決了速度,波長,頻率,與振幅。而且限定(實為假設),具有簡諧振動的各質點集合,位於同一平面內,平衡點位於同一條直線上。這樣可以生成波動。不這樣也可生成波動。是用充分條件代替充要條件來定義了機械波。當媒質曲線是一條繞度非0的曲線時。原有學說就失效了。這時在不同方向上的波形曲線投影,波長就不相同了,且不再是常數。

音樂裡面,同一頻率之發音,音色,音質,物理學說就無法進行數學表示。不數字化,電腦就處理不了。

我認為,借用五線譜,也許可以把脈相陳述得更準確。再來數字化。再AI化。


西北大學數53畢業


其實你說的是個偽命題,你對中醫的瞭解有點偏面,如你對中醫有更深的瞭解,你這個想法是不能成立的。中醫看病是一個體系、也是長時間看病經驗積累的過程,望、聞、問、切、醫者的水平皆重在臨床經驗,中醫看病分陰、陽,而不能類似西醫的數據化,標準化來體現,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中醫一直得不到推廣,和世界多數人的認可。其實中醫的理念是高於西醫的理念,但是科技的發展太慢,現在科學技術還不能體現我們中醫的優越性,中醫逐漸的沒落,可惜,心痛啦!


a88abcd


可以的,我覺得將來應該利用現代科技,核磁共振,波,脈衝等相關技術應用到脈診上,不光這樣還可以通過電腦波圖的形式展現出來 以推動中醫的發展。

把抽象的中醫脈診或者經驗脈診量化一下,藉助電腦,準確的表述,這個中醫現代化的方向。

希望電子儀器科研所,聯合中國著名中醫聯合脈診,開發軟件,研製相關儀器,以造福人類。


羲皇聖里人


資深中醫可以通過診脈知道婦女是否懷孕,胎兒是男是女,這個是靠經驗和言傳身教學來的。當然,現代的儀器也可以。在醫學領域,中醫有其侷限性,這個毋庸置疑。西醫一樣有侷限性的。各有所長,不是說中醫西醫的關係是對立的,非此即彼的,而是相輔相成,各有千秋。中醫可以藉助於先進儀器,西醫也可以使用中藥製劑,這個並不矛盾。中醫在人體內環境病變和其他器質性病變乃至心裡治療方便有所長,西醫在外科手術,臟器切除替換細菌病理學等方面優於中醫。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診脈是一種觸感,機器無法替代。聽診器是判斷心跳次數,聽呼吸時肺部或氣管的動靜,表現不一樣。


華夏概念


心電圖,心率,呼吸檢測等,類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