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字是否是书法?到底何为书法?

用户172304069


鲁迅先生的字当然是书法,如果连他的字都算不上书法,那么,他同时代的那些著名文化人如康有为,郭沫若等人的字都算不上书法了。

跟康有为,郭沫若一样,鲁迅也是“碑学”书法的杰出代表,只不过,他的文学成就过于耀眼,把书法成就给遮掩了。事实上,他的书法水平极高,放到现在,绝对是大师级别。

碑学书法是从清代中期以来,在文化界非常受重视的一种书法风格,根本目的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在文化圈形成的萎靡、甜俗、柔媚的书风,把书法推向雄强、大气的一面。

清代中期以前,“馆阁体”书法大行其道,馆阁体书法是因为科举考试制度而形成的一种书写风格,特点是圆润秀美,齐整匀称,看起来既美观又油滑,但缺乏个性。

清代中期以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馆阁体越来越影响书法的发展后,就呼吁书法家从碑学风格中吸取营养,重新塑造书法风格与个性,其中代表人物是邓石如和吴昌硕。邓石如是清代中期以来的篆书代表人物,吴昌硕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由于这两人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呼吁得到了众多同行的响应,于是,在书法圈掀起了一股钻研碑学的风潮。

到清末民初,碑学风潮已经形成了气候,凡是对书法怀有敬畏之心的学者,无一例外都是从碑学入手来学习书法。

鲁迅生在这样的年代,他同样是碑学书法的践行者。

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书法很耐看,是博采众长后形成的个人风格,融合了汉隶的雄强庄重,又融合了篆书的古朴和金石味,同时还注重对字体造型感的营造,字写得很活泛。

在书法整体格调上,鲁迅并没有拘泥于一种书写形式,跟他的文章一样,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完全注入到了书法线条中。尤其在一些信札中,书法线条时而飞扬,时而滞涩,时而一泻千里,完全能看出他的情感跳跃的痕迹。可以说,鲁迅是用个人真性情写字的人,仅从这一点,就能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


鸿鹄迎罡


【鲁迅研究类话题】

诗书画同在,书法的气概,是鲁迅风骨,大师的笔锋!“1932年12月31日 昙,风。午后季市来。下午得介福、伽等信。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注释:五首依次《所闻》《无题二首——其一、其二》《无题》(“洞庭浩荡楚天高”),《答客诮》。除一首收《集外集》,余均收入《集外集拾遗》。



更早,1932年6月26日,鲁迅日记:“下午,同广平携海婴往青年会观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买木刻十余枚,捐款五元。”以上收入《鲁迅全集》第15卷·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江丰、艾青在狱中,写信向先生借书;艾青转狱后,江丰在狱中,委托李又燃即李又然,向先生借书。

鲁迅因收到来信并复信又写入日记,来信保存如何尚待考证,复信先生寄了出去成为佚稿,好在日记都在,也有影印手迹。我父亲在吉林主编《文艺月报》题刊名并印鲁迅像,距鲁迅辞世十二年,不然刊名一定请先生题。鲁迅题写报头5个、鲁迅与人组合题写报头1个、集鲁迅手迹报头12个。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这是郭沫若作《鲁迅诗稿》序中评价鲁迅书法的描述和论断,也是书法界业内外很多人写文章评价欣赏鲁迅书法的一把标尺。

仅举一例,都好看到:《参考消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国内发行量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报纸,拥有日均340万份的发行量。1956年《参考消息》筹备改版,重新设计报头,决定从鲁迅手迹中搜集了这四个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写报头5个:

《浙江日报》《安徽日报》《广西日报》《湖北日报》《澳门日报》

鲁迅与人组合题写报头1个:

陈毅、鲁迅《上海译报》(“上海”是陈毅手迹,“译报”是鲁迅手迹)

集鲁迅手迹报头12个:

《文艺报》《参考消息》《中国文化报》《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钱江晚报》《浙江晚报》《绍兴晚报》《贵州晚报》《新乡晚报》《楚天都市报》《杂文报》

这统计至少还应补1个:

《沈阳日报》




李兰颂


鲁迅先生的字当然是书法,只不过是文学成就太高,掩盖了而已。

鲁迅不仅喜爱中国书法,而且对传统书法评价很高。

“它不是诗确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确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确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确有歌的旋律。”这也成为了鲁迅对书法的追求。

郭沫若对鲁迅的书法有着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无心做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鲁迅的书风特点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突出了“清”和“雅”,即清劲自然、古雅有致。

何为书法?书法本于汉字的书写,作为艺术的书法是中国所独有的。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行为,是一种具备特殊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感染力的书写艺术。

中国传统书法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可以使人从中感悟到一定的生命感和宇宙感。而这魅力是直接从其内在的审美特征生发出来的。

1.以字为根的形态美

书法的形态美依赖于汉字而又超越于一般的汉字书写。成功的书法作品,虚实处置得当,才有可能寓悠远神韵于尺幅之中,在有限的笔墨与无限的意境之间架设起一座无形桥梁。

2.寓动于静的气韵美

气韵生动本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艺术体现,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本性。宗白华在中用'舞'来加以概括,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并对其做了生动的描述:'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絪缊的气韵。'

欣赏书法的静中之动,从形态美追寻气韵美,需要心神的主动投入,想象的自由发挥,因此更有一种特殊的意趣。

3.借字传情的抽象美

感情是艺术的内在灵魂,艺术是感情的真正家园。书,心画也。

书法师法自然,不是简单地师法自然之形,而是能动地师法自然之神、自然之理、自然之趣、自然之势。书法家总是将自然的启悟,经过心灵的折射,转化到笔画、结体、篇章之中,使书法的抽象美与自然的现实美之间在神、理、趣、势上达成高度的契合。

元代陈绎曾在中描述过书法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在以抽象形式根据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来表达情感这一点上,与现代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是东庭雨竹,欢迎互相关注,共求进步❤❤❤👍👍👍🌴🌴🌴











东庭雨竹


鲁迅先生的字当然已汇入了书法的海洋。只是他不是有心成为一个书法大师,所以他的字只是由于自身的学养和不知什么时候习字打下的基础写得好而已。

书法是中国的先人既自然而然又忽发奇想献礼世界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星辰。

自然而然是因为中国人使用的是笔画或多或少的方块汉字,写得多了就会有由生到熟由拙到巧由丑到美的字形的比对和审美的需求。于是常写字的有心人开始忽发奇想,能不能把字都写美,能不能让想把字写美的人有一个可行的学习途径?

于是这些有心人不但把字都写美了,还通过千锤百炼,最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如何能美的规律和方法——将本来只是用来交流记录的文字创造为一种独有的美,升华为一门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艺术——书法。

书法的美或端庄大方或者秀妍迤逦……那些美术评论家理论家能说得天花乱坠美不胜收……

我怕被罄竹难书的美累着(我佐酒的小菜也不喜欢摆一大桌子),所以我对书法美的认识和欣赏的范围有限。我觉得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就像米开朗基罗雕的《大卫》——是一个既标致又棱角分明,充斥着超尘拔俗高尚纯正气概的美男子;张芝的狂草《冠军帖》中的“可耳”两字的线条美得惊天地泣鬼神;王羲之的草书气定神闲,有书法家长的德高望重的风范;张旭怀素自是争奇斗艳……他们在中国书法的星河中将永远傲立不陨!

如果老天眷顾我惨淡的命运,扶助我捱到有机会,有稍好的境遇呈出我的小作与大家见面的那一天,你们会瞥见我因为耻于模仿,唯恐雷同而从未临过帖的草书,或可像一泓清泉飞流直下,顺延山花烂漫的周边幕景,迈越藏有游鱼的险滩,轻抚着仙草灵石潺潺流奔,蜿蜒而下;或像春天的青柳随风婆娑;或像《天鹅湖》中随曲舞动的身姿优雅的小天鹅;或像忽而高亢忽而低吟的《流浪者》的片头曲;或像原始山谷盛夏的长空——时而晴空万里转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起云涌气象万千……


文艺复兴551


鲁迅的书法写的也非常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书法大家。同样最为文学家和书法家的郭沫若评价鲁迅的书法说: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书法的含义: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狭义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4、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广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燕书(包括燕行)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文化池


鲁迅先生首先是位文学家,思想家。但因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太大,遮掩了他的书法方面的成就。他的书法,完全能成为一个书法大家中的一员。


名人书画经纪人张洪亮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书法。从字面上看,“书法”之“书”,是书写的意思,“法”即是方法、法度、法则的意思。因此,简单地说,书法即是汉字书写的方法、应该遵循的法度、法则。这些“法”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是先人长期学习总结的成果。因此,再拓展开来说,书法,即是按照一定的法度法则而完成的一件作品即是书法作品。这种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愉悦人的心情,更可以美化居住和生活环境。反之,一些江湖术士,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的乱涂乱画的“丑书”则令人作呕!

至于说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字是不是书法,那就要看这个字是不是按一定的笔法、墨法、技法等而书写成的。

鲁迅先生是文学巨匠,不但文章一绝,说其字写得好或者说是一绝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是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太高,书法地位被文学地位掩盖了罢了。

鲁迅先生是我从小非常崇拜的文学巨匠,文字犀利、语言幽默,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字组合、文字把控技巧。

最近本人专门做了几期鲁迅先生《祝福》的音频节目,发表在今日头条,一是表达个人对这位文学大师的敬仰与怀念,二是个人一直喜欢朗读。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头条号“天天听读”,关注该号,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快乐草堂


我小时候就很敬仰鲁迅先生,尤其是在文学以及思想等方面。如果谈书法,鲁先生的字真的不敢恭维,那个时代,凡读过私塾还在应用,都不会差于鲁先生。至于问者提,鲁先生书法之问,反应出问者对书法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个人己见,如有不当,勿怪。


归元能慧


鲁迅先生的字也得伟人毛泽东的认同,我们能说一个大师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字不是书法吗?


茶韵書斋


应该说,写字与书法并无严格界限,写得好的字有神有形的就是书法。毛主席诗词手迹就是写字,是书法。如果认为专门为了书法而写的字才叫书法就不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