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漢字會說話:春分

古老的漢字會說話:春分

<code>『說文解字』/<code>

《說文解字》: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聲。

古老的漢字會說話:春分

《說文解字》:“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

古老的漢字會說話: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四個節氣。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均進入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正是百花競相開放之際,滿目鳥語花香、春光無限,正是人們踏青賞春的好日子。

<code>『月令七十二候集解』/<code>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夏冬不言分者,蓋天地閒(通“間”,下同)二氣而已。方氏曰:陽生於子,終於午,至卯而中分,故春為陽中,而仲月之節為春分。正陰陽適中,故晝夜無長短雲。

初候,元鳥至。元鳥,燕也。高誘曰: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也。

二候,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雷,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

三候,始電。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洩時,而光生焉。故《歷解》曰,凡聲陽也,光亦陽也。《易》曰,雷電合而章。《公羊傳》曰,電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陽陰電,非也,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code>『二十四番花信風』/<code>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code> 『關於春分的詩詞』/<code>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宋 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 南唐 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癸丑春分後雪》宋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踏莎行》宋·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柳梢青·花朝春分》

清·顧貞觀

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

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覺無聊。任冷落、珠鈿翠翹。

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