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0余年未曾离开云南山中的人到文成爬山,被其美景所惊艳

悬崖峭壁使人惊,

百斛长空抛水晶。

六月不辞飞霜雪,

三冬更有怒雷鸣。

这首名为《观瀑》的诗,作者是刘伯温。他观而诗赞的水瀑,名为百丈漈,在其故乡浙江文成。天下无处不风景,特别是在游子的眼中,一山,一水,一石,一树,有过肌肤之亲,入过肺腑热肠,其美生于情,贴心,是骨头上刮不掉的花纹,血脉中回荡的琴声……600年前如此,600年后亦然。站在207米高的百丈漈飞瀑下面,我设想过刘伯温观瀑的样子,灵魂出窃,肉身下沉。那雪崩似的,那永不中断的雪崩之水,一定路过了他的身体,水晶,霜雪,雷鸣,无一不是成就帝师或王佐的精神基石。读《郁离子》,六月或三冬,亦能感到,百丈漈,由百斛长空,向下,送出水晶、霜雪和雷鸣。所谓人神,所谓三不朽,大抵源于此,并以悬崖峭壁之姿,让人惊,令人臣。


一个40余年未曾离开云南山中的人到文成爬山,被其美景所惊艳

文成县城泗溪


我生于云南山中,四十余年一直未曾离开。自慰的理由:一,天边的慢日子,不急,不慌,不用握紧拳头;二,生活在寺庙林立的地方,听得见温暖的诵经声,看得见佛塔和袈裟;三,母亲守着的水井,水还清冽甘甜,山坳上的家山,清明节,走了的人还会回来团圆……我知道,这样的理由,更适合600年前的人们。今天,把它们说出,我必须在深夜,无人,无光,耳朵全都关闭了,惊异的目光被黑暗中的睡眠收走了。如果我必须在大庭广众或对着话筒、镜头说出它们,我必须装得像个说谎者,或装成一个遗少,来自原始部落。这令我心痛,仿佛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夺有了我说话的自由,而我也屈从了,隐隐地觉得,说出它们,乃是一种耻辱。人有病,天知否?不过,我还是一直的在不停地说出。从肺腑出发,途径喉咙,舌头一弹,一句句人的声音,便飞向了世界。

一个自己软禁自己的人。一个为了说话憋得满脸通红的人。我以为,我不会轻易走入外省的山中,也更没有想到,湖汊纵横的江南,有一座山,我会在那儿有一块石头,一屁股坐下去,便不想起来。


一个40余年未曾离开云南山中的人到文成爬山,被其美景所惊艳

文成百丈漈


去那儿的时候,大地还没有醒来,枝枝叶叶上泛出的绿色,是去年的绿色。林间土石上堆着的腐朽,亦是陈年累月的残骸。在通往天空之门的笔直向上的石台阶上,层层叠叠的足迹,也都是谢灵运、刘伯温、赵超构、钟求是、王手、哲贵、马叙这些人留下的。我们似乎来得早了一点,稍不留神,梦中,双脚一打滑,就会摔断肋骨。“如果晚一点进山,这儿是杜鹃花的王国。它们会把九峰之下的空谷,变成一片火海……”年轻的导游,一边在舌头上写诗,一边跳到巨石上,展开喉咙,对着飞鸟、昆虫、草木、白云和清水,唱起了民歌。然后,右手一抬,指着云雾升起的地方,“那儿有一条古道,枫叶的红,从石头的心里开始红,红到地表,红到空气,红到云,最后,才在人的灵肉中间红……。”她一直在为我奉献一个小小的未来,也一直像缕清风,把时间那边的美景,一一搬来,竭尽全力地,在千古绝壁之间,经营着自己的美学超市。


一个40余年未曾离开云南山中的人到文成爬山,被其美景所惊艳

文成山水风光


人们说百丈漈三瀑,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穿越其间,给我的感觉,一漈者,天空在向人世倾倒绵绵不绝的秒针;二漈者,天空在向世人倾倒绵绵不绝的分针;三漈者,天空在向人世倾倒绵绵不绝的时针。我找不到那个近在咫尺但又难以抵达的时间加工厂,只好停下来,坐于一漈亭中,抽烟、喝水、擦汗。百思不得其解,在别处,大凡一二三,都是由下而上,次第抬升,次第命名,这儿却是由下而下,低谷之漈曰三,中瀑曰二,上水曰一,视角来自天上,是灵神之眼而非人眼。不是黄河遠上白云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我欲乘风归去,是我本谪仙人。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绵绵不绝的秒针落下来,风一吹,刺在脸上,有些凉,有些痛。这些水晶、霜雪、雷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雄、奇、幽,这些秒、分、时,

谢灵运说:“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刘伯温则言:“三辰六气之变,有占而必验,吾于人之脉色见之。”三瀑入体,体藏宇天,只可惜我麻木不仁,弃亭如去国,瞬息之间,老去少年心。拾级而上,林松静耳,在天顶湖畔,眼中的鹭鸶,飞走了,没有了消息。


一个40余年未曾离开云南山中的人到文成爬山,被其美景所惊艳

文成百丈漈航拍


登山,原来即登天。凡山,原来顶上都有一片天。在我的故乡云南,登山之巅,或许只是为了下山。上山的路,下山时,还悬在那儿,由上而下,村庄旁的白鹭,与鸡鸭无异。在这儿,百丈漈者,乃是不毁、不变、不言的寺庙,拜之,立功;敬之,立德;借其形,得其势,取其神,则立言。在刘伯温庙空阔的广场边坐着,我像个哑巴,两排牙齿,形同我言辞的碑匾,挂满嘴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