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据考为东汉建宁时期石刻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翻阅历史,你会看到灵帝在位20年腐朽不堪的执政生活,以致后世诸葛亮书《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但是剥开他12岁孩童始执政傀儡、腐败、堕落、黑暗递进20年的主客观因素。剔除他做为帝王卖官鬻爵,(不仅标价卖官,而且根据地方的富有程度竞拍)常常看着“腰围”坐地起价,贪污兴建西园,腐朽贪恋卑鄙的一切,直至剥皮剔骨到他做为人本质内里灵魂的追求与爱好,居然是文学辞赋、书画刻石与教育。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采纳推荐)

他创作了《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据说汉诗收录了他的《招商歌》。

刘宏在位年号:

建宁(168年————172年5月)

熹平(172年5月————178年3月)

光和(178年3月——184年12月28日)

中平(184年12月29—189年4月12日)

熹平石经是灵帝对中国书法历史的一大贡献。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刘宏根据蔡邕等大臣的建议,下令校正《五经》的文字,后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将其刻在石碑上,竖在太学门外,使后来儒生晚辈以此做为学习的标准。

据说石碑刚竖起公众时,每天坐车前来,观看学习临摹抄写的车子一千多辆,造成道路水泄不通。

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教育范本,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上图相传为熹平石经残片拓本

灵帝文化推广大使————蔡邕

蔡邕(133年—192年),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擅长篆书和隶书,创造了“飞白”书,遗世巨著《九勢》、《笔论》。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召为掾(YUAN)属,年近四十开始仕途生涯,本以不惑可圆滑处事,但经纶满腹好“谏”。灵帝喜其学识辞赋,书法造诣,对其频频谏法奏度并不欣赏。由于与灵帝的业余爱好很投缘,因而得以实施“熹平石经”的建立,推广他敬畏的儒学及热衷的书法。“熹平石经”虽归功于灵帝,但注意,毕竟是蔡邕等人建议,建立亦由他督导,对于书法刻石历史功不可没。只可惜没能向《曹全碑》一样流传至今,实属遗憾。但灵帝执政“亲小人,远贤臣”,对于蔡邕这样一位执着于真理正途的思想家臣子,灵帝没有因为一时不悦而杀之后快,让他有机会著《九勢》、《笔论》,鸿都门学传授,就是灵帝对社会、对中华书法刻石传承的一大贡献了。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东汉皇家藏书之所,称之“鸿都”。“鸿都门学”是灵帝对历史文化教育的又一大贡献。它是灵帝基于自身爱好创建的教授辞赋书画的学府,不同于“太学儒教”,类似今日专科大学,虽然延续时间不长,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消失。但那样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还能有一处辞赋书画的“世外桃园”教授推广辞赋、传承书画文化。使得历史文化发展没有被铁骑踏平,反而在战乱中走向盛世巅峰,亦是灵帝对历史文化的巨大贡献。《曹全碑》的诞生足矣说明当时文化在灵帝的喜好中得到庇佑发展,甚至到达了鼎盛的最佳鉴证。这与当时“黄巾起义”“凉州沦陷”的气氛极不和谐,也许,正是如此的现实而催生了人们对和平优雅、美好舒缓生活的无限向往,在就了《曹全碑》字体的平和舒展的自由娴静体态。

汉隶《曹全碑》是当今书法界公认的四大名碑之首。

灵帝中平二年(185年) 十月,王敞等人为纪念合阳令曹全而立。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曹全在建宁二年(169年)被举为孝廉,授予郎中拜为西域戊(WU)部司马。此间奉命征缴政变不进贡的疏勒国,英勇善战,追回两百万钱。之后又被举为孝廉,拜酒泉福禄长。张角黄巾起义社会动荡,合阳灾民遍野残垣满目,曹全此时接授合阳令安抚百姓,建设城池,恢复生产。由于灾后重建效果显著,慕名而来的人云集,在曹全的带领下男耕女织供奉皇恩,不亦乐乎!他还帮助有学识才能的人获得官爵。因而王敞等人集资为曹全立碑缅怀。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曹全碑》做为汉隶的丰碑神一样的存在。主要因其字形笔画经典。当时鸿都门学的教化和蔡邕校对监制熹平石碑的影响很难说没有渗透其中。

完整章法整齐却不化一,字形规律却不拘束呆板,笔画特点突出却又波折各自有韵,整体气势恢宏,犹如不朽慈悲,感召震撼着历代造访。它的造身虽没有灵帝和蔡邕的直接参与,但灵帝书画的喜好,“熹平石经”的创力推广普及天下,《曹全碑》一定会有所体现的。蔡邕极擅隶书,传世著作《九勢》在当时灵帝令其校(JIAO)经书字,督建“熹平石经”以及“鸿都门学”书法推广教育时,一定得到了思想普及,技法渗透,强势传承。由此而论《曹全碑》清新温和,秀美灵动,高矮肥瘦总相宜的雅集方式,如歌如画韵美有声,亦是灵帝书之境界的民间表现。它完整的章法也、用笔、造型思路便是蔡邕《九勢》的普及效果。

历史文化辉煌,开卷有益。关于灵帝与文化今天就聊到这里。我是雨青,一名书法爱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