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缺席的107天

在停業整頓了整整107天之後,視覺中國(000681.SZ)的網站終於恢復了正常運營。


3月20日,視覺中國發布了公告,公告稱公司的主網站在經過了2月4日的試運營後,終於恢復了正常運營。並且,視覺中國還特地在公告中加上了一句“試運營期間,公司持續加強管理,鞏固整改成果,歡迎社會各界繼續監督。”


視覺中國缺席的107天


這句話中彷彿還隱隱透著對於去年“411事件”的不甘,大有在歷盡劫波後重振旗鼓的氣勢。只不過,在視覺中國缺席的這107天裡,圖片版權行業的格局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而推動了這一改變的,正是視覺中國自己。


一張圖片引發的慘案


2019年是視覺中國艱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視覺中國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不僅經歷了輿論的口誅筆伐,還兩次關停了網站進行整頓。而這一切,都因共青團中央的一則微博而起。


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HorizonTelescope,EHT)國際合作團隊公佈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的照片。這張照片首次揭開了黑洞的神秘面紗,是一項在全球範圍內都引起了轟動的科學發現。


視覺中國缺席的107天


很快地,人們卻發現這張照片竟然悄悄出現在了視覺中國的網站上,並且被列為“編輯圖片”,並且註明了“此圖片是編輯圖片,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服代表。”也就是說,視覺中國聲稱自己擁有這張照片的版權。


另外,視覺中國的創始人柴繼軍也在朋友圈表示, “黑洞”照片屬於EventHorizon Telescope組織(EHT),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


但事實上,作為一項科研成果,這張照片的版權並不屬於某個特定的個體或商業組織。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向媒體表示,黑洞的照片一經發布,全世界都可以使用,只要註明來源即可。


視覺中國將科研成果“據為己有”的行為引起了公眾,尤其是媒體們的普遍憤慨。雪上加霜的是,共青團中央此時又在視覺中國的網站上發現了國旗和國徽的圖片,同樣也被列為了“編輯圖片”。於是,共青團中央的官方微博在4月11日發佈了一條微博責問了視覺中國。


視覺中國缺席的107天


這一條來自官方的微博彷彿吹響了全民監督視覺中國的號角,鳳凰網、蘇寧、360等企業的官博紛紛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跟帖視覺中國網站上的自家商標圖片,一時間視覺中國處在了輿論的漩渦中心,成了眾矢之的。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視覺中國的負責人在第二天便接受了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約談,接受了30萬元的行政處罰,並緊急關閉了網站進行整改。


強扭的瓜不甜


視覺中國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公憤,乃至於自媒體們提出“苦視覺中國久矣”的論調,與視覺中國自身的商業模式不無關係。


早在中文互聯網興起之初,我國網絡內容生產者的版權意識較為薄弱,對於盜版等侵權行為缺乏有效制裁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手段。而互聯網上的圖片數量龐大且往往著作權模糊,以至於廣大的自媒體在使用圖片時往往不注重圖片的版權,即便是許多自媒體實現了盈利後依舊如此。


同時,由於自媒體數量眾多且往往影響力不大,他們對於圖片版權的侵權行為往往令圖片生產者們難以察覺。即便內容生產者發現侵權行為,高昂的維權成本也往往令其望而卻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視覺中國首先用技術手段解決了網絡圖片侵權行為取證難的問題,這兩項技分別是“時間戳”和“鷹眼”。前者是基於HASH函數算法,根據簽名認證的電子數據內容生成的一串固定長度的字符串,能夠作為圖片生成時間的客觀證據;後者是視覺中國基於圖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自行研發的圖像版權網絡追蹤系統,能夠全網爬蟲、自動圖像對比、授權對比自動生成報告。


這兩項技術為視覺中國的“訴訟式獲客”打下了基礎。2015年視覺中國告北京華恆漢方製藥有限公司侵權案中,首次使用“時間戳”技術進行取證,案件最終獲得勝訴。2016年鷹眼系統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後,視覺中國以此作為手段在網絡上追蹤其所擁有的圖片,在發現了未經授權的使用者後,便會向後者提出簽約的建議,而不採納建議的後果便是稱為侵犯版權訴訟案的被告。


與廣大勢單力薄缺乏法律意識的內容生產者不同,視覺中國擁有龐大且經驗豐富的律師團隊,有充分的能力通過法律的手段維權。相關資料顯示,僅2018年至2019年期間,視覺中國就提起了3000餘項訴訟,其中90%以上均為知識產權類訴訟。甚至,在充分地積累了知識產權類訴訟的經驗後,視覺中國還專門開闢了幫助版權方進行維權的業務。


在巨大的技術和人力的優勢面前,侵權方難以在訴訟中討到好處,同時小微企業主往往懼怕成為被告的風險,因而往往選擇與視覺中國達成商業和解,與後者簽訂圖片使用合同。但以這樣的方式締結的合作,在用戶眼中不免有著強買強賣之嫌,對於廣大自媒體來說,視覺中國動輒發出律師函、質問函的嘴臉十分醜惡,即便事實往往是他們侵權使用圖片在先。因此,視覺中國在被點名時輿論才會迅速發酵,而參與其中的自媒體中有多少曾經因為侵權使用圖片而成為視覺中國的目標客戶,就不得而知了。


年報顯示,視覺中國通過“鷹眼”發現了大量的潛在客戶,相較於視覺中國傳統的大客戶營銷方式,這種獲客方式的成本顯然大大降低,而效率卻很高,截至2018年,視覺中國的簽約客戶數已經超過1.4萬家,授權客戶接近33萬,這其中很多是”鷹眼“的功勞。


然而,這些依靠訴訟威脅換來的客戶價值並不高,屬於客單價較低的長尾客戶,視覺中國以引起眾怒為代價換來這些客戶有些得不償失。據國金證券傳媒研究員的報告,視覺中國客單價10萬元/年以上的大客戶佔比僅為15%~30%,卻貢獻了公司70%以上的收入,這些客戶往往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宣傳需求大,且預算豐富。而鷹眼所發現的客戶不但簽訂的合同金額較低,且粘性較差,雙方在合作之初就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自然也難以達成續約。


商業的本性


作為中國最大的正版圖片庫,視覺中國有著重要的行業地位,而鷹眼的研發,為廣大內容生產者提供了發現侵權行為的工具,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因此,在“411”事件之前,視覺中國在版權業內有著和很高的地位。


然而,這一次的“411”事件讓我們看到了視覺中國的另一面。視覺中國一邊自詡為版權保護領域的標杆,一邊卻將互聯網上大量無主圖片的版權據為己有,即便是黑洞這樣舉世聞名的照片也不例外。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同樣從另一個角度侵犯了內容創作者的版權。屠龍勇士終成惡龍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視覺中國缺席的107天


這樣的行為與當初百度的”魏則西事件“如出一轍,當時李彥宏曾經坦言:“短期利益的追逐擠壓了百度的價值觀,如果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只有30天。”然而,貓卻妹認為這兩件事恰恰共同反映出了商業組織逐利的本性,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其存在的首要目的便是盈利。在特定的條件下,企業或許能夠為法律和大眾權益提供助力,但我們永遠不能期待企業會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將堅守價值觀作為己任,甚至成為一個行業的監管者。


所幸的是,視覺中國的行為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從而改變了對圖片行業的管理態度。2019年12月10日,網信辦暫停了視覺中國和ICphoto兩家企業的網站運營,這兩家企業是中國圖片行業的龍頭,也是擁有境外圖片資源最多的兩間企業,這一次的整頓長達百日,主要目的便是清理兩家平臺中的海外新聞類圖片。


同時,新華社與中新社這兩家官方通訊社也紛紛創建圖片整合平臺,力圖整合新聞類圖片,在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過剩的圖片產出的同時,也避免民間商業組織成為新聞類圖片的主要資源渠道。由此可見,目前監管層的意圖是明確區分商業類圖片和新聞類圖片的管理,視覺中國以及其他同類的圖片網站,或將失去染指新聞類圖片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