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耳後頸部有小疙瘩

有的父母可能遇到這樣的事,在小兒的耳後、頸部、頜下、大腿根部等處有時能摸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疙瘩,能在皮下滑動,並對此憂心忡忡。其實,這些小疙瘩就是淋巴結。由於淋巴組織在1歲以內發育很快,因此,健康小兒在身體的淺表部位如耳後、頸部、頜下、腋窩、大腿根部(即腹股溝部)等都可能摸到淋巴結。但這些部位的淋巴結正常一般不超過黃豆大小,單個為多,質地柔軟,可在皮下滑動,無痛感,與周圍組織不黏在一起。但是不應在頦下、鎖骨上窩及肘部觸及淋巴結。

在一些異常情況下,淋巴結也會發生異常腫大。各部位的淋巴結都與附近的器官或組織之間由淋巴管相連,當臨近的組織或器官遭受細菌襲擊時,它能消滅細菌、阻止細菌向外擴散。於是這些淋巴結就腫大起來,可以用手摸到,並有疼痛或觸痛。

淋巴系統在1歲以內發育雖很快,但在早期它的屏障防禦功能仍較差,對感染不容易控制,所以遇有感染就容易擴散,甚至造成敗血症。到1歲末時,淋巴系統發育已比較成熟,開始能把入侵的細菌包圍於局部的淋巴結中並將其消滅,使感染不致擴散。一般淋巴結腫大持續的時間較長,常常細菌入侵處的感染已經控制,但附近的淋巴結仍可腫大。如果同一部位反覆發生感染,可使同一淋巴結反覆腫大,其結果可能是感染已經治癒而腫大的淋巴結卻不會完全恢復正常,甚至可成為終身腫大的一個較硬的疙瘩,這種可觸及的淋巴結疙瘩並不表示有感染,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摘自《0-1寶寶養育天天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