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的话,现在的农村该是啥样子呢?

北大荒人108769822


应该说,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为了解决城镇富余的劳动力的一种举措,我们当地在1972年以后,下乡的知青们或是通过应征入伍、招工进厂、推荐上大学等多种方式走出农村,到1972年底基本上都离开了农村。

而在农村留下的也有相当一部分知青,如果当年的知识青年都不返城的话,农村与城市间的关系就因为这些知青而更加紧密。毕竟这些知青都是来自于大城市,那里有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如果知青们都留在农村,肯定要和当地农村人联姻,那么这城乡间就会因为知青这个纽带成了亲家关系,以后的走动就会很频繁。

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低矮的民房,文化落后,医疗水平等都比城里相差甚远。所以当时到农村的那些知识青年亲身经历了那个生活环境后,经过生产劳动,体会到农村人生活的不容易,下乡锻炼的同时,也是经过了一次洗礼。

撇开那些早已返城的知青不说,我们看看留在农村的这部分人。虽然当时知识青年是初高中学生,但对于农村人来说,那就是城里来的文化人。后来,留在农村的这部分人与当地农民结了婚。男知青找的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模样俊俏的农村女孩,女知青嫁的也是农村出类拔萃的农村男孩。而这部分人由于思想意识超前,有的当了村干部,后来逐步一步步提了起来。也有的在当地做了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还有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以后,做起了生意。总之,留下的基本上没有人是平庸之辈。

要说这留下来的知青,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你看看这部分留在农村的知青的后代,最后还是通过读书,考上大学后,又去了城里。因为不管在哪个年代,农村人基本上都是以跳出农门为荣的。

所以,如果知青们都留在农村不回城,留下的也只是他们这一代而已,下一代还会到城里生活,农村依然是农村,也变不成城市。当然,这个题只是一个假设,我们的这些也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