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凶人壽命長?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徐繼祖白天沒有說話,直至黃昏深夜,召喚姚大至於臥榻前,將好言撫慰,問道:“我是誰人所生?姚大道:“是太爺徐能生的。”再三盤問,姚大還是這樣說。徐爺發怒道:“我是是不是他生的,事實我都已知道。你若說得明白,念你妻子乳哺之恩,免你本身一刀。若不說之時,發你在本縣衙門,先把你活活打死!”姚大道。“實在是太爺親生的,小的不敢說謊。”徐爺道:“黃天蕩打劫蘇知縣一事,難道你不知道?”姚大又不肯明言。徐爺大怒,便寫下姚大名字,上去當塗縣打一百杖討氣絕繳。姚大見了憲票,著急了,連忙磕頭道:小的願說,只求老爺莫在徐能太爺面前洩漏。”徐爺道:“凡事有我做主,你不須懼怕!”姚大遂將打劫蘇知縣,謀蘇奶奶為妻,及大柳樹下拾得小孩子回家,讓自己老婆接奶,詳細的說了一遍。徐爺又問道:“當初裹身有羅衫一件,又有金釵一股,如今可在?姚大道:“羅衫上染了血跡,洗不乾淨,至今和金釵留在一起。”此時徐爺心中已經明白,吩咐道:”此事只你我二人知道,明早打發你回家,取了釵子、羅衫,星夜趕到南京衙門來見我。”姚大領命自去。徐爺次早,一面差官,”將盤纏銀兩好生接取慈湖庵鄭道姑到京中來見我。,一面發牌起程,往南京到任。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且說蘇雲知縣在三家村教學,想起十九年前之事,老母在家,音信隔絕,妻房鄭氏懷孕在身,不知生死下落,日夜憂惶。將此情告知陶公,欲到儀真尋訪消息。陶公苦勸安命,莫去惹事。蘇雲乘清明日各家都出去掃墓,乃寫一謝帖留在學館之內,寄謝陶公,收拾了筆墨出門。一路賣字為生,行至常州烈帝廟,日晚投宿。夢見烈帝廟中,燈燭輝煌,自己拜禱求籤,籤語云:

陸地安然水面兇,一林秋葉遇狂風。

要知骨肉團圓日,只在金陵豸府中。

  五更醒來,記得一字不忘,自家暗解道:“江中被盜遇救,在山中住這幾年,首句‘陸地安然水面兇’已自應了。“一林秋時遇狂風’,應了骨肉分離之象,難道還有團圓日子?金陵是南京地面,御史衙門號為豸(zhì)府。我如今不要往儀真,一直到南都御史衙門告狀,或者有伸冤之日。”天明起來,拜了神道,討其一簽,“若該往南京,乞賜聖籤。”擲下果然是個聖籤。蘇公歡喜,出了廟門,直至南京,寫下一張狀詞,到御史衙門去出告,狀雲:

  告狀人蘇雲,直隸涿州人,忝中某科進士。初選蘭溪知縣,攜家赴任,行至儀真。禍因舟漏,重僱山東王尚書家船隻過載。豈期舟子徐能、徐用等,慣於江洋打劫。夜半移船僻處,縛雲拋水,幸遇救兔,教授餬口,行李一空,妻僕不知存亡。勢宦養盜,非天莫剿,上告!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那操江林御史,正是蘇爺的同年,看了狀詞,甚是憐憫。即刻行個文書,告知山東撫按,著落王尚書身上要強盜徐能、徐用等。剛剛發了文書,刷卷御史徐繼祖來拜。操院偶然敘及此事。徐繼祖有心,別了操院出門,即時叫聽事官已”將操院差人喚到本院衙門.有話吩咐。”徐爺回衙門,聽事官喚到操院差人進衙磕頭,稟道:”老爺有何吩咐?”徐爺道:“那王尚書船上強盜,本院已知一二。今本院賞你盤纏銀二兩,你可暫停兩三日,待本院喚你們時,你可便來,保準緝拿真贓真盜,不須到山東去得,”差人領命去了。少頃,門上通報太爺到了。徐爺出迎,就有躊躇之意。想著養育教訓之恩,恩怨也要分明,今日且盡個禮數。當下差官往河下接取到衙。原來徐能、徐用起身時,連這一班同夥趙三、翁鼻涕、楊辣嘴、範剝皮、沈鬍子,都倚仗通家兄弟面上,備了百金賀禮,一齊來慶賀徐爺,這是天使其然,自來投死。姚大先進衙磕頭。徐爺教請大爺、二爺到衙,鋪氈拜見。徐能端然而受。次要拜徐用,徐用抵死推辭,不肯要徐爺下拜,只是長揖。趙三等一夥,向來在徐能家,把徐繼租當做子侄之輩,今日高官顯記,時勢不同,趙三等口稱“御史公”,徐繼祖口稱“高親”,兩下賓主相見,備飯款待。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至晚,徐繼祖在書房中,密喚姚大,討要他的金釵及帶血羅衫看了。那羅衫花樣與涿州老婆婆所贈無二。“那老婆婆又說我的面龐與他兒子一般,他分明是我的祖母,那慈湖庵中道姑是我親孃,更慶幸我父親也沒死,見在此間告狀,骨肉團圓,在此一舉。”

  次日大排筵宴在後堂,管待徐能一夥七人,大吹大擂介飲酒。徐爺只推公務,獨自出堂,先叫聚集士兵五六十人,安排停當,聽候本院揮扇為號,一齊進後堂擒拿七盜。又喚操院公差,快快請告狀的蘇爺,到衙門相會。不一會,蘇爺到了,一見徐爺便要下跪。徐爺雙手扶住,彼此站立,問其情節,蘇爺含淚而語。徐爺道:“老先生休得愁煩,後堂有許多老相識在那裡,請去認一認!”蘇爺走入後堂。一者此時蘇爺青衣小帽,二者年遠了,三者出其不意,徐能等已不認得蘇爺了。蘇爺時刻在想,倒還認得這班人的面貌,看得仔細,吃了一驚,倒身退出,對徐爺道:“這一班人,正是船中的強盜,為何在此?”徐爺且不回活,舉扇一揮,五六十個官差蜂擁而入,將徐能等七人,一齊捆縛。徐能大叫道:“繼祖孩兒,快救我!徐爺罵道:“死強盜,誰是你的孩兒?你認得這位十九年前蘇知縣老爺麼?”徐能就罵徐用道:”當初不聽吾言,非叫他全屍而死,今日追悔莫及!”又叫姚大出來對證,各各無言。徐爺吩咐巡捕官:“將這八人給我一塊壓下去,明日本院自備文書,送到操院衙門去。”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發放已畢,吩咐關門。請蘇爺復入後堂。蘇爺看見這一夥強賊,都在酒席上擒拿,正不知什麼緣故。正想問明白,然後叩謝。只見徐爺將一張交椅,置於面南,請蘇爺上坐,納頭便拜。蘇爺慌忙扶住道:“老大人素無一面,何須過謙如此?徐爺道:“愚男一向不知父親蹤跡,有失迎養、望乞恕不孝之罪!”蘇爺還說道:”老大人不要弄錯了!學生並無兒子,”徐爺道:”不孝子就是爹爹所生,如不信時,有羅衫為證。”徐爺先取涿州老婆婆所贈羅衫,遞與蘇爺,蘇爺認得領上燈煤燒孔道:“此衫乃老母所制,從何而得?”徐爺道:“還有一件。又將血漬的羅衫,及金釵取來。蘇爺觀看,又認得:“此敘乃吾妻首飾,原何也在此?”徐爺將涿州遇見老母,及採石驛中道姑告狀,並姚大招出情由,全都說了一遍。蘇爺方才省悟,抱頭而哭。事有湊巧,這裡剛剛父子相認,門外傳鼓報道:“慈湖觀音庵中鄭道姑已喚到。”徐爺忙教請進後堂。蘇爺與奶奶別了一十九年,到此重逢。蘇爺又引孩兒拜見了母親。痛定思痛,夫妻母子,哭做一堆,然後打掃後堂,重排個慶賀筵席。正是:樹老抽枝重茂盛,雲開見月倍光明。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次早,南京五府六部六科十三道,及府縣官員,聞知徐爺骨肉團圓,都來拜賀。操江御史將蘇爺所告狀詞,奉還徐爺,聽其自審。徐爺別了列位官員,吩咐手下,取大毛板伺候。從監獄中壓出眾盜匪,一個個腳鐐手銬,跪於階下。徐爺在徐家生長,已熟知這班兇徒殺人劫財,非止一事,不需要拷問。只有徐用平日多曾訓誡教育自己,且蘇爺夫婦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囑兒子要放了他。徐爺一筆釋放了徐用,趕出衙門。徐用拜謝而去。山東王尚書遙遠無干,不需要追究。徐能、趙三首惡,打八十杖。楊辣嘴、沈鬍子在船上幫助,打六十杖。姚大雖也是船上共犯,念其妻有乳哺之恩,與翁鼻涕、範剝皮各只打四十板。雖有多寡,都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姚大受痛不過,叫道:“老爺親許免小人一刀,如何失信?”徐爺又免了十板,只打三十。打完了,吩咐收監。徐爺退於後堂,請命於父親,草下表章,將此段情由,具奏天子,先行出姓,徐繼祖改名蘇泰,取否極泰來之義。次要將諸賊不時處決,各賊家財充公。表尾又說:“臣父蘇雲,二甲進士出身,一官未赴,十九年患難之餘,宦情已淡。臣祖母年逾八十,獨居故里,未知存亡。臣年十九未娶,繼祀無望。懇乞天恩給假,從臣父暫歸涿州,省親歸娶。”云云。奏章已發。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此時徐繼祖已改名蘇泰,將新名寫帖,遍拜南京各衙門,又寫年侄帖子,拜謝了操江林御史。又記著祖母言語,寫書差人往蘭溪縣查問蘇雨下落。蘭溪縣差人先來回報,蘇二爺十五年前曾到,因得病身死。高知縣殯殮,棺寄在城隍廟中。蘇爺父子痛哭一場,馬上給差人銀兩,重到蘭溪,走水路僱船裝載二爺靈柩回涿州祖墳安葬。不一日,奏章準了下來、一一準奏,仍封蘇泰為御史之職,欽賜父子馳驛還鄉。刑部請蘇爺父子同臨法場監斬諸盜。蘇泰預先吩咐獄中,將姚大縊死,全屍也算免其一刀。徐能嘆口氣道:“我雖不曾與蘇奶奶成親,做了三年的太爺,死而無憾了。”各盜面面相覷,延頸受死。但見:

  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監斬官如十殿閻王,劊子手似飛天羅剎。刀斧劫來財帛,萬事皆空;江湖使盡英雄,一朝還報。森羅殿前,個個盡驚兇鬼至;陽間地上,人人都慶賊人亡!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有文書知會揚州府官,儀真縣官,將強盜六家,預先趕出人口,封鎖門戶、縱有家財萬貫,都為充公。家家女哭兒啼,人離財散,自不必說。只有姚大的老婆,原是蘇御史的乳母。一步一哭,到南京來求見御史老爺。蘇御史念她有乳哺之恩,況且丈夫已經正法,罪不及死。又恐奶奶傷心,不好收留,把五十兩銀子賞她為終身養生送死之資,打發她隨便安身。京中無事,蘇大爺辭別年兄林操江。御史公別了各官起馬,前站打兩面金字牌:一面寫著“奉旨省親”,一面寫著“欽賜歸娶”。旗幡鼓吹,好不齊整,鬧嚷嚷的從揚州一路而回。道經儀真,蘇大爺甚是傷感,卻聽夫人又對兒子說起朱婆投井之事,又說虧了庵中老尼。御史公差地方官訪問義井。居民有人說,十九年前,是曾有個女屍,浮於井面。眾人撈起三日,無人識認,只得斂錢買館盛殮,埋在義井左近一箭之地。地方回覆了,御史公備了祭禮,及紙錢冥錠,差官到義井墳頭,通名致祭,又將白金百兩,送與庵中老尼,另封白銀十兩,給老尼修建道場,超度蘇二爺、朱婆及蘇勝夫婦亡靈。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蘇公父子親往拈香拜佛。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諸事已畢,下一日行到山東臨清,頭站先到渡口驛,驚動了地方上一位鄉宦,那人姓王名貴,官拜一品尚書,告老在家。那徐能攬的山東王尚書船,正是他家。徐能盜情揭發後,操院拿人,鬧動了儀真一縣,王尚書的小夫人家屬,恐怕連累,都搬到山東,到老尚書居住。後來打聽得蘇御史審明,船雖尚書府水牌,只是租賃,王府並不知情。老尚書甚是感激。今日見了頭行,親身在渡口驛迎接。見了蘇公父子,滿口稱謝,設席款待。席上問及:“御史公欽賜歸娶,不知誰家老先兒的宅眷?”蘇雲答道:“小兒尚未擇聘。王尚書道: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才貌頗稱,倘蒙御史公不棄老朽,老夫願結絲蘿。”蘇大爺謙讓下遂,只得依允。就於臨清暫住,擇吉行聘成親。

《警世通言》卷十一: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三天以後,蘇公便欲動身,王尚書苦留。蘇大爺道:“久別老母,未知存亡,歸心己如箭矣!”王尚書不好耽擱。過了七日,備下千金嫁妝,別起夫馬,送小姐隨夫衣錦還鄉。一路無話,到了涿州故居,且喜老夫人尚然清健,見兒子媳婦俱已半老,不覺感傷。又見孫兒就是當年汲水所遇的郎君,歡喜無限。當初只恨無子,今日抑且有孫。兩代甲科,僕從甚眾,;日居火焚之餘,安頓不下,暫借察院居住。起建御史第,府縣都來助工,真個是“不日成之。蘇雲在家,奉養太夫人直至九十分餘歲方終。蘇泰歷官至坐堂都御史,夫人王氏,所生二子,將次子承繼為蘇雨之後,二子全都考上功名。至今閭里中傳說蘇知縣報冤唱本。後人有詩:

月黑風高浪沸揚,黃天蕩裡賊猖狂。

平陂往復皆天理,哪見兇人壽命長?

切記與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