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的朋友突然的感慨:房子不是全部,卻是必需品

有一句名言一直被大家奉為經典:只有當潮水退去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都是誰在裸泳。沒錯,這次的疫情,讓很多人的認知得到了刷新,重新明確了自己的需求,從盲目的崇拜房產等物質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思考,思考生活。

隔離在家的朋友突然的感慨:房子不是全部,卻是必需品

2020年剛剛開年,樓市直接熄火,很多城市的項目基本都是零交易,並不是項目不夠好,而是因為壓根出不了門。

在家裡的這一個月時間,絕大多數的人開始被迫學會思考,發現了越來越多被生活所隱藏的真相,而生活的全部並不僅僅是車子和房子,有些東西,或者更為珍貴。

健康,是這次被人們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前每天都被房子車子等誘惑,壓根沒有體會到生活的可貴,這次終於發現,我們還可以這樣生活。

隔離在家的朋友突然的感慨:房子不是全部,卻是必需品

但是,就是因此,很多人再發文,說疫情過後房子更不好賣了,因為大家會更加關注資金安全和生活,但是我卻有不同的意見。這次疫情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房子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他確實生活的必需品,是一個人安全感的主要來源之一。

朋友在鄭州租的房子,過完年公司催著來處理工作,因為老家信號很差所以他決定過來,結果開了證明好不容易到了租住的小區,物業卻不讓進,因為他們那裡有規定,除了業主本身,租戶一律禁止入內,至於時間,不確定。隨後,他聯繫了很多人,諮詢了很多朋友甚至一度自願在自己屋裡隔離14天,但是最終還是沒進去,回老家,又被隔離了14天。

這個時候,沒有人跟你講道理,你並沒有選擇房子或者重新選擇居住地的權利,有人說這就是意外很少碰到,但是人的不安全感就是這樣產生的。朋友微信上跟我哭訴,說過完年的最大計劃就是買房,而且為了入駐要快,堅決選擇二手房。

隔離在家的朋友突然的感慨:房子不是全部,卻是必需品

我不知道這個選擇是對是錯,但是我知道這是一些人的選擇,可能是因為受過打擊,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房子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的時候,他卻又如此的重要。

另外就是關於錢的。大學同學在這個城市的有很多,經常一起吃飯,有的朋友經過幾年打拼,月入三五萬,有的還在拿著五六千的底薪。其中有一個月入8千,一個月入5萬,你認為他們的差距是多少?有朋友認為是5倍。

但是不好意思,事實上並不是,因為你一個月賺8千,吃穿住行用去5千,還剩3千。而另外一個月入5萬,衣食住行依然可以是5千,那麼他就能夠每個月存下來4.5萬,論結餘,這就是15倍的差距。

如今,很多地方由於沒辦法開工去年兩個人都是工作了12個月,那麼存款額度,一個是3.6萬,另一個就是54萬,即使沒有任何收入來源,一個半年時間錢就花光了,而另一個還能支撐108個月,也就是9年。

隔離在家的朋友突然的感慨:房子不是全部,卻是必需品

這就是現金流的可怕之處,再加上如今大基建的34萬億投資背景下的降準,鈔票貶值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這個時候沒錢,應該如何生活下去。很多人這個假期刷爆了信用卡,尤其是一些炒房客,資金槓桿利用到了極致,一旦出現如今的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做好現金流管理,很容易資金流斷裂的。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房子被拍賣會是常態。去年生意不好,司法拍賣網站上的房源是8萬套左右,如今已經接近10萬套就是最好的證明,每一套房屋的背後,都是一個個人,或者家庭,乃至於一個公司的悲劇。

2020年,請務必做好現金流管控,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慎重炒房,否則,危險的就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