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哪個地方最缺水?

成雙


  山川網:江南有梅雨季,嶺南有回南天。每年到了相應時節,連綿不斷的大雨、中雨、小雨,下上一整個月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潮溼的季節裡,不僅家裡的被子、衣服遲遲沒辦法晾曬,一些陰暗潮溼如衣櫃角落裡,還有可能會出現發黴變質的情況。這些,都是長期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那麼,你有沒有在某次大雨傾盆之時,想過一個問題——中國的水資源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

  西藏四川水資源最多,寧夏天津最少

  由於絕大多數在看本文的朋友,普遍生活在大中城市。打開水龍頭,自來水便源源不斷而來。再加之近些年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基礎建設的不斷提升,“停水”這件事兒,更多便只停留在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

  但是,中國真的是個水資源十分豐沛,一立方米自來水“廉價”到只值幾塊錢地步的國家嗎?

  顯然不是。官方層面對於中國水資源情況的定位是——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

  中國的淡水資源總量不足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而中國人口占比全球超過18%),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佔其總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

  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約10億多人缺水。專家估計,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將超過25億。

  那麼具體到全國個省級行政區,各自的水資源總量情況又如何呢?

  按照國家水利部先前發佈的《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廣西,均處於中國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末三位的,依次是寧夏、天津、北京。不過由於天津和北京均為直轄市,在土地面積上明顯少於一般省級行政區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轄市的前提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最少的三個省份,則分別是寧夏、山西、河北,均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於華北地區。

  水資源總量,主要由地表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兩部分組成。

  地表水,是指陸地表面上動態水和靜態水的總稱,亦稱“陸地水”,包括各種液態的和固態的水體,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澤、冰川、冰蓋等。它是人類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各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地下水,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狹義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飽和含水層中的水。在國家標準《水文地質術語》(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

  地表水方面,擁有量全國前三位的省級行政區依次為:西藏、四川、廣西(與總量排名一致);擁有量全國後三位的省級行政區依次為:寧夏、天津、北京(與總量排名一致)。

  地下水方面,擁有量全國前三位的省級行政區依次為:西藏、雲南、四川;擁有量全國後三位的省級行政區依次為:天津、上海、寧夏。

  中國多省份處於“極度缺水”區間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 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

  按照這一標準,我國在2017年全國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069m /人,這意味著整個國家都處於中度缺水的邊緣線上。而具體到各省級行政區上,缺水的情況顯然更為嚴峻。

  在中學的地理課本中,關於中國的人均水資源水平,有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中國人均水資源水平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當然,這裡的“四分之一”,還是中國人均水資源體量在2200m /人的那些年(當時世界人均水資源體量在8800m /人左右)。

  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世界人均水資源標準,中國目前僅有西藏和青海兩地的人均水資源量達標。

  西藏的人均水資源情況之所以突出,首先是境內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同時,西藏也是眾多國際河流的上源所在(恆河、印度河、湄公河等)。再者,西藏還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區,湖泊總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各類湖泊總數超過1500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日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

  青海的水資源情況與西藏有些類似:境內河流湖泊數量眾多,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380條。黃河總徑流量的49%,長江總徑流量的1.8%,瀾滄江總徑流量的17%,黑河總徑流量的45.1%從青海流出,每年有596億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省內湖水總面積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但真正讓西藏、青海兩地人均水資源量大幅領先全國的最核心原因,還在於兩地常住人口數量的“稀少”。就拿人均水資源量全國第三的廣西來說,雖然在水資源總量上,廣西幾乎是青海的三倍,但是由於同期廣西人口卻是青海的八倍還多,所以最終的人均水資源體量還是要大幅落後於世界人均水平。

  作為人口大國,中國絕大多數的東部、中部省份,平均人口體量都在四五千萬的水平,最高的廣東、山東兩省總人口更是過億。六千萬和八千萬以上體量以上的省份也不在少數。換而言之,過大的人口總量才是真正造成中國整體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極度急缺的根源所在。

  按照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即為極度缺水的標準,我們發現在2017年時,天津、北京、上海、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遼寧、河南、江蘇等多省市均處於極度缺水的區間。

  其中,上海和江蘇作為南方省份,普遍被認為是水資源相較豐富的地區,為什麼也會出現在極度缺水名單當中的。首先當然就是龐大的人口體量,無論是上海的6340.5平方千米上承載2423.78萬人口,還是江蘇的10.72萬平方千米上承載8050.7萬人口,在國內各省級行政區中都是絕對的人口稠密區。

  其次上海和江蘇的地理位置,事實上還並不足夠靠南。這點,可以從滬蘇兩地的年度降水量數據中看出端倪,2017年,上海市年降水量為1195.5mm,江蘇省年降水量為1006.8mm,比之相鄰省份浙江的1556.2mm差距明顯。

  在省域水資源總量上,滬蘇二省的情況也並不豐沛:2017年,上海市水資源總量為34億m (其中地表水27.8億m ,地下水9.2億m ,兩者有重合部分);江蘇省水資源總量為392.9億m (其中地表水295.4億m ,地下水114.5億m ,兩者有重合部分)。

  我們不妨還是以鄰居浙江省作對比,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資源總量為895.3m (其中地表水881.9億m ,地下水204.3億m ,兩者有重合部分)。也就是說,雖然江浙兩省相鄰,但是人口體量比江蘇少了2300餘萬的浙江,水資源總量卻是其的2倍還要多。

  但即使在國內水資源總量尚且還算豐富的浙江,其2017年人均水資源量也僅有1582.6億m ,比同期全國均值的2069.0億m 少了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的情況,可想而知。

  過采地下水,多地已變成“漏斗區”

  根據國家水利部相關數據,我們還發現了目前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供水和用水構成(同時期內供水量與用數量保持一致)。

  用水量方面,2017年全國用水總量6043.4億m 。其中,生活用水838.1億m ,佔總用水量的13.9%;工業用水1277.0億m ,佔總用水量的21.1%;農業用水3766.4億m ,佔用水總量的62.3%;人工生態環境補水161.9億m ,佔用水總量的2.7%。

  原來全國近十四億總人口的生活用水量,佔比總用水量的比值還不到14%。而農業用水佔比卻遠超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達到用水總量的六成以上,這或許是很多朋友之前並不曾想到的。

  為什麼中國的農業用水量如此驚人?根源就在於中國農業發展水平的落後和低下,粗放式盲目式灌溉遍佈全國各地。曾經的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講過一個對比案例:全國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1公斤,而世界上先進水平的國家(如以色列)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3.0公斤。目前我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35%,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換而言之,每年用水量最大的農業用水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被浪費掉的。

  農業用水如此,工業用水呢?稍微好一些,但是也僅僅是好一些而已。衡量用水效率的一個重要參考數據是萬元GDP用數量,在過去的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該項數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6~8倍。

  極度緊缺的水資源總量,在十分低下的用水效率之下,最終造成了中國水資源浪費情況幾乎“冠絕全球”的地步。

  而供水量方面,2017年全國供水總量6043.4億m ,佔當年水資源總量的21.0%。其中,地表水源供應量4945.5億m ,佔供水總量的81.8%;地下水源供應量1016.7億m ,佔供水總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81.2億m ,佔供水總量的1.4%。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國一些地區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出現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終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早在幾年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

  相比於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澤)總量大,採用易,成本低,補充快的特徵,地下水(井水、巖水)特徵則是總量少,採用難,成本高,補充慢。

  據《中國地下水資源開採潛力圖》對於全國各區域地下水資源的相關分析,進一步劃分為六個潛力等級(超採區、基本平衡區、開採潛力較小區、開採潛力中等區、開採潛力較大區、開採潛力大區)。

  整體來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的許多地區地下水超採;“三北”地區北部的廣大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小;東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漢平原、巴顏喀拉山區、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中等;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大或大。

  超採區:地下水開採潛力小於0,需要採取調整開採佈局、調引客水補源、推行節約用水等措施,緩解地下水緊張矛盾。主要分佈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上海市、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的部分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等地區,遼寧省的營口、鐵嶺等地區及臺灣省。地下水超採區面積62.3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6.6%。

  基本平衡區:地下水開採潛力0—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年,不能盲目擴大開採。北方地區應該把這部分水留作生態用水。主要分佈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的北部,包括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甘肅省的酒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省、陝西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的部分地區。地下水採-補平衡區面積273.6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28.8%。

  開採潛力較小區:地下水開採潛力1—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區,可適度開發利用地下水。主要分佈在青海、新疆、重慶、福建的大部分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松嫩、松遼平原區,以及雲南、貴州、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小的地區面積429.8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45.3%。

  開採潛力中等區:地下水開採潛力5—10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區,可以適當增加地下水開採強度,減少地表水的利用。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的大部分地區,北方地區僅在三江平原等局部地區分佈。地下水開採潛力中等區面積100.58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0.6%。

  開採潛力較大區:地下水開採潛力10—20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區,應該鼓勵開發利用地下水,充分利用地下水水質優良、動態穩定和多年調節的特點。主要分佈在長江沿岸、淮河沿岸和華南地區,包括江蘇、安徽、廣東、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區,貴州省、湖南省、湖北省也有零星分佈。地下水開採潛力較大區面積47.70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5.0%。

  開採潛力大區:地下水開採潛力大於20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海南省的小部分地區。雖然這些地區地下水開採潛力大,但由於降水充沛,地表水豐富,社會經濟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不高,地下水開採潛力的實際價值不大。地下水開採潛力大區面積4.82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0.5%。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地下水開採潛力尚且還有一定空間的地區(開採潛力較大區/大區兩類),佔比全國總面積僅有5.5%。其餘的部分,要麼過度開採,要麼將將夠用。

  而在上文的“2017年各省級行政區供水總量排名”,我在國家水利部的相關數據基礎上,對於水資源供應中過度依賴開採地下水的部分省份,進行了相應標註。

  首先來看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全國供水總量6043.4億m 中,地下水部分1016.7億m 立方米佔比為16.8%。如果我們把這個比例視作一個相對合理的地區地下水供水佔比,然後由於全國各地水文情況差異較大,我們進一步放寬到30%。那麼地下水供應占比超過總供水量這一比值之上的省份,無疑是必然存在地下水資源過採情況的——

  黑龍江46.2%,河南49.4%,山東38.0%,內蒙古45.4%,河北63.9%,遼寧41.6%,35.3%,陝西35.1%,山西41.5%,北京42.0%。

  共同點是什麼?首先均為北方省份,在水資源獲取上先天存在地域劣勢。其次是常住人口體量過載,山東、河南、河北人口均極為稠密,與當地水資源實際能夠承載的人口背離嚴重。最後是除北京外,各省的產業結構相對落後,不少省份都是農業大省,在農業技術普遍原始落後的大背景下,水資源浪費成為一種必然。

  其中,情況最為嚴峻的河北省,是全國唯一一個使用地下水比值超過地表水的省份,且年度開採使用地下水比例高達63.9%(河南的49.4%距離“爆表”也僅有一線之遙)。

  而另一個在該項指數上被有所“遮掩”的地區,是天津。得益於身為華北地區重要河流海河的入海口,天津的開採地下水佔比河北數據上好看些。但是,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天津是中國省級行政區中水資源總量最少的地區(2017年地域水資源總量僅14億m ,同期供水總量為27.5億m ,早已入不敷出)。所以事實上天津不但過采地下水,而且是常年過採。

  界面新聞的一篇報道中曾講到:原國土資源部曾於上世紀80年代和2002年前後,分別進行過兩輪全國地下水資源普查評價。在2000年,全國地下水開採程度為30.1%,其中,開採程度超過100%的省市有4個,分別是天津222.9%、河北150.2%、山東107.6%和北京103.1%。

  根據原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截至2011年,華北平原東部深層承壓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計下降達30至50米,局地累計水位下降超過100米,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

  綜合來看,中國的地下水過採嚴峻程度是:國內北方更嚴峻,北方華北更嚴峻,華北京津冀最嚴峻。原因無他,長期以來超出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常住人口,使得華北及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不堪重負(這還是在有南水北調支持的背景下)。

  這也意味著,京津冀城市群“不到國土面積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創造了10.36%的經濟總量(2018年數據)”光鮮數據背後,對區域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透支之深。

  比水資源浪費更令人心痛的,是水資源汙染

  是不是總量少,人均低,國人就會對水資源視若珍寶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曾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為依據,對中國各區域地下水的汙染情況進行過相關調查分析。並將地下水汙染程度分為汙染嚴重、汙染中等和汙染較輕三級。具體指標包括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鉛、砷、汞、鉻、氰化物、揮發性酚、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等。結果顯示——

  東北地區重工業和油田開發區地下水汙染嚴重。東北地區的地下水汙染,不同地區有不同特點。松嫩平原的主要汙染物為亞硝酸鹽氮、氨氮、石油類等;下遼河平原硝酸鹽氮、氨氮、揮發性酚、石油類等汙染普遍。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汙染程度不同,其中,哈爾濱、長春、佳木斯、大連等城市的地下水汙染較重。

  華北地區地下水汙染普遍呈加重趨勢。華北地區人類經濟活動強烈,從城市到鄉村地下水汙染比較普遍,主要汙染組分有硝酸鹽氮、氰化物、鐵、錳、石油類等。此外,該區地下水總硬度和礦化度超標嚴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總硬度超標,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汙染較重。

  西北地區地下水受人類活動影響相對較小汙染較輕。西北地區地下水汙染總體較輕。內陸盆地地區的主要汙染組分為硝酸鹽氮;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汙染物有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鉻、鉛等,以點狀、線狀分佈於城市和工礦企業周邊地區,其中,蘭州、西安等城市汙染較重。

  南方地區地下水局部汙染嚴重。南方地區地下水水質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汙染嚴重。

  西南地區的主要汙染指標有亞硝酸鹽氮、氨氮、鐵、錳、揮發性酚等,汙染組分呈點狀分佈於城鎮、鄉村居民點,汙染程度較低,範圍較小。中南地區主要汙染指標有亞硝酸鹽氮、氨氮、汞、砷等,汙染程度低。東南地區主要汙染指標有硝酸鹽氮、氨氮、汞、鉻、錳等,地下水總體汙染輕微,但城市及工礦區局部地域汙染較重,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淺層地下水汙染普遍。南方城市中,武漢、襄樊、昆明、桂林等汙染較重。

  也就是說,雖然南方地區水資源質量整體優於北方,但是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如果不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與處罰力度,那麼未來極有可能朝著進一步惡化方向發展。

  按照早前水利部的相關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站在當下來看,伴隨著中國社會全面進入老齡化和少子化時代,到2030年時中國總人口達到16億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但是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卻是連年下滑。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用水效率雖然正在逐年上升,但是遠遠追趕不上水資源總量下降的速度。同時,本文中所講到的所有水資源總量,均為全國的理論總量,即包含極難(不可)開採水資源和中重度汙染水資源在內的。如果再排除這兩部分水資源,那麼我們實際可以使用的水資源總量將更為緊張。

  在一座座千萬級人口規模的超級城市迅速崛起後,未來中國城市的供水是否會限時限量,這個問題離我們並不遙遠。如何轉型升級與加速淘汰國內許多地區大量存在的,對區域環境、區域資源造成巨大傷害與浪費的低產出、低效率產業、企業,刻不容緩。

  最後,附上按照七大行政區分類的“2017年各省級行政區大數據”資料。想要對各區域水資源情況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

  本文參考素材如下,深表謝意:

  《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國地下水資源開採潛力圖》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孫遠遠


西部乾旱地區約有一千三百萬人口嚴重缺水。缺水成為甘肅、寧夏大部分地區貧窮的直接原因,能讓孩子喝上一口淨水、洗個澡,是那些地區眾多母親的奢望。

我國缺水嚴重的地區有:

西北地區,西北五省:新疆,甘肅,山西,陝西,寧夏;

華北地區:河北,京,津,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