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洛克定律:确定目标、专注行动,有目标才能成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学生时代,同样的老师、学校和环境,别人轻而易举的考上了名校,而你比他更努力反而才勉强考上大学;工作中,同样的任务同样的时间,优秀的同事却总能出色完成任务,你却差了一大截;生活中,别人能够快速完成计划好的事情,而你却拖延总是完成不好。

是因为自己笨吗?或许存在些许天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但更多的或是你的目标感不够强。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叫做“猎人的目标”: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才能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少走弯路,单位时间内,相较他人拥有更大的成就。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分散,都会阻碍我们的前进。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明确的目标可以少走弯路

01 目标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人能够想到一件事并抱有信心,那么他就能实现它。”

美国哈佛大学在1953年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结果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即将走出校园智力、学历和环境等都差不多的学生,结果如下:

  • 27%的人没有目标。
  • 60%的人目标馍糊。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美国哈佛目标调查报告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跟踪调查,发现:

  • 3%有清晰而且长远的目标的人: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成为行业专业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
  • 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尽管能够安稳地生活,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 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断抱怨社会和他人,经常失业,家庭也不幸福。

且,3%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97%的人所拥有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

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

真正做出成绩的,往往是那些拥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相比没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收获甚微。有目标未必能成功,没有目标势必没什么成功可言了。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目标的重要性

02 制定适合自己的有效目标

对于成功,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同样的,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目标呢?

曾有一个叫奥托·瓦拉赫的人,中学时,父母为他选了文学之路,可一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竟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无奈,他又改学油画,但这次得到的评语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这是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谁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并最终成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

这便是人们广为传颂的“瓦拉赫效应”,人要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制定目标也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性,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简单可归纳为: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意愿;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可以让自己获得持续成长。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什么是有效的目标?

"洛克定律"是指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1、目标避免过高或不切实际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废寝忘食发明永动机,花了十年时间,最终没有成功。

因为“永动机”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假设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单独从发明永动机的目的而言,这是无意义的。

永动机是指违反热力学基本定律的不能实现的发动机,世界上不存在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

过高或不缺实际的目标容易失败,失败多了便容易气馁,亦或一蹶不振,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

2、过低或重复性目标毫无意义

过低的目标无疑不是对自身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而重复性目标,指的是比如清洁工扫地,扫20年30年,只可能越来越熟练,速度越来越快,对个人而言,并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提升,任何一个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轻易取代他的位置。

所以,制定目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当可行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达成目标后可增强信心,促进下一步的行动,逐渐挑战升级目标,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成长。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03 如何有效的达成目标

制定好目标后,如何有效的达成目标,是成功的关键。下面提供四个措施或建议:

1、认知层面

除了知晓目标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外,更重要的是,对目标和实现路径之间的正确认知。

目标往往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实现,不然只要会制定目标,便应该有很多的人能够实现人生目标才对,而事实却非如此。

《持续行动》中有提到,“每个人在收获成长、取得进步的时候,都会遇到‘循环怪圈’开始时兴奋热切,在中间阶段遇到突发情况手忙脚乱,在抵达终点前放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后,情绪平复,又会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放弃,而是放弃过又想重新开始。”——《持续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往往高估了自己与目标实现之间的路径关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正利用早上的大好时光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突然手机屏幕上显示了一条消息,你拿起手机查看了这则消息,自然回复了对方,在等待对方回复的过程中,顺便刷了刷朋友圈,看到感兴趣的点进去看了看,不知不觉,一大半时间在手机中溜走,突然意识到的时候,快吃午饭了,又赶忙做饭或预定午餐。

生活是故事的开始,故事是意外的集合。现实生活中,事情不会沿着人们脑海中所预演的故事场景来发展,甚至会多出成千上万个借口,阻止你前行,一旦心里的防线被攻破,借口和理由便如洪水般泛滥涌出。对此,要有一个清晰的心里认知。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面对现实”,将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幻想同现实世界持平,树立突破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或意外的意识。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提升头脑认知

2、目标分解

当一个大的目标摆在面前时,往往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且未进行目标分解前,会比较模糊,起初,很多人会觉得时间多而不予理会,等到真正来不急时,才压力山大,手忙脚乱最后不了了之。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目标分解,比如想要读完一本240页的书籍,按照每天10页的进度,24天就可以读完,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速度有所提升,每天读20页的话,12天也就是不到两周久可以读完。

这样分解下来,每天只需要完成既定数量的小目标任务,心里压力降低,又能看得见每天的进步,对于目标的实现会容易很多。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目标分解

3、塑造环境

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妈妈为了给孟子制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和我们的小时候一样贪玩,不爱读书,还经常模范搞怪,孟子的母亲认为环境不好就搬家三次,后来孟子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人。

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尽量去营造一个没有干扰源的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将手机放在客厅、避免一些其他的噪音、将小零食锁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给自己周边摆放上跟目标有关的物品等,有助于顺利的完成目标。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塑造无干扰源的环境

4、借助外力

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一群人却可以走的远。有时候动力不足时,周围同伴的互相打气和支持,可以让自己走的更久远一些,不至于还没走到目标尽头就已经放弃。

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路上,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或者加入相同目标的团体,大家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相比一个人依靠毅力来完成,会容易很多,前行的路也会越来越稳健。

为何你总是陷入开始又放弃的循环怪圈,因为你不懂得“洛克定律”

借助外力,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结语

一艘船不知道该行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甚至有可能朝着相反的航向渐行渐远。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目标可以使我们精神抖擞,步履加快;无目标则令人懒散,速度减慢。

目标是人生的罗盘针,为我们指明方向,真正认知目标的重要意义,明确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面对现实,运用目标分解、塑造环境、借助外力等方法或技巧,持续行动,助力自己实现一个心之向往的美好人生。

我是 ,热爱读书,写作和分享,相信心灵的力量,可以带我们抵达梦想的彼岸,沉下心,持续做正确的事儿,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