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題得分祕籍拿高分

很多小夥伴已經開始科二的學習了

辨析題得分秘籍 與大家分享

由於篇幅問題本文拿中學舉例!

最最開始先介紹題型題量:

中學科目二試卷分為單選題、辨析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四種題型,滿分為150分。

一共4道辨析題,每道題8分,滿分32分。

下邊我們從題型特點、評分標準、4類題型做答技巧和考點彙總為大家展開!


01

題型特點

Law

辨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知識點識記的準確性以及理解是否全面。

判斷正誤是這類題型的首要問題,正誤判定錯誤直接導致這道題零分,而在準確判斷題目正誤之後的判斷理由則是獲得高分的關鍵。


02

評分標準

Law

辨析題都是分兩步作答的

第一題:答正確得3分,答錯誤、不科學、片面等答案都得0分。

第二題:考試中會盡量不給5分;如果解釋充分、字數多、有條理一般得4分;其次的給3分、2分;只解釋一句的給1分,不解釋不給分。


03

4類題型做答技巧

Law

首先辨析題分為:概念混淆型、概念釋義型、理論觀點型和因果關係型這四類。每一類都有自己的答題方式。

類型一:概念混淆型

(一)題型特點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對兩個概念做區分,需要對每一個概念作準確解釋,考查對知識的識記能力。

(二)作答方法

1.對題目做出判斷:該說法正確、錯誤

2.說明理由:

(1)將概念一一提取,分別解釋

(2)判斷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聯繫或區別)

(3)得出結論

3.總結

案例:

例:注意轉移就是注意分散。

【參考答案】

(1)此說法錯誤。

(2)注意轉移是指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把注意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注意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對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轉移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行為;注意的分散是被動的、無意識的行為。因此,注意的轉移不等同於注意的分散。

(3)故題目說法錯誤。

類型二:概念釋義型

(一)題型特點

此類題目一般是從某個重要概念出發,通過對概念的闡釋來考查考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是否準確。這類題目主要有縮小內涵、主觀臆斷等形式。

(二)作答方法

1.對題目做出判斷:正確、錯誤

2.說明理由:

(1)抓題幹中涉及到的概念,解釋

(2)得出結論

3.總結

案例:

例: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只有消極影響

【參考答案】

(1)此說法錯誤。

(2)心理定勢是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這時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產生積極影響。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此時定勢對問題解決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

(3)故題目說法錯誤。

類型三:理論觀點型

(一)題型特點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對某一理論觀點做細節區分,考生需要對相關知識點的關鍵詞句作準確記憶,考查學生對理論的記憶能力。

(二)作答方法

1.對題目做出判斷,正確、錯誤

2.說明理由

(1)提取相關理論,解釋

(2)得出結論

3.總結

案例:

例:學習動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率越好。

【參考答案】

(1)此說法錯誤。

(2)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型曲線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即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學習效率最高,動機過低或過高都不利於任務的完成。因此,並不是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率越高。

(3)故題幹說法錯誤。

類型四:因果關係型

(一)題型特點

因果關係是指兩個知識點之間具有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標誌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這類詞,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前後句是否構成必須的因果聯繫,也就是說,後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後面的“果”。

(二)作答方法

1.對題目做出判斷,正確、錯誤

2.說明理由

前半句話簡單解釋或抄寫一遍,後半句話重點解釋

3.總結

案例:

例: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因此教育沒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

【參考答案】

(1)此說法錯誤。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係;

②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影響;

③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後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於一 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因此,雖然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

(3)故題目說法錯誤。


考點彙總

1.教育的概念——廣義、狹義異同、教育的本質

2.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不平衡性,不同步

3.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四大因素的地位

4.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教師教學目標)概念易混淆

5.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易混淆概念平均發展)地位易混淆

6.課程的類型——容易與概念混淆

7.教學相關:

(1)教學的含義——教師教的活動

(2)教學的地位——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

(3)教學的任務——傳授知識

8.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9.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轉移

(2)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

(3)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

10.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的影響——概念混淆

11.負強化和懲罰概念混淆

12.“學習”相關

(1)學習的實質(練習和反覆經驗、比較持久、改變)

(2)有意義學習的實質

13.先行組織者概念

14.最近發展區

15.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

16.學習遷移概念、學習遷移種類概念混淆(順向遷移就是正遷移)

17.心理健康的概念縮小內涵

18.心理輔導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

19.場獨立與場依存——概念混淆

20.同化和順應——概念混淆

21.德育相關:

(1)品德和道德概念混淆

(2)有什麼樣的道德認識就有什麼樣的道德行為

(3)德育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的教育

(4)德育過程就是品德形成過程

(5)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多端性、反覆性

22.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概念混淆

23.非正式群體的影響縮小概念


辨析題得分秘籍拿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