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伊丹十三的《蒲公英》是一部经典的美食电影,不仅拍得令人垂涎三尺、让观众更了解拉面这道料理,更用食欲对照性欲,映射出社会各阶层荒谬却现实的处​​境,可谓是大师之作。但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却很难视为一部女性电影。


《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某个暴雨的夜晚,大货车司机五郎(山崎努饰)开车前往送货目的地路上,听同事阿刚(渡边谦饰)读着品味拉面的心法而食指大动,决定临时停靠路边小店吃面解馋。碰巧拉面店老板娘蒲公英(宫本信子饰)正受儿时玩伴阿健(安冈力也饰)骚扰,见义勇为的五郎拔刀相助击退恶党,并决定协助独力抚养儿子的蒲公英做出美味的拉面,振兴店内生意。

演而优则导的伊丹十三,身兼文学作者、广告创意人、插图画家及商业设计师等多重身份,才华洋溢。51岁才正式执导第一部长片《葬礼》(お葬式,1984)便已展现才华,荣获超过30座日本国内电影奖项,广受好评。但《葬礼》片中引用许多3、40年代好莱坞经典作品画面,遭受知名影评人莲实重彦抨击,因此他从第二部电影《蒲公英》(タンポポ,1985)开始,便全面转为娱乐导向,拥抱观众。喜剧的基调使伊丹十三的电影大受欢迎,通俗题材中同时埋入锋利的社会观察、讽刺的黑色幽默、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与影像符码,使其作品在爆笑之外仍有许多可观之处,经得起时代的淬炼。


《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蒲公英》电影剧照


《蒲公英》是一部道道地地的美食电影,从食材选用、烹调手法、厨师的职人精神、品味的礼仪与方法论,无一不备,非常完整。在女主角蒲公英不断尝试错误,精进手艺的过程中,观众也一边上了一堂拉面概论课,举凡材料特性、汤头熬法、面条性质、佐料搭配、温度拿捏、服务细节,甚至店内装潢的功能性,通通都涵盖到了。看完这部片,仿佛就已学会足够开设拉面店的知识,不仅令人再次佩服日本人讲究细节的民族性。

除了食物本身之外,拉面的文化背景也自然地交织在电影之中,例如蒲公英造访中国人开设的馆子偷学汤头配方,以及「来来轩」这个引用1910年(明治43年)日本拉面创始店的店名,都展现了日本拉面受中华料理影响的脉络;拉面是市井阶级填饱肚子的食物,不饿就不要来吃,剩下太多面条对店家而言是大不敬,而喝完最后一滴汤头则是极致的礼赞,这些品味拉面的细节也都在片中呈现出来,相当面面俱到。

《蒲公英》也是一部向美国西部片类型取材的电影,不是因为主角五郎始终戴着牛仔风格的宽沿帽(连洗澡都不肯拿下),也不仅是因为片中行侠仗义的情节、坚强而沉默的边缘汉子、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谊(bromance)以及闯荡未知领域的拓荒精神。伊丹十三将西部片里「凭借自我努力必能实现心中梦想」的美国梦精神,移植到了女主角蒲公英的奋斗历程中;主角五郎在任务完成后潇洒离去的英姿,更是完美符合了西部片里荒野一匹狼的孤胆英雄形象。


《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蒲公英》电影剧照


除了主线故事之外,伊丹十三还在电影中塞入了许许多多的支线情节,包括学习西式餐桌礼仪的假贵妇课程、摆出权威架子实力却远远不如底层员工的老板、穷到餐风露宿却从残羹冷炙中学会品味美食的乞丐团体⋯⋯等。看似与剧情无关,却从饮食这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呈现出社会各个阶层的众生百态。其中役所广司饰演的白衣黑帮分子,一边浸淫女色一边大快朵颐,连死在美女怀中之前,都还念念不忘曾经尝过的珍馐佳肴,完全是「食色性也」的最佳诠释典范。

受到妻子(宫本信子,本片女主角)娘家经营葬仪社事业的影响,伊丹十三经常在作品中讨论死亡。虽然《蒲公英》是一部基调活泼明亮的喜剧,死亡的阴影却始终缠绕着整部电影:女主角蒲公英是死了丈夫的单亲妈妈,役所广司饰演的白衣男子在街头枪战中浴血身亡,其中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支线剧情中一位垂死边缘主妇的故事。好不容易赶回家中的丈夫,得知妻子已回天乏术,为了让妻子保持清醒留在人间,丈夫下令要她做菜,只剩半条命的妻子拖着摇摇晃晃的身躯切菜、起锅,用生命最后的力气炒出一盘炒饭,然后断气身亡。丈夫含泪要孩子们仔细品尝妈妈亲手做的最后一道料理,看了真不知该为这段夫妻情感动,还是该为女人到死都要做牛做马的遭遇心痛。


《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蒲公英》电影剧照


伊丹十三是说故事的高手,他的剧本情节本身已足具魅力,光是文字叙述就相当吸引人,处处都有梗。而他的影像也是精心经营,与原本就很精彩的故事碰撞出更炽烈的火花。例如开场的第一幕戏中,伊丹十三拍摄了正在等待电影开演的戏院,银幕内外情境相同,交相对照辩证。忽然,白衣男子对着镜头大谈电影哲学,打破了银幕内外之间的第四道墙,像是在对观众下挑战书,也表现出导演对电影作品的无比自信。又如白衣男子与女伴在旅馆房间一边寻欢、一边大啖美食,男子在女伴身上撒胡椒盐、挤柠檬汁、用乳房沾鲜奶油、将蜂蜜流过双唇、使泡了酒的活虾在白皙的肚皮上翻跳,最后二人以口舌互相传递蛋黄,直至咬破流出蛋液、达到高潮,这几个镜头的蒙太奇,虽然完全没有交媾画面,却极尽所能挑逗了观众的味蕾与性欲。

五郎和阿健在蒲公英店里起冲突时的长镜头调度也十分精彩,先用深景镜头拍店内,以前(两方的手下)、中(五郎)、后(阿健与蒲公英)景的层次营造主角被包围的危机感;随后镜头推出店外,以中景旁观打斗场面,建立店门口的空间感,并制造手下被打飞的效果;最后镜头拉近成蒲公英母子特写,仅用影子描绘打斗的激烈程度,焦点则是蒲公英母子既害怕又崇拜五郎的眼神。在一气呵成的长镜头里完成三个别具意义与功能的分镜,可见导演对镜头语言与场面调度的娴熟掌握。

据说伊丹十三曾严格指示演员必须照着剧本的台词演出,一个字都不能增减,对画面中会拍摄到的所有道具也都严格把关(这点跟小津安二郎满像的),或许就是这样的要求,才能使他拍出节奏如此精准的画面吧。


《蒲公英》:食色性也,荒诞犀利的美食喜剧经典

《蒲公英》电影剧照


伊丹十三的《蒲公英》是一部经典的美食电影,不仅拍得令人垂涎三尺、让观众更了解拉面这道料理,更用食欲对照性欲,映射出社会各阶层荒谬却现实的处​​境,可谓是大师之作。但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却很难视为一部女性电影。

女主角蒲公英在片中原本只是勉强渡日,到最后成功脱胎换骨,成为亮丽的热门拉面店老板,表面看起来是个女性赋权(empower)当自强的故事,其实不然。开拉面店其实是蒲公英亡夫的梦想,她只是代替死去的先生守住店面而已(守护父权的幽灵),而蒲公英对男性情欲的渴望:寻找第二春,在片中则是早早就被扼杀了。蒲公英虽然努力向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所有提携她的师长清一色全是男性,蒲公英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相对被动的。本片或许呈现出女人的强韧、可塑性,以及不亚于男人实力的潜能,但女人的能动性全都是男人赋予的,这或许是那个时代悲哀的现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