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經常否定自己以前認為是真理的知識,那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知識是不是就變成了偽科學?

太素老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兩個定義,一個是什麼是科學,另一個是什麼是偽科學。

首先什麼是科學呢?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那麼什麼是偽科學呢?偽科學是指已經被實踐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宣傳推廣的理論或假設。

所以,你問題的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知識是不是變成了偽科學呢?如果這個科學知識還在宣傳推廣那就是偽科學,而沒有繼續宣傳推廣就不是偽科學。

那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理論應該叫什麼呢?我們就會稱這個理論是錯誤的科學理論。注意,它依然是科學理論,但是是錯誤的。

就像『地心說』,這就是一個錯誤的科學理論,但它是科學。為什麼是錯誤的但還是科學呢?正是因為它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所以他是科學的。因為科學的定義就是有可證偽性,並不是說只有正確的才是科學理論。

那麼怎樣的才能說是正確的科學理論呢?那就是一個理論有可證偽性,但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在實踐中找到它是錯誤的點。

就像慣性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它是可證偽的,因為只要你找到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也能改變它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那這條定律就錯了。但你沒有找到之前,我們都稱它為正確的科學理論。

也因為這個有可證偽性,所以中醫就被一些人說是偽科學。因為我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調和,同一種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會有不同的藥方。也就是說,你說這服藥是治流行性感冒的,但我吃了藥有效,他也同樣的流行性感冒吃了可能無效。從科學的證偽性來說,這不就是一張錯誤的藥方麼,如果是正確的那應該能治所有人的同一種病啊,而西藥就剛好能做到這一點。而中醫在繼續推廣和宣傳,所以有人會說它是偽科學。但對與醫學,能治病才最重要不是麼?

大部分的科學家在提出一個理論都是為了解決一些難題,所以他們對這個理論也會非常的謹慎,因為如果這個理論是錯誤的,那由這個理論所證明的所有東西都是錯誤的。他們就會不斷地質疑和糾正這一理論。這也是最重要的科學精神之一。


我是幻翼


當然不是,你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完全是我國對科學哲學的普及基本上為零。

首先,什麼是偽科學? 偽科學可不是錯了的科學。在半個世紀前,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

卡爾·波普指出: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這就是著名的"可證偽性",現在作為判斷是科學還是偽科學的基本標誌。

什麼是可證偽性? 也就是說,任何科學理論,必須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方法來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

如果不存在可以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方法,那麼就叫做不可證偽,就屬於偽科學。

比如說,大家都學過的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都保持靜止或迅速直線運動。"

那麼,如何證明牛頓第一定律是錯的呢? 你只需要做實驗,找出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做加速運動。這就可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是錯的。那麼就說明,牛頓第一定律是具備可證偽的。

同理,我們只要找到"光速隨著光源運動而變化"的現象,就能證明狹義相對論是錯誤的。說明狹義相對論也具備可證偽性。

那麼,假設我現在對外宣佈,"我發現了一隻會噴火的隱形龍,只有我們看見,感覺到它,其他任何人都看不見"。

那麼,你如何證明我是在胡說八道呢? 很顯然,你找不到任何方法來證明我在說謊。那麼,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偽科學,因為根本不具備可證偽性。

所以,對於一個理論,一般有四種情況:

一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並且有方法去證明這個理論是錯的,最終證偽的方法得到否定的結論。 這個就叫做科學理論。

二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也可以被證偽,最終通過證偽方法證明不正確。這個叫做錯誤的科學理論。 比如《地心說》,《以太假說》

三 這個理論存在證明的方法,也存在證偽的方法,但是還沒有條件去證明或者證偽(技術限制),這個叫做科學假說。 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論。

四 這個理論可以被證明,但是不存在證偽的方法,這個就叫做偽科學。

一般來說,科學家對科學理論還是非常謹慎的,對於提出的理論,一般在數年之內就能證明理論和真偽。被證偽的理論,會很快被拋棄。

而一些證明非常困難的理論,會被列為假說,等待未來去證明。


shawn25


這個也不盡然。

物理學中的熱力學和電學都是基於素子說,就是物質有很多種有特性但沒有質量的各種“素子”,比如熱量就是熱素子,熱素子密度越大溫度就越高,熱素子越多熱量就越大,比熱的概念就是能容納多少熱素子,類似的還有電素子重素子等等,現在證明素子根本就不存在,但是通過它得出來的結論卻是正確的,今天我們還在使用它。



觀上靈雲


把科學進步說成是否定過去,這個觀念是一個錯誤觀念,中國人有這個觀念,主要是受到馬哲否定之否定定律影響的,科學進步就象登山,只會越登越高,當登上一個新高度時,能說這個高度是否定過去登山付出的努力嗎?這是不可能的,馬克思儘管對科學很崇拜,所以他的社會主義理論前面加上科學兩個字,但他的確是一個科盲,他對科學的理解,在觀念上已經錯了。科學解釋還是以科學家來做才能作出準確表達,牛頓的解釋是,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高,他解釋科學站得高,是因為前人的科學成果變成了科學巨人的肩膀,後來者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就算自己個子不高,他所站的位置已經決定了他的高度是無比高的高度,牛頓的解釋才是對科學準確的解釋。有些人由於對科學瞭解不夠,同樣對科學產生誤解,很多人以為,經過實驗檢驗就完成科學檢驗了,這也是一種誤解,科學實踐證明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實驗檢驗證明,第二步是實踐時間檢驗證明,很多人不知道科學需要實踐時間證明,以為經過實驗檢驗證明就完成了,這也是對科學一種錯誤的認識,科學為什麼需要經過實踐時間證明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世間有一種事情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只有經過實踐時間檢驗,才會發現敗也蕭何這種事情,所以科學理論是需要經過實踐時間檢驗的。


龍一歐


一、科學不承認存在絕對真理,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否定以前認為是真理的知識”。

二、科學只承認存在“目前認知條件下最好的理論”。關於一個現象還常存在不同的解釋和理論。在沒有新的證據出現之前,不同的理論可以共存,科學家們可以交流探討。

三、科學的進步,新的理論有時會推翻之前的理論,但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新的理論只是擴展和修正了之前的理論。比如牛頓力學,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仍是適用的,只是延伸到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才變成“不適用”。那麼我們有量子力學去擴展,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去擴展,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的範圍,牛頓力學仍是適用或者說近似準確的。達爾文開創的進化論和當前的現代進化論,也有了很大差別。達爾文理論裡很多錯誤和不足被修正,但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基本闡述仍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只能說達爾文進化論在發展完善,而不說“達爾文的進化論被推翻了”。

被推翻了的錯誤理論,也不能說是偽科學,只是被證實為錯誤的理論而已。偽科學的“偽”指的主要是方法之偽,他是建築在非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上的。而被推翻的錯誤理論,很多是方法正確,只是限於以前觀察的侷限性甚至錯誤的觀察資料而得到錯誤的理論。這種情況,我們不稱之為偽科學。


耳機俱樂部小白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作為局部是不可能絕對地認識整體的。因此,人類的認識只具有相對性。

科學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二維的。所謂偽科學是指一維的認識,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面積等於零。比如,單純地收集資料或只憑心靈的臆想,都屬於偽科學的範疇。

此外,當有限的實驗🧪,面對無限潛在的實驗🧫,理論獲得證實的概率等於零。因而,任何理論都不具有可證實性。

然而,由於理論可以無限地修正或增加輔助條款使自己免於被實驗否定,所以任何理論也同樣不具備可否證性。

所以,理論沒有對錯,只有認識效率的高低。如果只有一個理論,那麼這個理論就是好理論,有總比沒有強。然而,相對於未來無數個新的理論,現有的理論總是壞的,因為理論的認識效率總是在不斷地提高。

自然界就好比是一個無法打開的黑箱子📦,已知的現象和實驗是該黑箱子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理論就是相對於已知的現象和實驗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

相對於已知的現象和實驗,理論與自然界是不可分辨的。然而,相對於新的現象和實驗,原有的理論與自然界又是有差異的。於是,面對新的現象和新的實驗,又需要人類構建新的理論,來作為自然界新的同構系統。

所以,舊的理論是因為認識效率的低下而被放棄的。雖然,作為舊的同構系統,總是可以通過提出修正以保持其與自然界的同構。但是,當修補工作使理論變得越來越繁瑣,降低了認識效率時,人類就更願意創造出一個新的理論來作為自然界新的同構系統,以實現其認識的進步。


淡漠乾坤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認定的東西也不一定完全對,人類在不斷探討。以前的科學家沒有儀器只憑自己的想象下定論,也難免有錯。科學在不斷的發展,高端儀器給科學家的研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推翻了以前的定論,是科學的進步,也不能說以前的就是偽科學。……



苗玉漢


這正是科學的本質決定的,科學永遠沒有盡頭,總是在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科學也並不等同於正確,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可以說“科學一定是錯誤的”,科學的“可證偽性”決定了這一切。

什麼是可證偽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更容易理解。烏鴉是黑的,這是我們的普遍認知。但人們如何得出“烏鴉是黑的”這樣的結論呢?

很簡單,人們通過對周圍客觀世界的觀察,發現一隻烏鴉是黑的,兩隻烏鴉是黑的......,人們觀察到的所有烏鴉都是黑的,於是人們得出“烏鴉是黑的”這個結論,這就是科學。從中看出,科學實際上就是一種假設和猜測,基於對客觀世界的不斷觀察做出的假設,然後不斷地驗證這種假設。

但無論如何,人們不可能驗證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即使在地球上驗證了所有烏鴉都是黑的,或許其他星球上並不是這樣,可能會存在一隻“白烏鴉”。這就是科學的“可證偽性”,永遠存在這麼一隻“白烏鴉”,起碼邏輯和理論上一定存在。而人們尋找“白烏鴉”的過程就是不斷驗證修正原有科學的過程,就是讓科學更加具有普適性的過程,也是科學不斷髮展的過程。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科學永遠是科學,永遠不會是偽科學,即使某個科學理論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也仍是科學。嚴格來講,我們不應該說“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知識”,而應該說“被科學修正的科學知識”,通過修正原來科學知識的侷限性做到讓科學更加具有普適性。

就像“地心說”“日心說”,如今我們知道它們是不正確的,但它們是科學,不是偽科學。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也是從“地心說”“日心說”等侷限性認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宇宙探索


科學知識,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真理性,是因為它是被嚴格的科學實驗證實了的科學理論。 偽科學,是指假說沒有通過科學實驗的驗證,或者說已經被證明是錯的,仍然把論當做科學予以推廣的,就稱為偽科學。

因此,這裡的科學知識是指被科學實驗證明為正確的東西。範圍論認為任何科學知識,都僅僅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是正確的,都有它沒有觀察到的現象和無法解決的問題,因而都是可證偽。科學知識的基本特證在於,它必須是證實的,但必然是被證偽的。科學知識,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範圍性。

因此,那些被科學否定的科學知識並不是因為證偽就變成了偽科學,恰恰相反,正是由於被證偽才證明它是科學理論,具有一定的真理性。證偽只是指出以前的科學知識適用的範圍而已,在一定的範圍內仍具有一定的真理性。

相對論否定證偽了經典力學,僅僅只是指出它不適用於微觀世界,在宏觀世界中,它仍然散發著真理的光芒。


天使之翼22143


不是偽科學,仍是科學!

人類揭示自然的奧秘,是一步步不斷深入探索和發現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比喻,過去科學家們說,物質是由微小的分子構成的,後來科學家們繼續探索和研究,發現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再後來又發現,原子是由原子核與繞核外旋轉的電子組成的,再再後來又發現,原子核是由帶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再再再後來...。

科學就是這樣,通過人類的科學實驗,一步步揭示自然越來越細微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