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名山《绵山》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龙门石牌楼
  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绵山如屏耸立,汾水似带环绕,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奇、险、秀”,人文景观“古、巧、绝”,寺庙、道观多建于悬崖峭壁之间。
因自然景观奇险秀丽和春秋​晋国“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著称,寒食节也源于此。绵山风景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最高海拔2566米。主要景点有龙头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公祠、石佛殿等。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龙头寺
  龙头寺是进山的第一个景点,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谢空王佛祈雨,空王佛避而不见后圆寂,因行雨时有双龙显灵而改现名。
龙头寺景区现有关帝庙等二十余处景点,圣迹亭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回恋赋诗之处。下层有李世民石刻像;上层有李世民、魏徵、尉迟恭塑像,为唐宋风格。百龙壁反映的是唐武德三年(620)仲春,李世民在绵山下雀鼠谷与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大战,一百零八位好汉相助的故事。普救亭彩塑集人学、美学之精粹,颇具观赏、教化功能。南天门为楼阁式建筑,三层景观各有不同是观落日、晚霞、云海的绝妙去处。楼前文彦博所题匾额和苏东坡所题楹联,更为稀世珍品。

龙门石牌楼是一座三门四柱牌楼。始立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是明世宗来绵山祭祖时敕建的,后来历经战乱,荡然无存。1998年三佳公司重建。内容为介子推辅佐重耳、奉侍母亲、隐居绵山、飞升显灵的故事。门楣前额为“绵山胜境”,后额为“大道之山”,画龙点睛地概括出绵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独特内涵。龙门石牌楼雄踞要隘,造型精美,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寒食遗迹——介公祠
介公祠,也称介神庙,位于介公岭一处山岩之间的巨形石窟中。红柱金顶的介神庙内正殿供奉介之推、介母、解张。3尊塑像均为11米高,神态端庄,古朴凝重。介之推被奉为道教之神,两千多年来世代供奉,香火不绝,这里是人们每年享祀介之推之场所。介公祠两旁的楹联,上联:“史论春秋贼惧,子不惧”;下联:“人云忠孝难全,公能全”。此联概括了介子推忠孝双全的一生。


明代嘉靖间进士杨巍谒拜介之推后曾感叹云:“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漫向绵山寻旧迹,火能烧骨不烧魂。”当代历史学家李裕民考证,山西最早的寺庙即介之推庙,修庙时间应在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以前。“从已形成的风俗看,可追溯到西汉。”《后汉书》周举传和介休条目中都提到此庙。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大罗宫
大罗宫就是当年介之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三清上,曰大罗"。大罗为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大罗宫复修于唐玄宗时,后因战乱,只留残迹。现在的大罗宫是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为依山而建的十三层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总面积为三万余平方米,为全国庙观之最。


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升高。在大罗宫之上的悬崖绝壁上飞人挂祥灯,可岁岁降光明。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抱腹岩(抱腹寺)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故得此名。绵山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为绵山第一胜景。抱腹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荡,整个抱腹寺的20余间佛殿建于抱腹岩的腹中,雪、雨无法侵及,寺内保存有许多唐、宋、元、明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为谢高僧志超“解民倒悬之恩”,决定亲率众臣朝山拜佛。然何以于佛示礼?仍是魏征献计曰:“铃者,灵也,挂铃谢恩是为上策。”太宗应允,即命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铜铃。是岁农历三月十七日(志超成道日),太宗由文武大臣扈从前往绵山抱腹岩之下,请当地百姓系绳将铜铃挂于悬崖顶壁。从此,抱腹岩还愿挂铃之俗世代相传,成为绵山一绝。

最美名山《绵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


谢谢观赏,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