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導言:

《最後一站》又名《紅塵極路》豆瓣7.5分,上映於2009年,主要人物有:托爾斯泰、索菲亞、薩莎、切科夫、瓦倫丁、瑪莎。這是一部愛情/傳記/劇情類電影,本片以傳記類型小說改編,主要介紹托爾斯泰及其妻子的一生。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生命中如果擁有愛,那麼愛的人則要承受痛苦,如果沒有愛,那麼不愛的人將要經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這個真實的故事顯得複雜,矛盾和有趣。”接下來讓我們從各主要人物出發,看看托爾斯泰的一生及其愛情經歷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托爾斯泰的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1910年),提及托爾斯泰,似乎沒有多少對其覺得陌生,是不是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聖人啊?或許生活中的我們同影片中的眾人觀點略有所同。他是一個作家?對,他就是一個聞名於世的著名作家啊,《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這些就是他作家身份的代表。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圖為托爾斯泰

他似乎與常人擁有不同的觀念,反對私有財產,擁護消極抵抗,這也可能就是一些人將他視為在世的聖人的原因吧!為什麼他要惠及眾人?他說:“我那反抗政府的宣言,任重而道遠。而我的工作成果,就是惠及所有民眾。”

這是一個偉大的靈魂,雖不被理解,但卻一直致力於傳播自己的新教條,並且與友人(信徒)切科夫一同創辦了托爾斯泰運動,這也就是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聖人的工作了!

看似矛盾的一對伴侶

好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段美好愛情的故事就是你儂我儂,傳達著對彼此的愛意,然後過著兩人都喜歡的生活。托爾斯泰的妻子——索菲亞,一位愛其夫入骨的女人。

愛戀的初期,也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處於幸福的狀態,而且當時對於有點非同常人的托爾斯泰來說,想要擁有索菲亞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段字符的傳情,讓托爾斯泰堅定的認為“我們雙方都知道我們會永遠的在一起”。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為什麼?為什麼兩人的觀念不同卻還能走到一起?起初,托爾斯泰僅是用了一段字符來表達自己的內心,那段字符裡含有兩個字母“YY”。什麼意思?即——“你的,青春”。

可能這麼模糊且含蓄的表達,很難讓人琢磨透徹,然而索菲亞卻很順利的讀懂了其含義:你的青春和你對幸福的嚮往,殘酷地讓我想到我的年紀和對我來說不可能實現的幸福。托爾斯泰:“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愛而起。我只想告訴她我的感覺,恰好她能讀懂我的心!”這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所說的心有靈犀一點通?好像就是這樣。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出身貴族的托爾斯泰應該也曾嚮往過甜蜜的愛情,從始至終,與妻子索菲亞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皆是美好的,他專注於精細的雕刻作品,妻子則幫助他謄清並且保存文稿。

妻子還有一個職務就是管理莊園。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可直到他不滿妻子奢侈的生活習慣,而妻子也不再能懂他的想法,並且當他和“激進派”弟子切科夫的合作時,他與妻子則變成了一對相互“憎恨”的伴侶。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兩人相愛又相互憎恨,不能分開卻又無法共處,這樣的一種狀況很是讓人覺得矛盾。索菲亞說:“我鬱悶不樂、發脾氣是因為他事事都愛、人人都愛,而我要他只愛我。”儘管如此,他們始終都是相愛的。

妻子讀著報紙上外人的言論:“伯爵夫人與她的丈夫形同陌路,他們從不交談。”“他們倆無論是在宗教或者政治上,都持有不同的觀點。”托爾斯泰:“雖然那麼說,但我從未停止過愛你啊!”

托爾斯泰的信徒——切科夫和瓦倫丁

瓦倫丁——一位極其信仰托爾斯泰的年輕人。他經應聘成為大文豪托爾斯泰的秘書和助手,並且親眼目睹了晚年托爾斯泰與其妻子索菲亞之間愛恨交織的深刻情感。於此,他便也被牽扯其中,並且分別為托爾斯泰以及切科夫寫日記記錄託翁的晚年,同時也和託翁崇拜者瑪莎產生了感情,他也有告訴托爾斯泰,瑪莎是泰雅汀基村的重要財富!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這位既是托爾斯泰的朋友又是他的信徒的男人——切科夫,同托爾斯泰一起創辦全球托爾斯泰運動,並且想以真理和自由的名義將托爾斯泰的作品傳播於世,而且要促進消極抵抗的傳播。如果做到了這些,人們就能從長達幾個世紀的政治和精神壓迫中解放出來。可見,這是一位多麼虔誠的信徒啊!

在泰雅汀基托爾斯泰主義者公社裡的人說:我們謹遵托爾斯泰的教導,在此人人平等。那些反抗政府的宣言任重而道遠,你可知其組織原則?僅有一條,僅有一條組織原則——愛!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索菲亞以及瓦倫丁的談話對劇情的影響

一次次的交談使這兩個人有了較深交情,他們聊托爾斯泰,聊首次觸及愛情的瓦倫丁本人。索菲亞告訴瓦倫丁托爾斯泰在他這個年紀時,只顧在高加索那裡縱情聲色。

他是一個浮誇自傲的傢伙,他是自私教條的傻蛋。他把孩子們的遺產偷走,我不能坐視不管,面對來自索菲亞對托爾斯泰的吐槽,瓦倫丁肯定的回答:托爾斯泰的思想是絕對反對偷竊的。

托爾斯泰晚年的離家出走以及離世

​托爾斯泰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我在這棟房子裡的處境,已讓我無法忍受,我只是做了一個常人的選擇,原諒我的選擇,正如我用靈魂原諒你所對我做的一切,我想在平靜和孤獨中度過最後的日子,別來找我!”無力的拿著這封信的索菲亞,痛哭不絕,那是她的愛人啊,此刻的她只想知曉愛人的去向,她想見他。影片對這段愛情悲劇的刻畫在結尾到達了高潮。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到達莎瑪迪諾的托爾斯泰也給女兒薩莎去了一封信:“我在這裡等你匯合,讓瓦倫丁留下來照顧媽媽,你到了以後,我們一起繼續向南的旅行!”這一次的旅行的最後一站便是俄國南部的阿塔珀沃車站,於此,也好像到了世界的盡頭。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影片到了這裡,也照應了片名《最後一站》托爾斯泰病了,無法再啟程了,但他的思維依然敏捷,很有毅力與病魔抗爭。

“索菲亞,你在哪兒?”“我是個笨蛋,我是個自私的女人,但是我愛你啊,親愛的!”終究,與病魔抗爭失敗,兩次宣告死亡後,這個偉大的靈魂離開了我們的世界!世人埋怨他妻子耗盡托爾斯泰的最後氣數,而偉大的愛情永遠都融在生活的瑣碎中,爭吵再彼此擁抱親吻。一個女人的佔有慾和她的愛,也足夠頂天立地,畢竟她是一輩子最懂他的女人。

結語:

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因為愛與被愛,我們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就應該學會包容理解。為愛啟程,每天都過得很幸福。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這位聖人走向了極樂,遠離了世囂,從此他的世界一片安寧!


《最後一站》:列夫·托爾斯泰那不能分開又無法共處的愛情

圖為本片主要角色


影片資料:

◆1914年:俄羅斯議會將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的所有權頒發給了妻子索菲亞,索菲亞也在5年後在她心愛的家鄉去世。

◆切科夫在餘生一直是虔誠的托爾斯泰信徒,並且於1936年死於莫斯科。

◆瓦倫丁離開莫斯科,去了布拉格。他在歐洲成為了廣為人知的作家與平主義者,並於1966年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