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政府高層已經充分認識到,只有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才能讓“經濟重回正軌、消費重回常態”。

雖然北京環路早高峰時已現堵車,雖然美團、閃送的騎手已在商圈周邊聚集……但食物支出比例仍然高企,大件消費品銷售依舊低迷。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據國務院新聞辦數據,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貨物進出口總額41238億元,同比下降9.6%;而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調查失業率也有所上升。

據中汽協數據,至3月11日,中汽協密切跟進的23家企業集團,復工率達到90.1%,員工返崗率77%。但也有中汽協官員表示,“復工”不等於“復產”,復產比例約40%。這意味著,受限於供應鏈、物流運輸以及銷售網絡,車企的產能遠未達到春節前正常生產的水平。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車企授權的經銷店同樣處於低功率運行。在京南的亦莊4S店集群,大多數店已開門迎客,但店內很難見到購車用戶,偶有進入的,大多是來修車保養的。各店大多隻保留最少數量員工在崗,員工上班採用“上一休一”的方式。

一位豪華品牌銷售店的店總說,在店裡待一個週末,也只有一兩組用戶進店,還不如讓員工回去:一是降低被感染的風險,二是降低整體的開支。只要開門一天,房租水電、人吃馬喂……哪一樣都要花錢。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安全、最經濟的辦法。

2020年2月,《汽車人》採訪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他已經預見到今天的局面:“對汽車行業來說,購買力將會下降。對於車企而言,短期不要生產太多車。”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車市下行壓力加劇,汽車行業希望政府出臺救市措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就呼籲政府,取消對於汽車消費的限制性政策,並進一步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對於汽車行業,立竿見影的救市措施或有三項:減稅、補貼、取消限購。

2015年10月之後買車的人都不會忘記“購買小排量車,車輛購置稅減半”所帶來的實惠。總價“直降5%”,推高了1.6升排量以下車型的市場份額,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成為市場的主流。

時至今日,直接“減稅”的做法已經落後於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已自2019年7月起實施;如果減免,中央財政就要籌措其他資金投資交通建設。在內需低迷、出口不暢的前提下,“鐵工基”或已成為僅有的選項,而“減免購置稅”則無異於釜底抽薪。由此,減稅這一選項可以忽略不計。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工信部發言人曾在年初確認,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保持相對穩定的政策,今年不會出現大幅下滑的狀況。車企關注新能源車補貼,不過是看重政策帶來的時間窗口,能幫助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再多拿下一些市場份額,但跨國車企已將2020年-2022年作為新能源車大舉上市的關鍵節點。2019年上市的梅賽德斯-奔馳EQC、奧迪e-tron以及特斯拉Model 3,不過是正式進攻前的火力偵察。

就像阻擊新冠病毒的戰鬥,捐贈的口罩、防護服以及呼吸機可以鼓舞士氣,但並非長遠之計;啟動本土製造生產器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擁有自主研發的疫苗……這樣才能笑到最後。新能源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依靠政策呵護的產品,從出生就註定要被淘汰。“補貼”這一選項已可忽略不計。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對於汽車消費市場,特別是北京、上海這樣的都會城市,放開車輛消費的限購,經銷店門前立刻就會排起長隊。雖然有大數據可以使身份的甄別更簡單、資源的配置更公平,但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傳統燃油車是早晚會被淘汰的落後產能,而代表未來的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尚未出街……此刻,還不是出手救市的最好時機。

以北京市為例,發展定位於“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和諧宜居、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公共交通將是市民出行的主流選項,自駕私家車則是輔助、是補充。顯然,對燃油車的“放開限購”只能是“有當沒有”。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激活經濟的手段有很多。可以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去直接或間接地增加資金的流動;也可以通過發行消費券、削減能源成本,達到定向扶植特定產業的目的,進而為高槓杆、高風險的行業提供充裕的融資空間,推動市場的真正復甦……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2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的工作已經從“切實做好疫情防控”轉向“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強經濟運行調度”。而進入3月以來,常務會議強調的工作從“有針對性加大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力度”、“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多措並舉穩外貿穩外資”,調整為“把穩就業放在首位”。

這一變化表明,政府高層已經充分認識到,只有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才能讓“經濟重回正軌、消費重回常態”。

對於激活消費,各地政府遠比中央政府更加心急,工作專注於樹立信心。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區域,各級政府已經在身體力行,鼓勵消費行為。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到南京大排檔,出示綠色健康碼、摘掉口罩、坐在大廳,點了一碗鴨血粉絲湯堂食;海南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到當地購物中心走訪,點上一杯冷飲,邊走邊喝……政府領導親自消費,釋放的信號十分直接:希望市民消除恐慌,儘快恢復日常生活。

【汽車人】盤活汽車消費的正確姿勢

對於激活消費,汽車企業各有高招,工作聚焦於轉變觀念。上汽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率先做出了嘗試,通過金融工具的支持,為受到車牌限制的用戶提供一個無法拒絕的選項:2.5萬元保證金、1999元月付,開一輛豪華SUV回家,用戶只負責加油,而牌照、保養和第一年的保險均由凱迪拉克負責。如果這一嘗試可以獲得市場的認可,如果用戶接受從“買車”轉向“租車”,那麼牌照便不再是制約,存量市場也不再是紅海。

一位負責銷售的店總說:“銷售顧問去做直播,我從來不問效果。這樣的日子裡,再壓KPI,數據也很難漂亮。不如借這個機會聚聚人氣、賺賺流量、交交朋友……用戶認可你、信任你,買車的時候肯定來找你。與其現在上躥下跳做無用功,不如靜下心去鎖定未來。”(文/《汽車人》吳毓,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