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淮南壽縣古城去過許多次,每次都是在城內遊玩古清真寺、報恩寺、孔廟、博物館……。沒有登過城門樓,現在城門樓免費開放,邀了一群騎友前去遊玩參觀,一補以前的遺憾。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是中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多年。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保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接。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而四門的甕城也依然保存。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壽縣城牆作為宋至清代古建築,同時也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結晶的標誌性建築。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明清城牆”項目。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牆垣改用石塊壘築,後來,又陸續用石進行了加固。 1954年淮河發大水,水位最高時,東門都已被淹沒,東門城外刻有用水位線。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古城有四門,東門稱為賓陽,南稱為通淝,西門稱為定湖,北門稱為靖淮。並各有甕城,其中西甕門北向出,北甕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甕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於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週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亙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洩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1954年 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裡人”。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鉅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騎行壽縣,遊玩古城區。

經過幾小時的遊玩、學習瞭解,對壽縣古城

的更加深了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