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康藥業“二戰”創業板: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銷售費用連年激增

近日,浙江維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康藥業”)更新二次IPO的申報稿。


然而,記者發現,作為維康藥業兩大主營業務之一的醫藥商業,已連續五年出現虧損,而在此情況下,維康藥業卻計劃著擴張其零售連鎖藥店市場,希望通過規模效應扭轉其虧損局面;此外,作為一家高新技術藥企,近年來,維康藥業研發投入佔比正不斷降低,且已低於同業水平,與此同時,其銷售費用卻連年激增,2018年已達研發費用的17倍之多!


此外,維康藥業2019年醫藥工業前三大供應商存在的諸多問題,亦引發市場普遍質疑。


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公開資料顯示,維康藥業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是一家集醫藥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銀黃滴丸、益母草軟膠囊、益母草分散片、骨刺膠囊等中成藥及羅紅黴素軟膠囊等西藥,公司業務主要分為醫藥工業與醫藥商業兩大模塊。


根據其兩次IPO披露的4份招股書(包括更新的2份),2013~2019年,維康藥業營業收入依次為1.35、1.53、2.08、2.82、4.07、5.78、6.42億元,2014~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49%、35.53%、35.79%、44.11%、42.09%、11.11%。可見,近七年來,維康藥業營業收入整體呈現出持續穩定增長態勢,但從增速上看,2019年其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維康藥業“二戰”創業板: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銷售費用連年激增

與營收穩定增長不同的是,其淨利潤變化則較為波動。數據顯示,2013~2019年,維康藥業淨利潤分別為0.14、0.19、0.5、0.81、0.95、0.88、1.26億元,2014~2019年同比增長率依次為30.53%、166.44%、61.63%、17.69%、-7.76%、43.56%。

維康藥業“二戰”創業板: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銷售費用連年激增

對比維康藥業營收及淨利潤變化可以看出,一方面,雖然維康藥業營收規模已達數億元,但其淨利潤規模整體偏小,長期在億元之下徘徊,並於2019年才突破億元;另一方面,2018年,維康藥業淨利潤同比下滑7.76% ,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而細觀維康藥業公司業務發現,2014~2019年,維康藥業醫藥商業淨利潤依次為329.34、-37.3、-776.89、-742.37、-1420.55、-1006.25萬元,可見,作為維康藥業兩大主營業務之一的醫藥商業,已連續五年呈現虧損狀態。


對此,維康藥業在招股書中表示,其醫藥商業業務虧損主要源於零售連鎖業務。“公司零售門店總體規模尚小,截至報告期末,零售門店(含中醫診所)合計121家;2019年度零售連鎖業務和中醫門診業務收入11651.54萬元,使得公司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尚弱。”


然而,對於導致其醫藥商業連虧五年的零售連鎖業務,維康藥業卻是“雄心勃勃”,在其最新招股書中,維康藥業指出,發展零售連鎖業務是其醫藥產業整體佈局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未來,其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先佈局麗水市區的零售連鎖藥店市場,再逐步向周邊區縣擴張……當零售門店總數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由於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零售連鎖業務將會逐步實現扭虧為盈。


事實上,當前醫藥商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此佈局企業眾多,若無核心競爭優勢,僅憑著規模效應重資佈局,很難在這片紅海中分一杯羹。而維康藥業所計劃的規模效應,是否一定能夠為其帶來盈利,仍存在較大疑問。


研發費用低於行業均值 銷售費用佔據近半營收


作為一家醫藥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為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之道,那麼,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維康藥業,其技術、研發實力究竟如何呢?


根據維康藥業披露,2013~2019年,其研發支出依次為855.41、967.58、1293.35、1436.41、1582.85、1639.98、2116.02萬元,佔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6.33%、6.31%、6.23%、5.09%、3.89%、2.84%、3.3%,可見,其研發投入雖呈逐年遞增態勢,但其研發投入佔比卻整體呈現出下降態勢。


那麼,與同業相比,維康藥業的研發投入屬於什麼水平?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維康藥業將亞寶藥業、康恩貝、中恆集團、通化金馬、力生製藥五家上市公司作為可比對象。根據Choice數據,2018年,五家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投入佔比為3.48%,而同期維康藥業研發投入佔比為2.84%。2019年維康藥業研發投入佔比為3.3%,而由於五家上市公司尚未披露2019年年報,暫以2019年半年報數據看,五家上市公司2019年上半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為3.45%,維康藥業研發投入佔比亦低於該平均值。


一邊是不斷下降並已低於同業水平的研發投入佔比,一邊卻是逐年激增的銷售費用。


根據招股書,2013~2019年,維康藥業銷售費用依次為1794.94、2667.26、3496.07、5600.94、14220.5、29064.76、29179.75萬元,佔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13.29%、17.4%、16.83、19.86%、34.98%、50.32%、45.47%。可見,近七年來, 維康藥業銷售費用逐年激增,其中,2017、2018年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53.89%、104.39%;此外,近三年來,維康藥業銷售費用率特別高,尤其是2018年,其銷售費用竟佔據了營收的半壁江山。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家自稱歷來重視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其銷售費用竟為研發費用的17.72倍,2019年為13.79倍,由此看來,維康藥業重銷售、輕研發的問題較為突出,而其在招股書中所標榜的技術和研發優勢也不免讓人心疑惑叢生。


三大供應商問題頻出


除了重銷售、輕研發外,記者梳理發現,維康藥業也因供應商問題備受市場質疑。


以維康藥業2019年醫藥工業前三大供應商——毫州市華雲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安徽強正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正中藥”)為例。


維康藥業“二戰”創業板: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銷售費用連年激增

啟信寶顯示,作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2019年第一、2018年第三大供應商,亳州市華雲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劣藥絲瓜烙案、生產銷售劣藥粉葛案、生產銷售劣藥菟絲子案等,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同時,作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2019年第二、2018年第一大供應商,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曾因不正常使用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案、未採取措施防止排放惡臭氣體案、不正常使用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案等,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及環保處罰。


此外,作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2019年第三大供應商的強正中藥,更是“黑歷史”纏身。


公開資料顯示,強正中藥曾名為安徽紀淞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2017年7月變更公司名,以下簡稱“紀淞堂”) ,是一家以中藥材、中藥飲片、食品生產及銷售等為主業的公司。


根據招股書,2013~2016年,紀淞堂一直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的第一大供應商,2014~2016年,其採購額均破千萬,佔比分別為29%、24.38%、33.01%。2017年,公司名變更為強正中藥,繼續成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第一大供應商,其採購額更是達到2260.52萬元,佔比為27.08%;2018~2019年,強正中藥分別為維康藥業醫藥工業第二、第三大供應商,其佔比分別為17.09%、7.31%。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長期佔據維康藥業醫藥工業供應商第一把交椅的強正中藥,卻有著諸多“黑歷史”。


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2014~2015年間,紀淞堂曾多次上榜山西省食藥監局、青島市食藥監局的“黑名單”;2015年還被安徽省食藥監局收回藥品GMP證書,並且因違法生產而被立案查處。


同時,啟信寶數據顯示,2019年,強正中藥被多次列為失信執行人。其中,2019年7月,強正中藥被亳州市譙城區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2019年10月,強正中藥又被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


維康藥業“二戰”創業板:醫藥商業連虧五年 銷售費用連年激增

眾所周知,醫藥產品的生產存在著原材料種類多、生產流程長、生產工藝複雜等特點,這就意味著,企業在原材料採購、產品生產、存儲、運輸等任一環節不當操作,都將影響產品質量。而作為一家醫藥企業,維康藥業醫藥工業的前三大供應商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不禁讓人擔心其產品質量受到影響。


(注:針對2016年淨利潤、銷售費用,維康藥業2017年招股書披露數據與2019年招股書披露數據出現了“財務打架”,在此統一採用2019年更新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