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導語

你會不會覺得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沉默了呢?以前那個活潑可愛的“熊孩子”去哪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認生”吧。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案例分析

小明父母發現了自家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毛病,就是孩子小的時候還是非常活潑,不怕人。即便不會說話,也會看見自家的親戚朋友甜甜一笑,甚是得人喜愛。

有時候自己就出去了一會兒,把孩子留給家中朋友,只過一會兒,孩子就能與襲自己朋友打成一片。朋友說自己娃兒以後絕對是個小機靈鬼,嘴肯定能夠甜死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會說話,越來越害羞。

看見以前的叔叔阿姨都不敢開口,只能躲在父母的身後,這一系列舉動著實反常。

這幾天小明爸爸在一檔綜藝節目上了解到:如果孩子面對陌生人不愛說話,就是“認生”的表現。如果父母不及時加以糾正,就會使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與人交流,甚至會造成孩子交際問題。這讓小明父母很是著急,不知所措。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但是話說回來,孩子“認生”,真的有那麼大壞處嗎?

一、孩子“認生”,難道對孩子成長真的有害嗎?

現今社會,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直播勢頭正盛!期間也伴隨著一些阿貓阿狗之流,冒充所謂的專家,為家長朋友推薦各種各樣的育兒經驗,每一個都說的像真的一樣。但是父母朋友們真的用了這種方法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嗎?這些所謂的專家只不過是欺名盜祖之輩而已,就比如有個苗醫專家。

在一個廣告中她是國醫聖手,隸屬於國家機關;然而在另一檔節目中卻成了苗族十幾代單傳的苗族赤腳醫生……這到底哪門子的專家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的信息你敢確定是真的嗎?因此我們可以反推,小明爸爸在綜藝節目上了解到的信息難道就是正確的嗎?誰敢說孩子“認生”一定是壞事?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二,孩子“認生”不是壞事

1.孩子“認生”是在考慮周邊情況

就像小明的父母一樣,在與自己親戚朋友的交往中,會逐漸地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越來越害羞,越來越缺乏應有的交際能力與口才。通俗點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認生”,不敢和陌生人交流。

很多父母會把這種行為看成是一種孩子的缺陷,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變得不怕生人。但是我們如果按照父母這個思路走下去,我們會發現:孩子看見陌生同齡人不怯生,和他們交談非常愉悅,不時就可以手牽手一起玩耍;看見陌生的大人,也不抗拒他們的抱抱,和他們問好,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的叫著,很是親暱……

這種情況父母是否感覺到一陣後怕,孩子過於不怕生,對周圍世界以及人都沒有任何防備,很容易被別人欺騙的。怕生其實也是一件好事,他們很大的可能是在考慮的環境,考慮自己的處境,看看對方是否親暱!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2.孩子“認生”是自我保護的表現

上文中論述到孩子“認生”是在探尋周邊的環境。孩子潛意識裡已經在考慮自己的安危了,只是他們還小沒有意識到這個情況。但是無論如何,孩子認生不是壞事,只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自己,這就是一個孩子通過認生從而自我保護的表現。

三、父母該怎麼正確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1.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很多文章中都論述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常言說得好:虎父無犬子!老虎的兒子絕不是孬種,而老鼠的孩子出生也必定會打洞。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所以說父母要想培養孩子正確的交際能力,就應該以身作則,與他人交流,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2.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意願

其實仔細想來,孩子多是幼稚,他們對一個人的喜好只是憑藉本能而已,孩子不喜歡與陌生人打招呼,可以說是“認生”的表現,但絕不是不善與人交往的藉口。父母一定要注意到這點。

此外,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不想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原因,並且要尊重他們的選擇。

孩子“認生”是膽小的體現嗎?其實家長們,換個角度就能發現不同

3.教育孩子要懂禮貌,與人打招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要帶人微笑。遇見自己的叔叔阿姨和親戚朋友要打招呼;遇見陌生人也要眼中有光,心中有愛。還要教孩子不知道審時度勢,不能輕易地相信陌生人!

總結

父母們一直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成為交際場上的紅人,但是看著孩子越來越膽小,碰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父母就會顯得異常著急。但是父母們應該嘗試著放寬心,並不是所有的“認生”都是壞的,也許是孩子在考慮周邊環境,為交流打下基礎吶?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