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修車老頭"自稱超過齊白石、黃胄,一人抵國家畫院,真的嗎?


一個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一個國家美術學院的守門大爺,他自學的畫已經可以和美院的學生媲美。一個平平無奇的外賣小哥,也許他能幫你修水管,幫你解決電腦程序。一個廣場舞的大爺他能用一隻大杆毛筆在地上寫出一幅好字,他寫的那個鳳字落尾時可真是龍飛鳳舞的樣子。

而在北京街頭有一個修車的老頭,他總是趴在地上畫畫,他還自認為可以和齊白石,黃胄相比。究竟是什麼讓他有如此大的勇氣?

修車老頭你是誰?

要知道齊白石可是國畫界的泰斗,他以畫蝦而聞名。齊白石的畫與其他國畫並不相同,其他的畫講究的是意境之美。而國畫裡的食物有些是經過想象出來的,作畫者並沒有近距離地觀察過這個事物。

一個

但是齊白石他一直秉持著以實物為主的特點來繪畫,曾經他為了畫一隻蝦,在自己的書房中養了一罈蝦,他每日進行觀察。後來他在畫蝦時能夠遊刃有餘地用每一筆來展現一隻蝦的形態。而齊白石的創作並不僅限於這蝦,這隻蝦只是他創作的巔峰罷了。

而這個自稱超過齊白石的修車老頭又是誰呢?這個修車的老頭本名叫做季德祥,他為自己取了一個"字",叫做石溪。他是遼寧人,現居北京。石溪是流浪來到了北京,這個修車老頭經常趴在自己的修車攤旁邊作畫,他的畫作就被他隨手放在他的修車攤旁。

當有人經過修車攤時看著這些畫覺得還不錯,問價格時大多數人只願意用一元買兩張。石溪並不在意價格的高低就願意賣了畫,他似乎一點都不心疼畫這幅畫的紙、筆、墨的錢。當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畫後來比這個價格更高。

一個

他有時候還對那些用一元買他兩張畫的人說自己的畫可以和齊白石相比,他還說他自己一個人可以抵上國家畫院的人。那些人也只是把他的話當作笑話,然後笑了笑,虛假的稱讚他罷了。但是石溪的心裡一直留著這一個信念他覺得自己可以與齊白石相比,所以他堅持不懈地走上了創作道路。

遇貴人辦畫展

慢慢的石溪一元兩張的畫,被傳入了一個人的眼中。這個人可以說是他的貴人,因為這個人將他的畫作帶到了更多人的眼前。

那個就是徐悲鴻的遺孀廖靜文,她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看見了石溪的畫,也聽到了他誇大的言語。

一個

廖靜文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於是前去看看他的作品。當廖靜文看見他的作品時,反而很欣賞他的作品。甚至後來她親自聯繫了石溪,說明自己願意為他舉辦畫展。石溪沒有拒絕,石溪就這樣在廖靜文的幫助下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個畫展。

在石溪書畫精品展廳上,也因為石溪曾經誇下海口與國家畫院和齊白石相比。所以在畫展上也來了不少人,當一些專業人士看到他的作品之後,都覺得他的畫作很不錯,表示很欣賞。

而那些一元買他兩張畫的人,就不敢再像之前一樣嘲笑他了,甚至回家後還把他的字畫收藏好。就連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稱讚他的畫作很有前途。所以石溪的作品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譽,他的名氣也隨之漲高了。

一個

流浪版畫家

要知道一個畫家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為他推銷畫的人,不僅是因為生活上的經濟需要也為了讓自己畫作有更多人看到。就像梵高,他的弟弟一直在為他賣畫,他負責創作,他的弟弟負責幫助他賣畫得到知名度和經濟來源。所以只有讓自己的畫作出現在更多人眼中,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知名的畫家。

因此有一位老闆看中了石溪的畫,在他這兒簽了1萬幅畫,石溪也得到了穩定的售畫來源。在市場上也流傳了許多他的畫作,他的名聲也傳了出來。

一個

他被大家叫做"流浪版畫家",他流浪到北京,他的修車攤一直在北京,他的畫也一直在修車攤旁創作。即便他的生活在他的畫賣出去之後富足了,他仍然堅持在修車攤上作畫。因為他說他要體驗人間百味,這樣他的創作才有更多的靈感。

用心創作

石溪還為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不拜碼頭、不搞圈子、不吃人脈。"他決心要一心一意地搞創作。但是因為他的創作速度過於快,作品過於繁多,人們就認為他是流水線畫家。

流水線,顧名思義,就像流水線生產的那種畫作。大多都是模仿、批發、加工,範曾有一次在自己的徒弟面前展示自己一次性能夠畫幾幅畫的本領,後來範曾就被著名收藏家郭慶祥指責畫作是流水畫,因此引發了一場官司。

一個

這樣的作為對藝術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一副畫的創作過程不僅需要靈感和創作過程,更重要的是藝術家的體會。範曾這樣的作為自然在藝術家眼中是最低端的行為,如果每一件藝術品的創作都是這樣,那藝術品還能有"靈魂"嗎?

石溪也受到了這些問題的影響。當有人問到石溪他的作品是否是流水畫時,石溪只是笑了笑了說讓那些人好好看看他的作品與齊白石相比相差有多少?看看石溪的作品,他的字比他的畫還要好。謠言止於智者,一個出名之後仍然堅持在街邊小攤上創作的藝術家,那他的作品"流水線"的程度又有多高呢?

季德祥,《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叢書主編,中國書協會員。他的修車攤一直都是他體驗人間百味的場所,他將他在生活中獲得的靈感用石溪這個名字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他用濃淡相宜的墨色展現了人間百味,他憑實力成為書畫家。他就是那個自稱超過齊白石、黃胄,一人能抵國家畫院的石溪。

一個

生活本來就是一件藝術的事情,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大自然的美。無論是普通人還是藝術大師,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所以不存在什麼高低之分。

正所謂高手在民間。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也都在用心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創作出來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品,生活本就是一件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