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的名臣猛將很多,他們真實水平如何?

阿意西特魯


下面呢,是我對日本戰國武將的一個小排名

日本戰國武將的實力排名:

1位 伊達政宗

伊達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奧羽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後人稱其為獨眼龍。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台藩始祖。由於兒時因為天花的關係,令右眼失明,其母乃有“出羽之鬼姬”之稱的義姬,其父為出羽米澤城主伊達輝宗。元服後字藤次郎。其名政宗(與同族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乃同氏中興之祖)即意味藤次郎政宗能成就霸業。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後贈從二位。

2位 真田幸村

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日本戰國末期名將。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阪城。在大阪城戰役中率士兵與德川家康的大軍浴血奮戰,最終寡不敵眾,戰死。因其戰績而被德川家康譽為“日本第一兵”。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是“戰國無雙”等著名遊戲中的主角之一。

3位 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公元1535年—公元1619年),日本戰國時代九州薩摩大名。曾率領薩摩軍團輔佐父親島津貴久及兄長島津義久統一整個九州,時人稱之為“鬼島津”、“鬼石曼子”。后豐臣秀吉討伐九州,其兄義久投降後隱居,由其繼任家督一職。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時,島津義弘也參與其中。關原合戰中從屬西軍,西軍敗陣後,義弘血戰逃脫。戰後,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極力求情,才得以免罪。

4位 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信濃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真田信之(信幸)、真田信繁(幸村)之父。 真田昌幸幼名武藤喜兵衛。青年時期擔任信玄的隨從。長筱(設樂原)之戰後,其兄長真田信綱及真田昌輝戰死於長筱原,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以繼承家督職位。1578年上杉謙信去世,真田昌幸趁機奪取上野沼田城,武名開始為人所稱道,1580年敘任安房守。1582年武田家遭到織田家滅亡,真田昌幸歸順織田家,納入關東方面大將瀧川一益的旗下。 同年發生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喪生。織田家威信自此大失,剛被征服不久的甲、信一帶陷入混亂。北條家以五萬六千大軍在神流川之戰中擊敗滝川一益,奪取關東。

5位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 ‍(1530.2.18—1578.4.19)原名長尾景虎(ながおかげとら),和族,繼承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出家後法號謙信。由於擁有很高的軍事統率能力,所以被稱為越後之龍,一般通稱為軍神。官位為從四位下彈正少弼以及從四位下近衛少將,死後贈回正二位。1548年,謙信成為長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統一了越後。此後努力恢復室町幕府的舊秩序,與南方的武田信玄,東南的北條氏康多次作戰,其中與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合戰,與北條氏康的關東出陣——小田原攻防戰都是日本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

6位 竹中重治(竹中半兵衛)

竹中重治(1544-1579),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美濃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日本戰國時代的代表軍師,與幕末大村益次郎並稱的天才軍師。又名重虎、半兵衛。為勸戒主家齋藤龍興,以十六人智取主家居城稻葉山城,又將城還於齋藤龍興,此舉震動了天下。齋藤家滅亡後,竹中重治接受豐臣秀吉的三顧之禮,成為織田信長家臣,與另一軍師黑田孝高並稱。豐臣秀吉被任命為進攻中國地方毛利輝元的總大將後,竹中重治作為參謀從軍,後留下“戰死沙場是身為武士的本色”的遺言後辭世。

7位 織田信長

(おだ のぶなが),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9位 [664票] 山縣昌景日本戰國武將。武田家家臣,武田四名臣之一。統率的赤備騎兵為日本著名部隊之一。後於長筱會戰中戰死。

8位 大谷吉継

大谷吉繼(おおたによしつぐ,1559年—1600年10月21日、永祿2年-慶長5年9月1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和大名。越前國敦賀城城主。名字有時候也用“吉隆”。父親是大谷盛治,母親為北政所的女侍東殿,子有為吉治、木下賴繼、大谷泰重及竹林院。幼名紀之介。他的官位為從五位下刑部少輔,一般慣稱大谷刑部。大谷吉繼是“麻風病”患者,因此平時用白布蒙在臉上。

非得比較的話,個人偏向於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這樣的將領,因為他們處於戰國時期最混亂的時代,還能以“軍神”(上杉謙信)這樣的稱號名留史冊,可見無論從個人武力,謀略和氣度都有其過人之處。

可是小編要注意一點,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被日本人吹得太厲害,誇張的沒邊了。沒有必要糾結於這樣的問題,別被日本人的誇大其詞矇蔽了。當時守衛一個據點或者城堡的軍隊不過區區幾十人,史書記載的打得昏天暗地的戰役,參戰人數不過區區幾千人。可咱中國別說16世紀,再往前推兩千年,兩國交戰就是動輒幾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那些所謂的戰國名將,別說有沒有這個指揮能力,這樣的場面連見都沒見過。這樣看的話,被他們自己人吹成鬼神的什麼島津義弘、伊達政宗、石田三成放到中國歷史上那都不是個兒。

也許正是這樣的小環境造就了日本人的優越感,所以才有了吞併中國的野心,可是結果不言而喻。都別說咱大明雄師,就一個朝鮮李舜臣就給日本人打的哭爹喊娘。所以啊,日本古代史看看也就過了,沒必要當真。

以上是個人的小觀點,歡迎大家指正。


科學講談怪


在回答問題之前,其實大家可以先想想幾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三國時代名將很多?

為什麼隋唐時代名將很多?

為什麼兩宋之間名將很多?

我想大家都猜到答案了,因為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說岳全傳》這些小說啊。

你能說中國的其他時代就沒有名將了嗎?水平就一定比三國時代的那些所謂名將要低嗎?不能,但是為什麼大家一提到名將就想到三國呢?還不是因為小說。

日本戰國時代也是這樣的。

江戶時代非常流行創作一種分類為“軍記物語”的書籍,其實翻譯成中文就是“軍事小說”。包括《甲陽軍鑑》、《義經記》在內的許多書籍,都屬於“軍記物語”的一種。

在軍記物語中,戰國時代的許多合戰都被刻畫得很精彩,比如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之間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這場合戰的具體經過實際上並沒有靠譜的史料記載,大家對這次合戰的瞭解僅限於知道發生過這場合戰而已。不過到了軍記物語中,合戰的過程就很精彩了,比如《甲陽軍鑑》裡武田信玄聲東擊西,派出別動隊偷襲在妻女山紮營的上杉謙信,自己率軍在山下等候被攻擊後潰敗的上杉軍,結果上杉謙信早就察覺了武田信玄的計劃,提早下山,留下了一座空營給武田軍的別動隊,率主力攻擊了在八幡原的武田信玄。

當然,這是“甲州流兵法家”(也就是武田吹)創作的軍記物語,在“越後流兵法家”創作的軍記物語裡,這場合戰的經過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改吹上杉謙信、黑武田信玄了。不過不管軍記物語再怎麼浪費筆墨描寫這場戰爭,歷史學者眼中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經過依然是謎,恐怕想知道真正的經過得靠未來發明時光機吧。

所以,我們感覺日本戰國時代的名臣猛將很多,也是因為藝術作品的緣故。


指尖看日本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我跟他們交手好多次了,每次都被我開無雙打過去(˘͈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