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中国汽车制造商供应链风险缓解

惠誉:中国汽车制造商供应链风险缓解,预计下半年汽车需求将大幅复苏


惠誉:中国汽车制造商供应链风险缓解

久期财经讯,3月22日,惠誉发表报告称,工业生产的有序恢复和运输能力的恢复缓解了中国汽车供应链持续中断的风险。惠誉预计,到4月中旬,因COVID-19导致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中断将基本解决,尽管全球疫情爆发可能导致某些进口零部件供应短缺,特别是生产高档汽车的合资企业。

自2月下旬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已优先考虑汽车行业和其他价值链较长的行业的复工,并敦促地方政府逐步取消工厂复工的行政限制,同时保持严格的疫情控制规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中国23家最大的汽车集团(占国内年销量的96%以上)中有90%已恢复生产,13家主要汽车零部件集团中有11家复工了80%的工厂。即使在湖北,武汉以外的许多工厂也已复工,其余工厂也计划很快复工。

湖北生产和物流的滞后复苏仍将在短期内造成供应链中断。该省有1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全球汽车供应商,例如罗伯特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F1+)、法雷奥(Valeo SA)、佛吉亚(Faurecia S.E.)(BB+ 稳定)、德尔福科技公司(Delphi Technologies PLC,BB 正面评级观察)和博格华纳(BorgWarner,Inc.,BBB+ 稳定)。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已选择通过暂时转向替代供应商和运输来缓解供应链瓶颈;例如,3月初,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China FAW Group Co., Ltd. ,简称“中国一汽”,A 稳定)安排了从武汉到吉林省省会长春的零部件快递。

COVID-19在全球的持续爆发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中断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但惠誉认为,鉴于中国汽车供应链完整,且汽车零部件进口敞口较小,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350亿美元,约占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的6%。由于贸易摩擦和扩大本地生产,2019年进口零件缩水至310亿美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3月初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20%-30%的国内汽车制造商预计,海外供应链将出现中断。

变速箱及相关零部件是最大的进口产品类别,中国是这些产品的全球最大进口国。2019年,超过70%的变速箱及相关零部件进口自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占比超过50%。中国正在加强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技术,而外国变速箱供应商正在扩大在华产能。然而,包括高端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一些全球汽车制造商仍然选择从海外供应商采购高端变速箱;因此,海外供应商长期停产可能会导致其中国合资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短缺。相比之下,中国自主品牌通常对进口变速箱的敞口有限。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可能在整个上半年受到需求低迷的制约。由于严格的检疫措施,中国乘用车零售额在2020年2月同比下降了79%,中国乘用车协会估计,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了约40%。不过,惠誉预计下半年汽车需求将大幅复苏,原因是消费者对个人出行需求上升和消费刺激政策的推动;最高当局敦促地方政府支持购车,包括广东省佛山市、广州市、湖南省长沙市和湘潭市在内的多个城市为购车者提供现金补贴。尽管如此,目前尚不清楚全球经济长期放缓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消费者行为。

惠誉预计,中国汽车制造商在2020年上半年将出现大量现金流支出,原因是销售大幅下滑,以及向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流动性支持导致现金转换周期延长。在惠誉评级的中国汽车集团中,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简称“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A 稳定)是遭受停工风险最大的汽车集团。该公司在湖北拥有大量的工厂和供应商,湖北也是其重要的销售市场。不过,惠誉认为,东风集团股份和中国一汽由于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以及持续的净现金余额,都有足够的评级空间。与北京市相关的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 Ltd,简称“北汽集团”,BBB+ 稳定)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AIC Motor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北京汽车”,01958.HK,BBB+ 稳定)的发行人违约评级不太可能受到短期运营波动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