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流通幣還會衝刺嗎


最近以來,曾經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泰山”流通幣的成交量驟降,並且保持了連續性,已經不是熱門品種了,不僅“泰山”流通幣不是熱門品種了,就是“庚子鼠”流通幣也漸漸地遠離了投資者的視線,市場中就沒有熱門品種可尋了。

沒有成交量作為基本性的支撐,價格的下跌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就是放在“泰山”流通幣這種所謂的強勢品種上也是如此,沒有什麼不同,只要資金凝固了,價格也就發飄了,只是大家誰都不願向外拋售罷了,還心存某種希望,“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就是一個榜樣。

現在,已經看不到大喊“泰山”流通幣怎麼怎麼好的投資者了,都蔫頭耷腦了,因為現實要比他們想象的嚴峻的多。在股市暴跌、原油暴跌、黃金暴跌等嚴重恐慌氣氛影響之下,“泰山”流通幣要想走出行情,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有了某種苗頭,也會被瞬間而來的拋盤打下去,套牢盤看似遠,實際卻非常之近。

發行量這個重要指標,在市場繁榮的時候不是什麼問題,甚至發行量越大,越會受到歡迎,越會成為投機的直擊目標,因為資金太充沛了,太需要儘快地擴散出去了,而發行量越大的品種,也就越容易成為資金不斷席捲的對象,行情也就一浪高過一浪。

但是,要是放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市場運行環境中,發行量大就是一個最大的矛盾體了,就是一個最容易被拋棄的對象,就是一個最缺乏想象的東西了,這樣一來,發行量越大的品種,也就成為了一個最大的障礙物,並且誰也不會冒著風險去要搖動這個障礙物。

無論何種題材的流通幣,只要它的發行量為2.5億枚,它的基本定位,最高也就到12元打住了,最低成交價能在10元面值之上就算是某種成功了,就像前期“己亥豬”流通幣衝至10.9元那樣,能有這樣的走勢,就是最大的衝動了,也就是說,它的博弈價值就此封頂,指望它繼續上推,那是非常不現實的,還不如守好“建國70週年”流通幣這塊陣地更為實際。


2020年1月17日,“庚子鼠”流通幣上市,當天最高成交價為12.2元,最低成交價為11元。“庚子鼠”流通幣的這種定位符合此前的基本預期,因為“丙申猴”“丁酉雞”“戊戌狗”“己亥豬”等流通幣都是它的基本座標,12元對於與此類似的流通幣就是一個基本壓制線了,其實,11元就是壓制線了,這一點,恐怕沒有幾個人看不明白。

一套流通幣要想在上市之後有所作為,它的發行量必須控制在1.5億枚以內或者1.5億枚以下,“建國70週年”流通幣到現在還能橫盤於14元附近的平臺運行,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它的發行量為1.5億枚,要是發行量也是2.5億枚,它的陣地早就失守了,想守都守不住,因為2.5億枚的流通幣是沒有最為基本的博弈價值的,只能選擇放棄,索性就讓它一步到位。

發行量大的品種,在行情好的時候往往是一帶而過,大家關注的並不是它的發行量有多大,而是它能被資金推到高何種程度,我能在行情中得到多大的利潤;在行情非常之低迷的時候,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它的發行量了,並且還會設定一個最為基本的發行量的基準線,低於這個基準線就來一把,高於這個基準線就走人或者觀望。

無論是“建國70週年”還是“泰山”流通幣能達到今天的這種定位程度,皆是因為發行量低於基準線或者等同於基準線,而“泰山”流通幣5元的面值與異形的相融合,無疑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它的博弈價值。但是,“泰山”流通幣上市之時過高的定位,也就等於在較大的程度上斷送了資金繼續強力上推或者運作的動能。

“泰山”流通幣走到20元的時候之所以走不動了,或是因為它的博弈價值已基本處於封頂線的上端,或是因為資金的某種操作策略,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再將其拉上去,以此達到高位或相對高位出貨的目的,至於高位或相對高位是多少,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只能因勢因時而定了,似乎並沒有一個標準的位置。(周鳳遲)


“泰山”流通幣還會衝刺嗎

“泰山”流通幣


“泰山”流通幣還會衝刺嗎

“泰山”流通幣(正面)


“泰山”流通幣還會衝刺嗎

“泰山”流通幣(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