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景芝 泰山 花冠 趵突泉的次高端套路盤點(1)

魯酒科普貼|景芝 泰山 花冠 趵突泉的次高端套路盤點(1)

這個世界需要瘋狂而有趣的靈魂。這一段,看得人真饞得慌,今晚吃火鍋······就著高度酒。民工劇照

上週,接著三篇文章聊了山東40個酒企品牌中的經典酒,看到朋友們紛紛推薦自己的家鄉好酒,恕我不才,個別牌子,我也不太瞭解。

再次感謝,山東各地老少爺們的補充,雅正。

2018年,又過了四分之一了,時間如白駒過隙,留給魯酒的時間不多了。

從2015年行業及媒體看到中高檔白酒的明顯擴容;到2016年“上進”的酒企紛紛佈局次高端,既包括一線品牌延伸次高端產品,也包括區域品牌向次高端發力,進行產品及品牌升級;終於,在2017年,魯酒中景芝、泰山、花冠、趵突泉、溫和等或者推品類、推新品,或者提價格、做品牌、做新形象,力圖要搶奪一張登上次高端的船票。

中檔及次高端的擴容,本質上是中國消費升級潮的直接反映,山東主流消費價格從50-60元向100元以上升級的形勢很明顯,不論你是常規送禮,還是單位常規接待,或者是各類喜慶宴席,你的白酒價格選擇,跳躍式趨高。留給所謂性價比高的品牌、留給地緣品牌的場合,也就剩下老友小酌和自己獨飲了。

而從全國行業數據來看,就可以更為直觀的理解為何大家都在爭“次高端船票”。

據行業保守估計,從全國來看,200元以下市場份額已經萎縮了至少4成。同時,從醬香品類以量稀、價高、利潤差大的典型表現來看,2017年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828.6億元,產量約佔全國4%,但銷售收入卻約佔全國的12%,增幅近40%;其利潤總額420.3億元,同比增長59.9%,利潤佔全國35%。而四川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業務收入2257.2億,利潤263.5億元,川酒與黔酒的差距顯而易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 年全國白酒酒企銷售收入5654.42 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028.48億元,同比增35.79%。考慮到上述統計標準有差異,以及出廠數據和渠道終端銷售數據本身的差異,可能會有些不一致,但是總體的概率趨勢,卻是一目瞭然。那就是未來的白酒江湖,可能只剩下一線品牌過招了。

如果在加上資本市場前段時間對茅臺的預計,未來幾年,光茅臺一家就有可能拿走全國白酒一半以上的利潤(注意是利潤),雖然有故意看多趨向,但是,從這兩年的行業數據看,黔酒不論是銷售增幅還是利潤增幅都一直領跑,貴州去年利潤增長59.9%,而整個白酒行業利潤增幅才35.79%。更可況,川酒計劃到三年內實現3500億元銷售規模,相當於再造了1000億的銷售增量,而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預估,2017年中國酒行業銷售額超過8000億元(終端銷售數據,非酒企銷售數據)。估計,其中白酒市場銷售約在6000億,這個天花板短期內不可能增加了,但是,川酒的1000億增量,從哪裡來?更可行的操作就是攔截區域酒企份額,或者直接收割企業及其市場,這也就理解了為何古貝春與五糧液的目送秋波、連生曖昧了。

總之,2017年的白酒高速增長,主力就是一線品牌的強勁增長和利潤率提升,主要是高端和次高端價位產品的貢獻,再說白一點,就是300元以上價位產品的貢獻。而未來幾年的大格局也基本已經定下了,黔酒和川酒就是要吞下中國白酒的大部分版圖。

那我們魯酒怎麼辦呢?

只能是抓住目前次高端江湖的擴容期和混亂期(高端江湖已經穩固了)一舉衝進去,在當前消費文化時尚多元、消費升級、消費者主權和消費者迭代四者融合形勢下,次高端的江湖秩序尚未確定,所以,你說,但凡有點腦子的魯酒企業,能不玩命抓住這次的次高端機會麼,能不大推品類搶佔品類主權領域麼?

錯過了這個上位的良機,短期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發自家小財的經營模式,很快就會迎來一個下場——束手就擒。

魯酒的機會在於次高端及品類的機會窗口,可是,這波次高端的窗口期很快就要關閉了。因為市場即將飽和,更因為次高端的船票實在有限,還因為次高端的格局基本明朗。

當前,魯酒令還不敢斷定中國白酒的“次高端”格局已經確定,但是次高端格局逐漸明朗,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次高端未必就得是在全國範圍內的範疇,如果能佔據一個省份的次高端位置,也算是個很務實的成績。所以,魯酒酒企的可靠規劃就應該是本省的次高端化,全國次高端化佈局,可以先放一放,恕我直言,那真不是你能玩的。

從全國看,除了茅五瀘洋之外,19家上市公司裡,部分原本徘徊在二線品牌的酒企也開始退出次高端梯隊。次高端這一波調整跟二線品牌和區域品牌關係較大,動靜較大的就屬郎酒、沱牌、董酒、國臺、習酒、汾酒、劍南春等,而水井坊、古井貢等牌子確有滑落次高端的危險,2017年古井貢的省外業績不好看呀。所以,上市與否並不是你是否身處次高端陣營的標準。

次高端,意味著要麼有一款攻殺四方的次高端價位的明星大單品,要麼有自己的品類風格帶,要麼有自己的品牌新形象、新氣勢,搶佔下市場心智印象。

以魯酒來看,2017年-2018年將是決定次高端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兩年,各家魯酒都多少有動作,我們就從景芝、泰山、花冠、趵突泉和溫和等幾家酒企的佈局來聊聊。特別說明下,這幾家酒企未必就是次高端成功的酒企,其他沒聊到的酒企也未必次高端不順利。

從這幾家酒企看,魯酒衝擊次高端有三個路徑:

一個路徑是原有產品升級抬升價格,也就是常說的升質提價,就是要打造次高端價位的大單品。提價誰都會,成功關鍵在於配合著講故事,你要告訴市場,你為什麼值得這個價?

另一個路徑是推出新產品,用新產品直接佔位次高端價位,這個新產品的立足關鍵是要瞄準新消費群體,別指望著老一批消費群體接受你一款新品,成本太大,新群體比較適合推新品,這個新產品往往是配合著新品類的光環。

第三個路徑是重點塑造品牌新形象和稀缺概念,白酒行業本質上看,也是時尚性很強的行業,是跟著時代潮流走的行業,通過提升品牌高度、格局和好感度,主打氣象一新和內涵,也就是俗話說的,外表光鮮、內在高貴。

在實戰中,這三個路徑往往是彼此配合著一起打。

先說泰山。

泰山的次高端套路,就是主打五嶽獨尊。五嶽獨尊是泰山已經有較好基礎的一個產品系,產品品牌化模式,已經形成成熟的產品序列,可持續升級,意味著可持續提價。

五嶽獨尊產品線目前為:御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將來要砍掉六年和十五年。五嶽獨尊中既有芝麻香,也有濃香。2017年,剛推出五嶽獨尊30年,就是要衝擊次高端位置。

泰山的路子看來就是通過舊產品系的不斷升級,抬升價格,達到佔位次高端的目的。

泰山的次高端進程,魯酒令感覺還是不錯的,文化背書強,品牌力有厚度,企業綜合實力穩固,雖然沒有大力叫出文化酒的概念,而是捆綁上中國航天概念,但是,在骨子裡,市場對五嶽獨尊的定位還是文化酒。

魯酒令有個觀點,凡是大肆叫喊要做文化酒定位的,基本都混不好(我瞎猜的)。但是,泰山是屬於隱於內的文化力,文化酒印象也是市場給予的,背後有泰山,不用高調,人家自會承認你有文化。對吧,哈哈。

不過,泰山最大問題在於新銳感不強,在第三條路徑中的品牌新形象和稀缺概念上,還是有提升空間的,這個品牌新氣象和稀缺概念,需要從消費圈層角度入手,不是大而全的思路,而是精而準的思路。人群決定訴求,訴求決定潮流,潮流體現時代,時代界定品牌調性和銳性。

雖然,泰山有小窖概念,但是賣點析出,還不太夠啊。(之前魯酒令有文章專門聊這個小窖問題)

歇會,手打憋得慌,吸袋煙·······

魯酒衝擊次高端系列,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