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考古學家的日常

某日,考古學家沒有下地,在校任教,帶學生參觀學校的博物館。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考古學家的風采

藏在西北大學校博物館歷史館中的小小文物▽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文物也是有生命的,小小人翩躚起舞千年,幸而身邊還有人陪伴,沒有那麼孤獨?

在博物館講述青銅器的部分,遇上酒器。

考古學家就與學生們分享了一個考古學家的日常故事。

某天,考古學家和某部長談話,談起稱呼的問題。


--我說“尊敬”您,當然是好,然而回到古意,我可不敢這麼說!

--哦?為什麼這麼說?



有請--獨耳尊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西周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1982年丹徒磨盤墩出土,口徑34.5釐米,底徑24.1釐米。

口沿下有一半環耳, 腹飾雲雷紋及四組乳釘。

雲雷紋:青銅器表面用於修飾的一種典型紋飾。

基本特徵:紋飾是以連續的“回”字線條構成。

雲紋是以圓形的回字組成,而由方形的回字組成的稱為雷紋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青銅器上的雲雷紋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尊”。


《說文》:“尊,酒器也。”

尊,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談到古代的酒,縈繞舌尖的,或許多為苦澀滋味。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與愁,難以割捨。

酒與別

王維千古詠別絕唱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遙遠的西北邊疆,

是悱惻難言的牽掛,

是一身才華無處安放、

個人價值無法實現的苦悶。

語言太過蒼白無力,

不如干了這杯酒。

酒與鄉

范仲淹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登臨高樓,亦望不見歸去返家的路。

只是愈發,形影單隻。

孤獨與鄉愁,且讓酒香覆蓋了罷。

酒與國

同是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家遠萬里

功業未就

然“將軍白髮征夫淚”

要守護國土

守護國民!

酒與樂

但酒並不都是悲的。

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生活中小小愜意。

寒冬,溫酒,暖胃,暖心。

《飲中八仙歌》

同樣“嗜酒”的杜甫,初到長安時,還未經歷那場動盪。寫下《飲中八仙歌》,描寫了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再現了巔峰的大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灑脫不羈的精神風貌。

描寫崔宗之的“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便是後世文人墨客描繪翩翩少年喜用的“玉樹臨風”出處了。

當然,《飲中八仙歌》最為大眾熟知的,莫過於描寫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詩仙李白,亦被稱為酒仙,與這,肯定是脫離不了干係的。



說完了酒與詩,回到酒器尊。

從尊到樽的演變,其實還有許多插曲。

“尊”作為酒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其所用的材質的不同,其字形也隨著發生不同的變化。

最早的“尊”可能是用陶器製成的,那個時候的酒器“尊”通常寫作“罇”。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良渚文化的陶器-黑陶尊,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銅時代,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鐏”。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啟尊,西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戰國之後,青銅文明逐漸式微。秦漢時期,花紋古樸、色澤明快的漆器得到大力發展,“樽”字應該就在此時出現,表明木製的尊。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楊茂造”剔紅花卉紋尊,元,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實際上,後世,陶瓷質地的尊遠比漆器的尊流通和使用廣泛,但是樽替代尊,一路流傳了下來。箇中緣由,可能是秦國統一文字時一統,又或是漢代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成型的影響

目前學術界對其還沒有形成共識,你的想法是什麼呢?歡迎在後臺留下你的猜想!




你知道“尊敬”中的尊是什麼嗎?

尊字的演變△

甲骨文和金文的尊,都像是雙手舉著酒罈。顯而易見,尊在夏商周時期,多為祭祀的禮器。

在所有盛酒器中,“尊”一般為高體的大型的容酒器,通常是方形或圓形。或許是受古代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影響, 它最早就被選為祭祀的禮器, 在禮器中的地位僅次於最大的烹飪器鼎。

那麼,回到了最初的問題:考古學家的問題—尊敬,此時,不可亂用,何意?

古人祭祀的對象,常有三類:天神,地祇、人鬼。

尊敬放回三四千年前,應該是“以尊敬鬼神。”

現在,你明白考古學家的意思了嗎?


最後,不免嘮叨一句。

酒,少喝為好。

畢竟傷身。




南京博物院官網

《“尊敬”的詞化歷程探究》.常志偉

《酒、酒器與傳統文化》.黃亦錫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