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2月11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俊成为广东省支援荆州第二批医疗队一员,担任广州医疗队队长,开始了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援任务,并主动要求进入重症病房和ICU工作。他用科学诊治结合心理干预,“人文行医”一个多月间,让该院新冠肺炎患者总数从200余人降至60余人,更把广州“市一”的精神带到荆州“市一”,带教当地医生提升诊疗水平。这位“广州队长”近日当选“广州好人”。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驰援日记》提供精神力量

“今天的隔离病房有200多个病人,下午又要从荆州胸科医院转来10个重症病人,而我们只有40个医生,任务还挺重的。早上8点半进入隔离病房,带4个医生查房,查完20个病人,我就脑子发胀、呼吸困难了,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今天是在荆州市一感染科重症病房工作第五天。早上去清洁区穿防护服,清洁区的何老师一看到就笑呵呵的说:‘刘老师,今天给你们广州支援的老师准备的都是精挑细选的防护服和N95口罩,放心穿,放心戴!’好东西都不吝啬给客人和朋友,是湖北鱼米之乡的老传统。

——以上是刘俊在2月15日、17日《驰援日记》中平淡而真实的讲述。《驰援日记》传阅甚广,为不少人提供战“疫”的精神力量。

响应广东省医疗队总指挥部署,广东省医疗队全面接管荆州市第一人民重症病区和ICU,集中收治荆州市下属区市的危重症患者,并成立新的重症病区和ICU。起初,不断有患者从ICU、普通病区转到重症病区,重症病区病人总数最高时达65人。床位不够,刘俊和当地同事马上增扩一个病区。

在重症病区,刘俊对每一个重症患者承诺:“每天我都会来看你们,每天我都会来跟你们聊天。”

工作繁重,他却对每个病人如数家珍——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的老爷子昨晚终于解出大便了;同一个病房的一对中年夫妻胸部CT基本吸收好转,夫妻俩相视一笑,把手牵在一起用力的举起来;74岁上高流量氧疗的危重型患者看到我们进来查房说:你们先听我说,我脑壳儿没有昨天那么疼了,我是不是好了可以出院了;32岁的那位小伙子从入院就没有过笑脸,今天见到我们笑了,他知道昨天复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了;王伯出院了、张先生好转了、张姨转普通病房了……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一线带教荆州医生,携手成长战“疫”

即使再忙再累,刘俊每天八点半准时带着一线医生去查房,查看重症患者情况,随后在隔离病房外的办公室跟荆州医生讨论病历。

在刘俊看来,看CT、分析检查结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无疑是最费体力和精力的工作。有援藏经历的他,明白基层医生对知识的渴望。这次来到荆州,他也不忘带教荆州医生,讲解影像学检验结果和分析病情。在这个团队里,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和当地医生一起不停地总结诊疗方案,通过不断地总结摸索,希望来获得抗击疫情更好的治疗方法。

进入疫情“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刘俊一般白班10个小时值班,夜班14小时值班,任务负荷重,持续时间长。作为一名党员,刘俊时刻时刻戴着党徽,累了,就和衣睡在隔离病房隔壁的办公室,“全力以赴,虽然辛苦,但很值得,有信仰就不觉疲惫。”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最费体力和精力的工作部分就是看CT,检查结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边看边提出自己的意见,讲解影像学检验结果和分析病情。这也许和我曾经援藏的经历有关。无论哪里的青年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和认真学习态度让我一直记得这份感动。

“中午下班,跟我查房的荆州医生加我微信,专门说了声感谢。这里的一线医生15天一轮,今天又换了几个新医生,我估计是我天天准时查房,在隔离病房讲病例讲治疗方案,让一线医生感觉亲切和安心吧。我暗想,把广州‘市一’的精神带到荆州‘市一’,要继续坚持做下去。”刘俊讲述道。

除了精神,留下的还有成绩。刘俊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以来,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总数由200余人降至60余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道岚 通讯员 穗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何道岚 通讯员 穗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