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後,為什麼以善良賢能而著稱的公子扶蘇卻沒有繼位?

秦國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後,使秦國的綜合實力遠遠超過了東方六國。後來秦王嬴政即位後,採納了範睢“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建議,先後消滅了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以善良賢能而著稱的公子扶蘇卻沒有繼位?

秦朝建立後,為了鞏固統一,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為了從思想上加強對儒生的控制,秦始皇要求除了醫學、占卜、種植方面的書籍外,其他的書籍一律燒完,同時還在咸陽郊外一次活埋非議朝廷的儒生460多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焚書坑儒”事件。當然秦始皇這個錯誤的決定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他的大兒子——公子扶蘇。扶蘇剛毅勇武,為人寬厚,有政治遠見。他針對坑儒家術士一事,上書勸諫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子,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就是說現在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還沒有全部歸附,儒生們全都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大亂,民心不定。希望陛下能夠明察。秦始皇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邊疆,讓他到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以善良賢能而著稱的公子扶蘇卻沒有繼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遊天下,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都一同隨行。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中十八子胡亥最受寵愛,要求隨行,始皇答應了,其他兒子都沒有跟著去。這年七月,當他們走到山東平原津時,正是大伏天,秦始皇中暑病倒了,病情很快惡化,於是就遷移到沙丘(河北平鄉)頤養。由於秦始皇病情非常嚴重,就命令趙高寫好詔書送給扶蘇,要求扶蘇把軍隊交給蒙恬,趕快回來到咸陽參加葬禮,然後安葬。書信剛剛封好,還沒有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書信和印璽都落在趙高手裡,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和身邊的五六個親信宦官知道,其他群臣都不知道。由於沒有確立太子,所以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就暫且保守秘密。趙高手裡拿著詔書對胡亥說:“現在皇帝去世了,沒有詔書封諸子為王而只賜給了公子扶蘇一封詔書,等扶蘇到後,就登基做了皇帝,而你沒有半寸的封地,怎麼辦呢?當今天下的大權都在你、我和李斯手裡掌握著啊!希望你好好考慮考慮,統治別人和被人統治,可不能同日而語啊!”本來胡亥還要推辭,趙高又接著說:“顧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後必生禍害;關鍵時刻猶豫不決,將來一定要後悔;果斷而大膽地去做,連鬼神都要回避,將來一定會成功,希望你按我說的去做。”胡亥同意了趙高的謀劃之後,又一起去和丞相李斯商議。李斯堅決不同意,對趙高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不是作為人臣所應當議論的事情。”趙高對李斯說:“您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相比,誰更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和公子扶蘇的關係更好?”李斯說不如蒙恬。趙高又說:“公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任人而又善於激勵人,即位之後一定會用蒙恬擔任丞相,到那時候你就靠邊站了,最終是不能懷揣通候之印退職還鄉了。”李斯還要爭辯,趙高又恐嚇說:“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建議,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相機而動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看著辦吧!”李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說:“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我將要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於是李斯依從了趙高。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以善良賢能而著稱的公子扶蘇卻沒有繼位?

於是他們就一同商議,偽造了秦始皇給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了一份賜給公子扶蘇的詔書說:“我巡視天下,祈禱神靈保佑社稷。現在扶蘇和蒙恬帶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不能向前進軍,而傷亡的士兵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扶蘇作為人子而不孝,賜劍自殺。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當知道他的謀劃。作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用皇帝的玉璽把詔書封好,派使者送到上郡交給扶蘇。扶蘇打開詔書就哭泣起來,想入內室自殺。蒙恬勸阻扶蘇說:“皇上在外,沒有立下太子,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只有一個使者來,您就立刻自殺,怎能知道其中有沒有虛假呢?希望您再請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後再死也不遲啊!”旁邊的使者連連催促。扶蘇為人仁愛,對蒙恬說:“父親命兒子去死,還要請示什麼?”立刻自殺而死。蒙恬不肯自殺,使者立刻把他交給官吏,關押在陽周(後來蒙恬被逼吃毒藥而死,家族被滅門)。使者回來彙報後,胡亥、李斯、趙高都非常高興。到咸陽發佈喪事,太子胡亥立為二世皇帝,任命趙高擔任郎中令,在宮中服侍皇帝,掌握大權。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以善良賢能而著稱的公子扶蘇卻沒有繼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