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刘邦称帝后,为了防止异姓王危及刘氏江山,因此对这些异姓王进行了剪除。而那些异姓王知道了刘邦的心思以后,也纷纷造反。因此,刘邦称帝后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在平叛中度过的。

而刘邦之所以能够狠下心来,消灭这些异姓王,是因为刘邦自己也有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也就是说此时的刘邦已经不需要这些异姓王的帮助了。


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在刘邦的军事集团中,有两个代表,一个是自沛县起义时就已经跟着刘邦的以刘邦为首的刘氏军事集团,一个是以刘邦的老婆吕雉为首的吕氏军事集团。

这两个集团本质上都是属于刘邦的,但是刘邦依旧对其不放心。这才有了刘邦晚年关于废太子的风波。事实上,刘邦的忧虑也已经应验了,后来的“诸吕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总之,在这两个军事集团中,有一个人十分特殊,那就是樊哙。樊哙既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也是吕雉的妹夫。因此,在经历过被兄弟背叛的刘邦,对樊哙已经十分不满,于是他亲自让陈平前去,杀死樊哙。

然而,陈平在抓住樊哙以后,却并没有马上杀死樊哙,而是选择了等待。那么,此时的陈平是已经完成了站队,决定投靠吕雉了吗?

刘邦多病,命不久矣

刘邦去世之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朽了,而他去世之时就在陈平前去缉拿樊哙的时候。古人的寿命普遍都不长,尤其是皇帝,六十岁已经算是高寿。再加上刘邦当时因为平叛被射中一箭,病情严重,眼看就要撒手人寰了。


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而刘邦死后,即位的就是吕后的儿子刘盈,再加上吕后强势的性格和刘盈孱弱的性格,后面大汉的朝政很可能就会被吕后把持。

陈平如果在此时杀了樊哙,无论是不是刘邦的命令,吕后都不会放过他,因此陈平不敢。

樊哙是沛县出身,是刘邦的坚实盟友

刘邦的念旧是出了名的。其发小卢绾,并无大才,却是这么多沛县功臣中唯一封王的,可见刘邦有多么的念旧。眼下刘邦虽然对樊哙投身吕后一党,十分不满,但很难说是不是一时怒火。如果陈平火急火燎的就杀了樊哙,一旦刘邦后悔,虽然刘邦表面上不会发怒,但是终归会对陈平不满。


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再者,就算刘邦真的想杀了樊哙,那也只能刘邦自己亲手动手,而不是陈平。

陈平做出的抉择,是为了自保,而不是站队

刘邦死后,大汉的朝政果然落入了吕后的手中。可是皇帝刘盈因为受到戚夫人事件的影响,很快就抑郁而终。但是在刘盈的葬礼上,吕雉并没有流泪,只是干哭。陈平很快就了解到了吕后的意图,于是便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吕后听了以后,果然高兴起来,哭也有了眼泪。仅仅从这里看,貌似陈平就是投靠了吕后一党。


陈平不杀樊哙,是他在君王刘邦与吕后之间做出来的选择吗?


然而在吕后死后,吕氏外戚集团发动叛乱,陈平又在此乱之中响应刘氏诸王,消灭了吕氏外戚集团。

可见,陈平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所谓的站队,而是为了自保。

结束语

陈平的选择,与其说是站队,不如说是自保。事实也证明了,陈平此举确实是为了自保,因为他在之后的诸吕之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