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你認為《愚公移山》是“愚”還是“智”?

史雲光


如果在現代社會,有古代《愚公移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事業心,天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所以說《愚公移山》是智慧不是愚蠢,有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去混日子,決沒有事業成功的那一天。雖然每個人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如果不去努力拼搏的實踐,就是水中月鏡中花的空想,異想天開的不勞而獲每天睡覺做美夢,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到老一無所獲

。只能在後悔裡虛度光陰,留下滿是遺憾的人生。


康叢傑


你好,很高興能看到你這個問題,這裡是“陽明悟行學宮”為你解答:

我認為是“智者”。我看了下面的很多人的回答都覺得是愚的。可是在我看來,他們只是擁有這小聰明。這裡在說一個題外話,大家都知道講智慧的時候都會在前面加一個“大”字,所謂“大智慧”。講聰明的時候我們都會講一個“小”字,所謂“小聰明”。可謂聰明和智慧並不是同等的,更不是一件事情。那何為,智慧,聰明呢?

《道德經》講“大智若愚”,確實是非常深刻的道理,也很符合社會實際。

“大智”之所以“若愚”,我覺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1. 第一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的看問題的角度、他的思維方式往往有獨到之處,也就是跟一般人大不相同的,因此在普通人眼中,這類人有時候的言行舉止、看法決策都顯得很“愚”,只有當事情結束了以後,眾人從結果中才能回過頭來發現智者當初的選擇高明在什麼地方。戰國時期,齊國誕生一個著名的軍事家——田單搬家故事就是很好的體現了不同角度,不同思維。在當時大家都覺得他“愚”,可結果勒?

  2. 第二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為人處世懂得堅守樸素、簡單的做法,不會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所以有時候反而顯得“愚笨”。道家有言“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其實很多時候成功之道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然而普通人總是耐不住寂寞,經不起誘惑,容易丟失初心,反而將這種遇到困難繞著走的做法稱之為變通、聰明,這豈不是真愚蠢嗎?《愚公移山》的故事,要做移山的大業,就必須抱定愚公的精神,如智叟那邊拈輕怕重、畏險怕難,又怎麼可能移得動大山呢?這樣就是大家所說的“愚”,現實社會中的我們要真能做到這個“愚”何愁事業不發展。好高騖遠,只會讓我們離我們想要的越來越遠,這麼做在我看來豈不是真正的愚。
  3. 第三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往往都懂得個人力量的渺小,更懂得自己力量的有限,對自己的能力有客觀的認識。其實人要做成一件事,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既要善於藉助外部的力量和條件,也要能夠贏得眾人的支持,才會提高做事的效率,同時減少事情推進的阻力,這個道理本來並不複雜。但是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忘乎所以,目空一切,把一切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所謂“貪天之功”,如此一來,因為獨佔功勞而結怨於人,又因為過於張揚而招人妒忌,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陽明悟行學宮


我曾經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明智的,還不如搬家挪窩,效果更好。直到有一天,我去一個家往山區的同學家遊玩,我才改變了這個想法。

當時那個村子的村長,帶來村民在修路,據說上級還撥了一大筆錢,予以支持。我當時就問村長,為什麼不帶著大家出去打工,乾脆搬離這個村子算了。

當時村長對我的看法,不屑一顧。村長說,山裡的土地、山林丶房子都是村民自己的,一旦出了山,就得生活在人家的土地上了。即便過得再好,一旦世道出了問題,大傢伙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大傢伙保住了山村、保住了土地,才能保住做人的根本,人也許會窮點苦點,但是終歸是有了個依靠。

村長還說,城裡人覺得家鄉不好,就會去別的城市,覺得外國好就會去外國,結果去了外國的人,絕大多數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真正在外面混得好的人,也只是極少數。

村長的話,讓我重新看待《愚公移山》這個典故。倘若愚公不移山,而是帶著子孫出山,那麼愚公就會喪失自己的土地,而要依附於他人的土地上去生存。愚公及其子孫,十之八九就會淪為他人的奴僕。相比之下,移山修路的最終結局,比遷居他鄉要強得多。

人都喜歡投機取巧,都喜歡走捷徑,但是很多時候,人生道路是無捷徑可走的,只有老老實實,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人生之路,才是最可靠、最穩妥的。

踏實努力是人生正途,投機取巧、走捷徑是人生奇襲。做人不應拒絕奇襲取勝,但是不能永遠指望奇襲取勝。踏實努力,才是人生正途。人生必須要以正為主,以奇為輔。不可本末倒置,否則遺害無窮!


鬼影147951010


個人認為:《愚公移山》是大智若愚,從現在社會看,更是明智之舉!

第一,因為《愚公移山》是治本之舉。

  •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說如果以前是為了打基礎的話,表面上看所謂現代商業,追求的無非呼就是搞短平快,講究的是啥掙錢了幹啥?從這個角度上說,有的人認為愚公移山是愚蠢之舉,費時費力,不如把家搬出來,有那個勁兒去幹點來錢快的事兒。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你仔細想一想,現在真正能立得住腳的這些領軍型企業,哪一家不是從基礎做起,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因為靠短平快,也許趕上機會賺了一筆,但不可能長遠,更不可能成為領軍型產業。

  • 這也如同有自己的基礎,工業走自力更生為主的道路,肯定就抗的起風浪,反觀那種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租船不如借船的行為理念,註定是靠不住的,因為主動權永遠在別人手裡,只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解決了一時,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治標行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透過浮躁的市場看本質,要想掌握主動權,打好基礎是關鍵,愚公移山就是要治本打基礎,寧可見效慢,但是高樓萬丈平地起,這是我們能夠發展崛起的根本保證。因此說現代社會這也是明智之舉!

第二,因為《愚公移山》是頑強精神。

  • 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除了有著治本的現實意義之外,主要還是弘揚一種不畏艱難險阻,敢於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不光是現代社會,而且就是多麼先進的社會,都不能離開這種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因為只要人類存在,要爭取美好生活,就必然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包括自然界的天災人禍,面對著這些巨大的災難,也只有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才能以不懈的努力去戰勝它。

  • 比如在這次沒有硝煙的防疫戰中,之所以我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就是因為我們有勇敢的逆行者,有他們不顧個人生命危險,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用愚公移山的頑強意志,與病毒進行著生死的抗爭。話又說回來,商海也如戰場,尤其是國際間的經濟競爭,更是你死我活,也許我們看到的是一單生意,一個合同,其實裡邊包含著多少的鬥智鬥勇?多少的頑強拼搏?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能戰勝對手嗎?不打好基礎,沒有核心競爭力,怎麼能發展和崛起?

總而言之,我認為愚公移山的精神永遠不會老,絕不像有的人想象的認為愚公就是愚笨,不如把家搬出大山,那才是明智選擇。其實你錯了,愚公是大智若愚,你不治本,搬出來路不還照樣不通嘛?而不過是把包袱甩給了子孫後代,再說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拿什麼去發展?都靠短平快,哪有核心競爭力?因此到什麼時候我都認為愚公移山是大智若愚,現代社會,更是明智之舉!


燎原雜談


說實話愚公就是一個沙雕,而且要子子孫孫都是沙雕!一個工程的開始,必須要有周密細至的調研它的可行性,要經過科學的可行性論證。 雖說這是個偶言,最後這群沙雕,還是靠神仙上帝,把這個工程完成了。這個預言是不是想告訴人們只要你們蠻幹,一根筋走到底,最後就能感動了神仙上帝?再說你天天挖山,不種田,不種棉,你吃什麼?你穿什麼?你這樣缺吃少穿的窮光蛋,哪個女人會嫁給你?你又哪來的子子孫孫?如果要說人為的按上什麼精神,那就是阿扣的精神勝利吧!天天幻想著勝利!讓愚公天天去做夢吧!所以說愚公移山,就是一個忽悠人的神話!


東哥哥的歌


這個想法主要來源於今天上午同事在說盾構機是用來挖隧道的,可以一邊挖隧道,一邊注入混凝土進行固化。不僅效率高而且節省人力。

同事說完這句話我沒有接話,忽然就想起了古時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在想過去條件那麼不好,為啥愚公非要把門前的兩座山移走呢?如果只是為了出行方便,完全可以在山體中間挖出一條通道出來,不需要很寬,能容下古時候的車並排行走就可以,這樣要比移走兩座山更加省事兒,也更節省時間。說不定愚公還在世的時候就能打通這樣一條通道。

想到這裡,忽然感覺領導在一個集體中真的很重要。有的領導單純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很少顧及因為他的一個想法,企業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其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事情不是因為努力做了而沒結果,而是方法不對,往往在結果到來之前就結束掉了。尤其是對於企業而言,人力和時間是壓在企業頭上最大的成本。

想到這裡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愚公為啥不在大城市買套房?從愚公組織整個家族移山到移山完成所耗費的成本在京城買套最豪華的別墅應該問題也不大。如果他買了別墅或者簡單的四合院,那麼他的子子孫孫不僅可以省去移山的辛勞,而且愚公也可以馬上住上新房,享受便捷的生活。然後愚公的後代通過其他努力再擴大些房產,地產,如果放在現在一拆遷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所以我覺得不管放在什麼時代,愚公的精神絕對不值得大家去學習。完全是一個腦子有病,浪費幾代人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精力去成就一個“鍥而不捨”的美名的故事。大家覺得呢?


李式風格


放在現在絕對是有大智慧,有遠見的做法!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愚公苦於門口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行困難,於是決定挖山修路,被家人所不理解,依然堅持,後感動上天,搬開王屋太行二山!其中“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喊出了決心和魄力!

為什麼有人說“愚”,是因為好多人覺得這個事不靠譜,辦不成,或者說移山的這代人看不到結果!難道因為這就不做了嗎?你這樣想,下一代也這樣想,那我們民族很多人間奇蹟也不會出現!

同樣修路,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1958年動工,中間經過重重困難,1984年西寧到格爾木才建成通車,中間不也有很多人說青藏鐵路是不可能完工,是“愚公”嗎?南水北調,1952年毛主席首次提出這個想法,一直到現在還沒完全完工,難道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嗎?西北沙漠一代代治沙人,披荊斬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也許這些前輩都沒機會看到良田的那一幕,但是他們“愚”嗎?大智慧,大英雄!……

偉大的中華民族這樣的“愚公精神”還少嗎?不少,而且一代代傳承下來,發揚光大!要讀懂愚公的精神,是堅持,是奉獻,是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我們的民族需要這樣的愚公,我們還擔心這樣的愚公太少!


雪流星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愚公移山在現代社會屬於大智,

現在好多人做事缺乏韌性,開始時興致勃勃的去做,可是遇到點困難,就動搖了。而愚公移山面對如此大的困難仍然堅持不懈,實在是讓人佩服和可怕的,可能會有好多人會說這很愚蠢,大智者若愚,做事情貴在堅持和執著,一個人如果一生都在專注一件事情,那他的成就是不可估量的;就像馬雲當面做互聯網時,有多少人不理解不認同,可是他戰勝了困難,成就他的人生輝煌;好多做科研的,面對茫茫的科學未知,只能一點點挖掘,去探知,可能需要數十年更或者幾代人才能解決一個課題,但是成果會推動了人類巨大進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一直追夢在路上


愚公無智,愚得有志。



1333666989


大智若愚,愚公移山不是愚蠢,肯定是智慧。

由於太行王屋二山的阻隔,愚公和他的一家人出入必須得繞道而行,於是他召集全家人商議“吾與汝畢力平險”,將近九十高齡的愚公帶領眾人每天累死累活挖山不止,讓不少人看不出希望來,並且還連累了兒孫後代也跟著挖山,短期看愚公移山是愚蠢的。

但從長遠看愚公移山是智慧的,是開拓未來的,是有戰略眼光的,他領著眾人搬走了大山,感天動地,不但為他這一代人開闢了通向外面世界的道路,還為子孫後代造了福,愚公移山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