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為什麼不選擇搬家?

於野洋


這個問題愚公肯定也考慮過,這可能是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概念不同,農漁民族同遊牧民族的差異。歐洲人從航海中發現了新大陸,中國古代只知道與遠方商業往來往,到現在這個基本概念還不容易改。當然,也有地域的因素,看看中國的四周,那裡比中國好?到現在也可能只有美國的地位位置最好,中國古代根本不知道。愚言也是這種思維的反映,可能在愚公的眼裡,自己的家就是一塊風水寶地,差的就是門前的那座山擋住一個方向向出路,就像這次新冠疫情,也不過就是一座山的問題,中國人選擇抵抗西方人選擇投降,因為抵抗要各聚各位,投降雖然聽天由命但放蕩自由。


客泊


“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的創作者,之所以在描寫“愚公”面對門前阻礙出行的兩座大山時,是寫他選擇“移山”,而不是寫他選擇搬家,主要是因為作者的創作目的是,通過對這個寓言故事的描寫來,表現出一種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時代精神。

“愚公移山”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的中華兒女努力奮鬥,勇往直前。

和現代的“延安精神”一樣,這種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不能丟。因為,她是中華民族崛起奮鬥的精神支柱,她是中華民族發展和騰飛的精神支撐。

這種精神可以創造奇蹟。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等等,都是“愚公移山”精神的象徵。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更是無數革命先輩堅韌不拔、不畏艱難、努力奮鬥的結果。

這樣的奇蹟,古今中外,舉不勝舉。

今天,我們同樣需要這種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

“愚公移山”主要是精神層面上的所指,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情,我們應視實際情況而定,量實際情況而行,特別是科學比較發達的今天。

問題者提出,“愚公” “為什麼不選擇搬家?”

我相信大家比我更明白,如果“愚公”是選擇搬家的話,“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更不會有流傳至今的深遠意義了。

“愚公移山”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永遠不能丟。

艱苦奮鬥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卻是永遠的失敗。









愚公和磨鐵棒的老婆婆都屬於強迫症患者,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仍然堅持做下去,不知道變通。如果不是編神話故事的作者請來神仙搬走兩座大山,愚公這樣做就毫無意義。既然是強迫症患者,就是一根筋,他是不會想到搬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