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最信任的不是卧龙、凤雏,而是这个睚眦必报的人

在三国中,作为最弱小的一方。刘备先后得到了卧龙和凤雏两大谋士,但这两人并不是刘备最信任的人,最信任的应该是睚眦必报的法正。诸葛亮在刘备东征失败后曾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备东征时,只有法正能劝阻刘备东征,就算刘备执意东征,只要法正在,刘备也不会惨败。为何诸葛亮这么说呢,主要是法正在刘备从葭萌关反攻刘璋时,一直呆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亲眼见证法正帮助自己从兵不满万的弱势情况下(

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越打越强(刘璋派出的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先是被击溃,然后李严带军到达绵竹后直接投降,所以刘备军队越来越强,原文为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最后派诸将分兵平定诸县(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当然,庞统也在这个过程中和法正一起出了力,只是庞统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刻,可惜了。

法正帮助刘备攻下成都后,法正就来了个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有人就去诸葛亮那里劝说诸葛亮告诉刘备,让刘备制止法正。诸葛亮来了一个比喻:“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直接表示这事没法管,告诉刘备也无济于事。而且这时的法正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比诸葛亮都更要得到刘备的信任。

随后,法正劝说刘备道:“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合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夺取了汉中。在汉中争夺战时,还有个小插曲。一次刘备的军队进攻,打的不好导致刘备大怒,亲冒矢石来到前线督战。但是没人敢去劝刘备撤退(打下去已无意义),法正不管不顾来到刘备前面替刘备挡箭,刘备赶忙说:“孝直避箭”法正道:“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不得不说:“孝直,吾与汝俱去”。刘备才下令撤退。

我觉得法正的经历也和刘备类似,都是早年各种奋斗不得志。刘备是到处寄人篱下,法正是不遇明主不被重用。不像庞统和诸葛亮,一出山就是在一个利益集团身居要位(庞统比诸葛亮要坎坷点,但也比不上法正)。所以他两人的共同语言应该挺多的,估计脾气性格也相近。

在夺取汉中后第二年,法正去世。刘备是痛哭流涕数日,并给了法正谥号的尊荣,而且刘备时期只有他一人得到谥号(为庞统可惜啊,死早了)。而且法正谥号是“翼”,大概是说如同他的羽翼一样。

我个人觉得,法正排第一,庞统排第二。因为这两人和他相处就像朋友一样,而且有夺取益州的战斗友谊。对于诸葛亮,刘备更多的是尊敬,就像尊敬老师一样。


刘备最信任的不是卧龙、凤雏,而是这个睚眦必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