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看在線直播課時不玩遊戲?

門麗lz劉


在這個問題中,涉及兩種不相關行為,即在線學習直播課與玩遊戲;涉及到問題核心人物有家長和孩子;涉及到一個特殊場景即家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明確特定時間裡完成特定行為的規則。在家庭教育中,由於父母沒有科學育兒理念,或者因為過分寵溺,往往在孩子的無理要求面前失去定力、產生妥協。為的只是孩子的一時開心或自己的一時安寧。對於孩子來說,他沒有清晰的辨析對錯的能力,長期的、無人指導的混亂行為模式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覺得他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線上直播學習與玩遊戲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行為,一定不能放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家長必須給孩子講清楚這個規則。講清規則並不是意味著絕對不能玩遊戲,家長還要理解孩子的活動需求,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正確引導玩遊戲,甚至於家長要興致盎然地與孩子投入到玩遊戲之中。這種投入是為了贏得孩子對家長更多的信任,有了信任作基礎,更有利於下一步的正確引導。在這種行為混亂時期,家長應該冷靜面對,不要大吼大叫。要先和孩子定好規則並對規則加以監督考核,再去具體實施。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母親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絕大部分的責任。孩子的行為舉止是母親形象的折射。母親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凡事條理清晰,主次分明。與孩子相處,言出必行,不可兒戲。母親給孩子在家庭中營造出有秩序、講規則的氛圍,孩子便會在秩序和規則中生活和學習。這種角色的相互影響非常重要,往往有些時候是無聲勝有聲。 另外,疫情期間或者非疫情時期,家庭常常是孩子的第二所學校。孩子的學習空間和環境相對要有學校的影子。比如,在教室裡,只有黑板、桌凳、課本、文具等必有教學設施,而家中會有電視、零食、喧鬧等諸多幹擾因素。因此,家長必須想盡辦法為孩子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做到“五個一定”:空間一定要小些;桌面一定要整潔;椅子一定要木質;文具一定要簡單;規則一定要落實。 教育好一個孩子勝過你拼得眼下的有限財富。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用一首詩《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描述兒童接受教育的自然狀態。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個東西 那東西也就成為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 那麼它就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路邊雜亂的野草 那麼它就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母親的整潔、溫和、慈愛,還有衣服上的芳香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父親的強壯、自負、吝嗇,還有愛發脾氣、粗暴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女人成長與家庭教育


在線直播課程是疫情下無法正常進行校園授課而採取的一種替代方式,不受空間限制,即使居家隔離也發揮了它的有利作用。

但這種傳播方式有利有弊,對孩子自制力要求高,適合於自制力強的學生。

孩子上在線直播課玩遊戲,說明孩子自制力並不強。

我們在進行課堂授課時深有體會,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決定了課堂知識的獲取量。

一堂課45分鐘,重點難點的落實佔到20分鐘左右,練習和鞏固佔一半時間。注意力不集中,重點難點不清晰,造成知識獲取漏洞,整個學科無法銜接形成體系。

長期以往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這也是有的同學為什麼總是補課,卻總是成績不佳的原因。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知識點遺漏,課後作業難以完成,上課聽不懂易走神,知識落下越多,於是課下又得抓緊時間補課,佔用休息時間,導致課堂精力不夠,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巨大。堅決遏制孩子不玩遊戲,恐難度很大,處理不當會與孩子發生正面衝突,適得其反。

對於網絡遊戲,我們要正確的給孩子分析利弊。有些遊戲製作精良益智益腦,有些遊戲講究團隊合作,鬥智鬥勇,玩玩未嘗不可。玩遊戲本身沒有錯,錯在自控力差,沉迷其間無法自拔,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青少年正處於發育關鍵時期,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才有利於身心的成長,若長期沉溺於虛擬世界中,必脫離現實生活,身心俱損,耽誤學業,貽誤終身。



怎樣才能讓孩子上網課時不玩遊戲?方法有三:

一、家長陪伴 ,監督學習。

小學生直播課每堂用時只有15分鐘,每天三節課。陪伴其左右,監督其認真聽課,完成作業,算下來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初高中生學習時間長,作為家長也不妨陪伴共同聽課。疫情期間總是無事可做,摒棄對手機的依賴,哪怕拿本小說陪在孩子旁邊翻閱,也會讓孩子覺得不是孤軍奮戰。



二、與孩子約法三章,規定遊戲的時間。

對待遊戲如同大禹治水,在於疏導不能堵塞,不如和孩子制定一份遊戲玩耍的協議。

上課期間不玩,專心聽講。

作業不完成不玩,鞏固落實好課堂知識。

保證正常的作息時間,玩耍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

雙方達成君子協議,既安撫孩子的情緒,又管理好玩耍時間。



三、以身作則,互相監督。

“言傳身教”不僅僅是對老師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同樣重要。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學習,家長就不能拿著手機追劇刷視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作息規律,家長亦不能日上三竿始離臥榻。

身先垂範的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樹立家長的威信,讓孩子信服。反之孩子一句話“你都做不到,還要求我!”會讓你啞口無言,無力反駁,身體力行在教育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場網絡遊戲,作為孩子的同盟軍,發現孩子游戲中展現出來的特點,一一為其分析利弊,肯定其優點,引導他了解遊戲的本質,逐步擺脫無法自拔的困擾,理性的對待玩網絡遊戲這件事。

春天已經來臨,疫情也有所控制,學習之餘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


終將長大


1,實施獎懲制度,承諾孩子,看直播了課,一整天沒有玩遊戲可以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孩子做到了,大人必須兌現承諾,孩子這一天做到了,要及時表揚孩子:“寶貝,你真棒!你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沒想到你說到能做到!我也要兌現我的承諾,我們都是講誠信的,對不對?”這時,孩子一定認可你的觀點。接著跟孩子約定,連續一週能做到看直播課時,可以實現一個更大一點的願望,孩子做到了時,一定要誇獎:“你看,你連續一週都能認真聽課,你太棒了!來來來,給你獎勵!”孩子一定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

2,在看直播課時家長鼓勵孩子做筆、截屏,上完課後整理筆記,家長要跟上孩子的節奏,網課上完了後,問孩子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向孩子提問,或者讓孩子充當老師的角色,筆記做得好,知識點講解得好,同樣是採取獎勵措施,家長一定要要出必行,孩子一般能配合。

3,看直播時,家長有時間的話,陪著孩子看,陪上一個星期,孩子一個星期不接觸遊戲,會慢慢淡忘。

4,家長將手裡裡的遊戲卸載掉,孩子看不見遊戲界面也能減少很多玩遊戲的機會,家長一定要控制好手機,家長不在家時不給孩子手機,一般網課有回放,等家長回來再看。

只要不是皮得無可救藥的孩子,通過以上幾點管控措施,一般能夠遵守規則。



恆媽微生活


有自律性的孩子不用看,但是沒有自律性的孩子家長必須看著


雪梅二姐


以前有個軟件的,但莫名消失了。覺得是時候把他挖出來,由上而下的推廣,讓學校作為一項任務去佈置。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學生的自覺、自律,成長的過程也需要付出代價,光堵不疏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家長也要引導孩子自律自覺,誠實守信,充當好引路人和監護人的角色。


愛地理的軍哥


給大家幾個建議:

1、讓孩子使用電腦聽課,電腦有鎖屏模式,只能聽課,除非主講老師開放權限。不要用手機聽課,分屏模式,能邊聽課邊玩,手機有把手機拿到外面,家長保存。

2、集中精力,準備好筆和筆記本,端坐在桌旁,有上課的儀式感,不吃零食。

3、邊聽邊記,因為要照顧全體同學,老師講的速度不算太快,可以邊聽邊做對應習題,不要走神或者無所事事;課下家長把筆記拍照上傳給老師查看。


4、幫助孩子態度轉變,重視空中課堂新課的學習,自律會幫你學有所成,會幫你超越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反超。

5、課餘時間帶領孩子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不要一整天穿著睡衣、拖鞋在家,出去換上運動裝活動一下,換個心情


小菜一碟樂趣多


在家裝個監控


Tyz解說


和孩子說看完直播課可以玩多長時間遊戲,或者直接把遊戲卸載了。


芙蓉


躺在床上做這樣的夢


在下無歡吖


我做一名中學教師,從老師的角度來講,要想避免孩子在網課中玩遊戲,我是這樣做的:

一,精巧互動

1. 線上教學工具:善於利用線上工具如答題器,計時器,獎勵等,但切忌頻繁使用,引起學生反感。

2. 線上活動多樣:包括在線討論,答題互動,文字互動,練習互動,測評互動等。課中互動方式主要有兩種方式:上麥和討論區發言。上麥和學生直接互動,更利於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內向或者沒有搶到上麥機會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以文字、圖片等形式發表在討論區裡,老師適時進行點評。如果是練習講解的時候,可以提示學生在完成後,或者聽懂了的時候文字留言處回覆數字1……

3. 鼓勵學生提問:線上互動頻率不宜過高,延誤講課進度;也不宜過低,達不到互動效果。

4. 掌控活動時間:線上授課儘量設置非開放性問題;每個小活動最好不超過10分鐘,個別知識點做拆分訓練。

二,家長要適時監督,世上沒有絕對自律的孩子,所以必須還要家長們正確引導,監督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