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好蜂蜜 你得從這裡開始


從養蜂人角度看蜂蜜,顛覆傳統,可能有些會使個別買家或者賣家不舒服,請不要對號入座,憑良心做生意,應該賺要賺,但是要光明正大。以對的起自己的良心。看完本文,仔細理解,你至少就成半個蜂蜜的鑑定專家。

為什麼有那麼多假蜜,需求決定市場,其中的需求也包括賣家您自己,這節是專門講鑑別,以後有空寫個成因。哈哈

透過現象看本質,N種蜂蜜來過堂:

1.很甜的蜂蜜:經常看到有買家說“你這蜂蜜太甜了”賣家回答:“廢話,蜂蜜肯定是甜的啊,難道蜂蜜不應該甜嗎?”天然蜂蜜的甜很難表達,更多是一種舒服。為什麼?天然蜂蜜中含有機酸,所以吃起來甜當中會有淡淡的酸味,吃過糖漿蜜或者濃縮蜜的是體驗不到的。濃縮之後蜂蜜中的酸性物質會減少很多,所以口感上會更甜,更膩,沒什麼花香,也沒有酸味和辣喉感,這種蜜就最差了。當然,這裡要撇去個人口感的誤差,還要懂得仔細的品嚐。

2.品蜜方法:取少許蜂蜜放在舌頭上,用個舌頭牴觸上顎,閉上嘴,讓蜂蜜在嘴裡面慢慢融化,仔細體會其味道和口感;然後嚥下,體會喉感;最後又喉部向鼻腔緩緩送氣,體會蜂蜜的餘味。純蜂蜜味甜而微酸,口感綿軟細膩,喉感略帶麻辣,餘味輕悠綿長,且不同的品種體現不同的花香風格。摻假蜜上述特點會減弱甚至消失,摻蔗糖的蜂蜜有蔗糖味,摻糖漿的蜂蜜回味淡,且有熟玉米或者化學味道,......不同的假蜜回味都會體現出不同的不愉快的味道,要細細品嚐。“糖是糖味,蜜是蜜味”單純的糖和經過蜜蜂釀造的花蜜是完全不同的,這個需要慢慢的對比,體會方可提高鑑別能力。不然人們就沒有追求蜂蜜的必要,大家都去買糖就OK了。

3.很酸的蜜:上面說了天然蜂蜜的酸味是淡淡的,而且很適口,吃起來讓那個人感覺很清爽,但是有一種假蜜,由於是用糖漿調的,為了達到蜂蜜的酸度要求(天然蜂蜜是酸性的,PH值一般在4以下)會人工的加入檸檬酸或者乳酸等酸味劑,這些人工添加的酸口感就很不柔和,很嗆喉嚨,還帶有化學產品的味道。

4.有苦的蜂蜜:有些品種的蜂蜜苦味比較明顯,帶苦味的可能性:a:一些帶有中藥特色的如黃連蜜、五倍子蜂蜜等。蜜會帶有比較明顯的苦味,這種天然的苦味也是淡淡的,不會很濃,吃完還有一點甘甜的感覺。b:帶有有毒花蜜的蜂蜜,比如斷腸草,混有這些花蜜的話這個蜜也有苦味,很澀口,很濃的,難以下嚥的苦味,這種蜜千萬不能吃,會中毒。一般人工養殖的蜂採到有毒粉蜜會死在回巢的路上,所以人工養殖的蜜一般不會有毒,真正的野蜂免疫力是很強的,特別是長年在一個地方的野蜂,對本地區的有毒花草大多有了免疫力,採到有毒的粉蜜也不會死,而人一旦吃了這種蜜是很危險的。所以如果是苦的土蜂蜜,一定要確認沒問題再買。c:長年放置的老蜜或者變質的蜂蜜。老蜜顏色比原來的會深很多,吃起來沒有香味,辣喉感很差。中醫說“十年老蜜乃是一味良藥。”

5.有泡的蜂蜜:蜂蜜表面起氣泡一般有三個原因。

a:活性酶分解產物中的氣體,如澱粉酶分解蜂蜜中的多糖物質生成單糖,水和二氧化碳,天然蜂蜜中有多種的活性酶,其作用的結果會使得蜂蜜的表面有一層細膩的泡沫;特別是經過運輸震盪,有時候幾乎整瓶都是,還有可能照成漲瓶,這也是工廠要加工加熱的一個原因,便於運輸,這也是不加工與加工的一個區別。非品質問題,請放心食用。

微生物代謝產物,如耐糖酵母利用蜂蜜中的糖類為食物,代謝產物就是酒精(缺氧條件下就是乙酸),水和二氧化碳,如果蜂蜜的濃度低,這些酵母菌就會快速繁殖,使得蜂蜜中產生大量很大的氣泡,並帶有酒味,酸臭味,是蜂蜜變質的重要原因;其三是震盪過程,天然蜂蜜中存在大量的花粉,蜂膠,王漿,礦物質,蛋白質等的細小顆粒,這些顆粒在結晶時候會成為很好的結晶核,加速蜂蜜結晶的生成(這也是為什麼天然蜂蜜容易結晶的原因),而在蜂蜜的運輸過程中,由於激盪,在這些細小顆粒的作用下,天然蜂蜜就很容易起泡,這些泡沫會在靜置後逐漸消失。一般來說,深色蜜含有更多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使得其比淺色蜜更容易上層起泡。此外,如果經過精細過濾掉蜂蜜中的微粒物質,同時加熱使得這些顆粒形成絮狀沉澱而得以除去,同時殺滅各種的活性酶,這樣就能使得蜂蜜表面不在起泡,加熱濃縮過的蜂蜜一般是不會起泡的。所以,蜂蜜的氣泡現象要區別對待,如果是第一,第三種情況是對品質沒什麼影響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是蜂蜜的變質,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得蜂蜜中雜有酒味,酸臭味,使得蜂蜜變稀,而且靜置不單不會使得其泡沫消失還會使得其泡沫越來越多,酒味越來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同樣的濃度下深色蜜比淺色蜜更容易起泡;相同的蜜種情況下,不成熟蜜的,濃度低的稀蜜會比成熟的封蓋蜜起泡性強。

總之:起泡的蜂蜜有1/3的可能不是好蜂蜜,但是不氣泡的蜂蜜100%不是好蜂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