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三彩

它是被遗忘的瑰宝

深埋地下1000多年

被今人熟知仅有100多年

从拂去尘土到闻名世界

历经波折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清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清政府修筑连接洛阳和开封的洛汴铁路,也就是今天陇海铁路,路基开挖到洛阳北邙山的时候,随着工人的镐挖锨翻,一批唐代墓葬遇路而破,一件件随葬文物重见天日,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三彩是以黄、绿、白为主色的三种以上色彩的多色低温铅釉陶器一种低温釉陶器,施以含铅的低温釉,釉中使用铜、铁、锰、钴等多种金属做显色剂形成浅黄、赭黄、深绿、天蓝、茄紫等多种色彩。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巧做成五彩缤纷艳丽多彩的器物。其中还采用了印花、雕花、刻花、雕塑等传统技法。北朝时期的陶塑工艺与汉代铅釉釉色、釉质的改进为三彩釉的发展创立了条件,在唐代达到了工艺的创新阶段,使铅釉陶形成了著名于世的“唐三彩”。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人以胖为美的审美特征,也成为唐三彩区别与其他时代三彩器的主要特征


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最终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釉陶的造型和色彩装饰是丰富多样的。根据器型的样式,唐三彩器物的成形釉轮制、模制、雕塑和粘接等工艺方法。其釉彩装饰则有画彩、点彩、贴花、印花、刻花、划花、填彩等釉彩装饰工艺。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除了釉色,还有造型

唐三彩造型丰富,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动物、生活用具三大类。人物如贵妇俑、天王俑、武士俑、文官俑、侍女俑、歌舞俑、杂技俑、胡人俑、跪拜俑等,动物如马、骆驼、牛、羊、狗、大象、猪、兔子、驴等,用具又分餐饮用具、盛储用具、化妆用具、文房用具、装饰用具等,如碗、盘、壶、杯、罐、钵、香炉、枕头等。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三彩的造型中,以女子、天王、马、骆驼最为常见,女子骨肉丰腴,气质高雅,天王面目狰狞,鬼怕人惊。但在唐三彩中,形象塑造最为出色的,当属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造型中最多的就是马

唐朝是一个爱马的年代

这不光与唐朝皇室有游牧民族血统相关

还因马是皇权的象征

当时画马的画家

深受唐朝人喜爱

最有名的是曹霸

大诗人杜甫还为他写下有名的《丹青引》

夸曹霸画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唐朝人还会对马的尾巴进行修饰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

很多关于唐朝的画和古物

马尾巴一点都不“飘逸”的原因


盛唐华彩,其用有三

随葬器

唐朝是一个厚葬的时代

当厚葬之风遇见唐三彩

一发不可收拾

从目前全国各地唐三彩出土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唐三彩出土于唐代墓葬。大唐盛世之下,社会上开始流行厚葬之风,这种风气从社会的上层开始,而后下移,逐渐波及社会底层与民间,最后风行全国,为了死者归天后的荣光无限,生者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者有之,甚至为此倾家荡产者有之。《旧唐书。舆服志》对此有精彩描述,“近来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偶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厚葬之风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史料记载,唐政府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陪葬明器90件,五品至三品69件,九品至五品40件,但是这项规定极少有人遵循,多数墓葬的陪品数量都远高于规定。(今之所见唐三彩,多数出自这一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极高水平)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宗教用品

长安是中国唐代的佛教中心

玄奘在此译经文77部1346卷

高僧道安、鸠摩罗什也在此译经弘法

(有关唐三彩的宗教用品,最珍贵的例子便是陕西临潼庆山寺出土的唐三彩,这些唐三彩非常珍贵,唐玄宗开元盛世以后,长安经历了安史之乱、会昌灭佛、黄巢起义多次劫难,城内郊外寺塔残破,经像毁废,所以临潼发现的佛教遗迹、遗物尤显珍贵。)

这对出土的三彩狮子

是迄今所见制作时代最早

艺术水平最高的唐三彩动物造型

因为唐三彩作品骆驼和马的造型非常之多

狮子造型极为稀少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制造建筑材料

中国以前把玻璃器称为琉璃,而从四世纪起把用低温铅釉陶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称为“琉璃”。多彩琉璃大明宫、华清宫、洛阳东都皇城等重要的唐代宫殿遗址中,都有发现。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

第一阶段

为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长烧制过程中的初创时期。


第二阶段

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此时的大唐帝国与世界上70余个国家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唐都长安城内,行行走在街道衢巷间的不但有中国人,还有不同肤色不服饰的外国人,僧侣、学生、艺术家、商人----“万国衣冠朝长安”形容再为贴切不过。通过从东、西两京出发的丝绸之路,唐三彩作为大唐盛世象征的珍奇艺术品之一,被骆驼驮着,被海船装着,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到中亚、西亚等广大地区,成为那里上流社会摩娑把玩的心爱之物。现代考古中,埃及、伊拉克、朝鲜和日本等地都有大量的唐三彩被挖掘出土。唐三彩风靡天下时,一些国家倾幕她的绝代风采,还造窑仿烧,著名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和日本的“奈良三彩”,这些三彩斑斓陆离,各具特色,但上面都能看出唐三彩的迷人风韵。


第三阶段

为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制已成了强弓之末。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我国出土唐三彩的地域十分广泛,可以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唐三彩的发现。如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市都有唐三彩的出土。出土数量最多的,首先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其中洛阳市出土唐三彩的地点就有二十处以上,唐三彩总计数量至少五百件之多。洛阳、西安出土唐三彩之所以最多,其原因首先与这两个城市在唐代所处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唐三彩的真伪鉴定

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存世的真真假假,又真又假的三彩,在鉴定时确实很难。又因为唐三彩烧制地点不一,胎质和釉色,造型和风格本身就各不相同,在鉴别时很可能假当作真,真又当作假。对民国初及近二十年的仿制品,应从胎、釉、形、神诸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难以言传的“神”,是任何名匠高手都仿不了的。如您手上有珍品困于出手,请联系笔者:一三四,一零七零,零一八一。

——真品是陶胎,较为粗松,胎色呈白、白中闪黄或粉红色。一类是红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多出现于隋和唐朝初期(此马既为红色陶胎),极其稀罕,仅陕西有少量出土;另一类是白色陶胎,多产于河南,是最多见的一种。近二十年新仿的是瓷胎,细腻致密,有些则用石膏加水泥制成,洁白或稍灰。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真品釉层厚实,光泽柔和,釉色深沉,外观自然而古拙。由于长期水漫土蚀,釉面形成一种极细的无色纹片,纹片四边上翘与胎体略有分离。南方出土的唐三彩还可以见到水蚀而产生的银釉。民国初及近二十年所仿釉面晶亮,有大且不匀的纹片,纹片四周上翘现象——“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盛世大唐绝代三彩—唐三彩,其作何用?为何风靡全球?

施釉方法

——唐代三彩采用刷釉方法,有的部位用不同底色,各种釉自然流淌、交融。因刷釉造成釉层厚薄不均,见微小露胎处。人佣的头部或足部,兽的足部和底盘露胎。近二十年仿制三彩采用喷釉方法,不同部位用不同釉色加重,形成套色,有人工痕迹,很少流淌。因喷釉,釉层均匀细腻,不见微小漏釉处。器物的各部分均满釉,不见露胎。

制作成型——唐三彩真品用模型、轮制并捏塑手制成型,同类产品大小不一,见刀痕和指痕。马、骆驼等动物的尾和身躯连在一起塑制,出土物常见损坏或残缺不全。

仿制三彩用模制或注浆成型,见胎浆流淌痕,产品规格大小统一。大件器物均分件成型,如马骆驼的尾部和身躯分别制作,烧成后再插入佣身臀部方孔。


唐三彩从产生到衰落仅有百余年,可谓盛唐之时的昙花一现,但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本文由福羲国际陈女士编辑整理,有所收获请关注分享!持续带来收藏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