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引言:

張衡,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班固等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因此在文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除此之外,他還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發明家。他出生在一個官員世家,他的祖父還曾經被人稱為神童。在這樣背景下長大的張恆自然也對學術頗有研究,在成年之後便進入了漢朝最高學府太學求學,一心研究儒家學說。再後來,由於才華出眾,他便受到別人的舉薦正式入朝為官。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張衡

事實上,他的仕途也頗為坎坷,先後經歷了郎中、太史令等官職。在他的一生中最為突出的不是他的政績,而是發明家的身份。作為一位傑出的發明家,他曾經發明瞭渾天儀、地動儀,使當時的朝廷能夠對地震發生的方向有一定的掌握,從而提高救援的時間。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地震儀

根據歷史記載,這可比西方的測震工具出現足足早了幾百年。由於他的突出貢獻,當代聯合國天文組織甚至還將月球表面上的一個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來感謝他對後世的貢獻。《後漢書》曾經這樣評價張衡:三才理通,人靈多蔽。近推形算,遠抽深滯。不有玄慮,孰能昭晰?


出身名門,後入太學求學

張衡出生在一個名門之家,在當地頗有名望,他的祖父張堪,更是其家族中的傑出人物。從小聰明伶俐,被人尊稱為聖童,還曾經豁達地將自己的家財分了一半給他的侄子。或許是受到祖父的影響,張衡自小也極愛學習,在性格上也養成了不拘小節,豁達開朗的性格。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漢光武帝劉秀

在漢光武帝劉秀平定叛亂興復漢室之後,張堪便被任命為蜀郡太守,一起跟隨皇帝討伐其他叛賊,並在多場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在這之後在與匈奴的戰鬥中,他也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天賦,一舉打敗匈奴的入侵,從而捍衛了漢朝領土的完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帶領軍隊攻入了成都,但是卻對前人所留下的金銀珠寶沒有絲毫留戀,全部都獻給皇帝,為官十分清廉。

這樣的祖父對張衡的影響十分大,他從小便苦學本領,在少年時期就已經能夠獨立的寫文章,在他成年之後便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機緣巧合之下,他來到了東漢的都城洛陽,憑藉著自己的才華進入太學求學。剛進入大學的張衡對一切都頗感興趣,儒家思想不說,還格外喜歡研究天文地理,機械製造等知識,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一名發明家奠定了基礎。

不慕功名,一心研究機械之學

漢和帝永元年間,這個時候還沒有科舉制,選官制度是以察舉製為主。由於才華出眾,在大家的推選之下,張衡成為了新一任孝廉,面對大家都趨之若鶩的榮耀,張衡卻選擇了放棄。就連官府多次徵召他,他也不曾接受。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張衡

在當時,國家興旺,社會穩定,許多大臣便放鬆了警惕,一昧追求奢侈享樂。對於這種情況,向來節儉的張衡自然不能容忍,他便仿照班固的

《兩都賦》,花費了足足十年的時間寫出了震驚世人的《二京賦》,用來勸誡皇帝諷刺世人。當朝大將軍鄧騭也十分欣賞張衡的才華,曾經多次請他出山任職,張衡都沒有答應。終於在永寧十二年,張衡答應了南陽太守的請求,擔任了他的主薄一職,主要負責文書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張衡不為所動,淡泊名利之心非常人能比。

在張衡拒絕為官的日子裡,他也並沒有虛度,他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天文曆法和機械製作中。先是以天文學家的身份,研究陰陽之學,製作了渾天儀。在這之後,他在擔任太史令的十四年裡,發明了侯風地震儀來更快的知道地震發生的具體方向,使朝廷能夠及時的救援。在當時,世界上各地區的地震較為頻繁,這種能夠檢測地震發生方向的儀器不僅能夠減少損失,還能在關鍵的時候在率先發現情況,贏得更多的救援時間。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張衡

根據歷史記載,十九世紀之後國外才發明了真正用來觀測地震的儀器,而這張衡卻能領先如此之久,不得不說,他確實是天生的發明家。

除此之外,他還創造出了一種計裡鼓車來計算里程。在這其中遇到了齒輪轉動的原理,足足比西方領先了1800多年。在張衡的這些發明中可以看出,這張衡在機器製作方面確實具有天賦,而他也沒有荒廢,甘願一心發明實物造福人民,選擇耽誤自己的事業,這樣的人才又怎麼能讓人不敬佩呢?

在其為,謀其職,擔任官職頗有政績

由於淡泊名利,張衡的官職多年來都沒有得到升遷。在當時恰好遇到了皇權旁落,宦官干政,於是張衡便勸誡皇帝。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張衡

陽嘉二年,張衡升任侍中,皇帝將他帶在身邊,十分信任他,曾經讓他對國家的發展提自己的建議。他還詢問張衡:天底下他最痛恨的人。而當時宦官們十分害怕他說自己的壞話,都對進行威脅,為了能夠保全自己,張衡便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話回答了,但是這些宦官還是擔心張衡以後會成為他們的阻礙,於是便一起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

永和元年,張衡被調任為河間王劉政的國相。這劉政帶頭驕奢淫逸,不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在張衡到任之後便嚴厲的打擊這種情況,還讓人在暗中得到了為非作歹之人的名單,將他們一網打盡,從此使當地的社會秩序迴歸穩定,百姓們也頗為尊重他。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曾道:渾天說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太史令張衡。張衡是有名的文學家,又是反讖緯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

東漢張衡,怎樣堅守自我全面發展,醉心研究為後世謀福?

張衡

確實如此,張衡擁有多個身份。在不同的領域都有所成就,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自得,仍然潛心研究學問。作為一名政治家,在為官之道上,張恆也頗有自己的心得與體會,總是能夠較為準確的處理與皇帝之間的關係。他正直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為官風格,不屑與小人同流合汙,只願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一名對皇帝,對百姓,對社會有用的官員。這便是張衡。

《後漢書》

《中國史綱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