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地動儀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地動儀的形

張衡的地動儀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許多人都以為這就是2000年前的地動儀,然而真相是

“可惜張衡這一重要發明早就失傳了,隋朝時科學家臨孝恭尚寫有一部《地震銅儀經》,也未能傳流下來。”——王天木《偉大的祖國古代科學發明地動儀》

這個地動儀其實是王振鐸根據史料記載在1951年發明出來的模型。

王振鐸完全沒想到這個模型的影響會如此深遠,它被視作地動儀不可更改的原始模型,先後被各地博物館模仿和收藏,併入選教科書和作為地震局標誌數十年。

然而歷史上存世的關於地動儀的記載,不過《後漢書·張衡傳》的寥寥數語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機關細節模糊不清,外表的描述也頗為籠統,根據史料記載是不可能被完全還原出來的。

也就是說,這個家喻戶曉的地動儀,僅僅是近代仿製的一個模型罷了,既沒有實際用途,也缺乏參考價值。


司母戊鼎的名

張衡的地動儀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堪稱國之重器。

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他認為“司母戊”就是“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於是,“司母戊鼎”的命名就一直沿用下來了,但相關的爭議從未斷絕。

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後”字解,因為商代甲骨文中有正反並存的現象,就是說,一個字可以正寫,也可以反寫,正寫反寫都可以,而“司”字反過來就是“後”。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後母戊”的命名要優於“司母戊”,其意義相當於“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後”同義,“後母戊”的意思就是: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於是2011年,司母戊鼎正式更名為後母戊鼎。

但是隻要你隨便翻閱之前的書報,所見皆是司母戊鼎,可見流傳之深廣。


《尚書》的書

張衡的地動儀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尚書》是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由孔子編訂,包含了從堯舜到春秋的100篇重要文獻,史稱百篇《尚書》。

《尚書》在歷史上屢經劫難,先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焚書坑儒,傳世的百篇《尚書》幾乎全部被毀。

在秦亡漢興之後,漢文帝尋求能治《尚書》的人,才由秦博士伏生口述,以漢代通行隸書記載,恢復了尚書二十八篇,史稱今文《尚書》。隨後魯恭王拆毀孔子故宅,在夾牆內又發現了另一部《尚書》,用先秦六國時的文字書寫,史稱古文《尚書》。

一時間,世上便存在了兩本尚書,根據歷史發展的尿性,這個事情一定會成為流傳千年的學界盛事。

然而並沒有。

因為到了永嘉年間,匈奴攻陷洛陽,西晉滅亡,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一起在戰亂中失傳了……

正所謂國可亡,文脈不可斷,士大夫們衣冠南渡之後,朝廷便致力於尋找《尚書》,不久就有了收穫——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進獻了另一部《尚書》,包含古文《尚書》33篇,今文《尚書》25篇。如今經過唐宋元明清流傳下來的《尚書》和各種批註,都是以這個範本作為基準。

但是,有什麼證據能證明梅賾進獻的就是真正的《尚書》呢?

其他範本都失傳了呀。

兩千年間,《尚書》的真偽之爭不絕於耳,但是一直也沒有個頭緒。直到2012年,通過對清華簡的整理,此事才一錘定音:假的!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2008年收藏的一批竹簡,包含了大量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的《尹誥》和《說命》等文與傳世的《尚書》一概不符,完全可以認定流傳下來的、梅賾進獻的《尚書》是偽作。

真跡湮沒消失不可聞,偽作流傳在世兩千年,古往今來的讀書人要是知道自己讀了假書,估計和我們喝了毒雞湯一個心情吧。


《道德經》的經

《道德經》是老子寫的書,號稱萬經之王,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影響深遠。

張衡的地動儀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和《尚書》一樣,作為傳世兩年多年的經典,我們現在讀到的《道德經》是原汁原味的嗎?

對此,1973年馬王堆漢墓挖出來的帛書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當然不是。

馬王堆漢墓的帛書《道德經》一共有兩個版本,一本避漢高祖劉邦諱,應為漢代版本,一本不避劉邦諱,應為先秦版本。通過先秦版本和現代版本的比對,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道德經》第一句就被篡改了!

傳世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恆名 帛書本: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因為漢文帝名為劉恆,為了避“恆”字諱,《道德經》開篇就被精簡了……

不過這個影響並不大,因為老子的理念並沒有變化,真正可怕的是下面這些。

傳世本: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 ,吾以觀復 帛書本: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也

“守情”被改成了“守靜”,與原文有了明顯出入,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偏差了。

傳世本: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帛書本: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這個就很恐怖了,變“今”為“古”,一個是用現在的道應對現在的有,一個是用古代的道應對現在的有,硬生生把銳意進取的小年輕變成了食古不化的老古董。

其他的,諸如

帛書本: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傳世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帛書本: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傳世本: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帛書本: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傳世本: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帛書本: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傳世本: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帛書本:五色使人目明 傳世本:五色令人目盲

就更是充滿惡意了,完全可以說是有組織有預謀地篡改,而後又在其上加以延伸,衍生出道家的諸多法門,老子真正的思想卻被埋葬在歷史的塵埃中,湮沒無聞。

蟲鼠居於廟堂,聖哲亡於草莽,不亦悲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