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印象 · 成县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深居大山,无公路无网无安全饮水,偏僻,闭塞,生活成本高,经济落后……这是成县镡河乡建村村书房新村农民贺银东3年前的居住环境,也是该村其余19户村民昔日的生活处境。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2016年,借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的东风,经乡、村两级多次入户调查、群众投票、识别,建村村最终决定,并将居住零散、偏远的该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统一迁建于地势开阔平坦的该村村委会所在地新房社书房背。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两年集中建设,水、电、路、网等配套完善。2018年初,居住于黄茂山、马山、麻院沟三个社的20户贫困户离开故地,喜迁书房新舍,开始跨时代新生活。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贺银东正直花甲,“老家”在翻过“新村”屋后的山梁,再绕两道弯后的黄茂山,距如今的“新村”10多里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削弱了很多“人”的后天能动性,一家人不得不忍受着贫穷。曾经在乡村学校教过书的他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能举家搬迁到山下生活。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花园、平房、自来水,新式家具家电,太阳能路灯,一出门就是广场、公路,这一切贺银东觉得是在梦中,他“很满足”。一家5口人,老两口在家照顾年过八旬的老母,除了务点口粮,家里种了10亩地的柴胡、苦参和桔根。“一亩药材全部挖完能买到四五千元”,两个儿子在外常年打工,每人每年“无论如何能挣四五万元”,“生活好地很”,贺银东说。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何平与贺银东之前同居黄茂山,是建村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多年一直以务农为主。2018年搬迁至书房后,还享受了异地搬迁产业扶持和分红待遇。现在,他在附近建设工地打工,妻子将原来的山地种上了花椒、核桃,兼顾照看家里,儿子在县城务工。家庭经济明显好转,也脱了贫。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新村’20户农户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少种点庄稼,把多的山地都用来发展魔芋、花椒、中药材等产业,”看到略显寂静的村落,镡河乡党建办主任张亚强介绍说,“20户群众的生活现在都好”。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追根溯源,镡河乡,本是中国茶马古道北线上的古渡驿站,一度繁盛,后随道路交通枢纽的不断发展,镡河古渡功能随之弱化并被取代,2000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因离城偏远,道路崎岖难走,镡河乡相对陷入一度的经济滞后期。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近几年,特别是扶贫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县乡、乡村、村村公路拓宽硬化,针对各村实际,“对症下药”,给贫穷开处方,找良策。

路畅了,群众脑子活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收入也随之逐渐增长。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石榴村农民刘枭刘彬兄弟俩在外出打工期间,受一次和工友采摘草莓的经历启发,2018年二人索性回镡河老家建起4亩大棚,成立了种植合作社,试种草莓,取得成功。2019年第一季收入1.5万元,“尽管入不抵出,但我们掌握了技术和经验,给以后打下了基础”,哥哥刘枭说。

因此,他们将草莓规模扩大到今年的12亩,“至目前,收入近万元。”说起今年的收益,刘枭说,主要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草莓多销往附近的镡河、毛坝、小川等市场,没能打入县城,受消费影响,“总体还行”。

脱贫印象 · 成县 | 书房新村的前世今生


去年底,和弟弟一同考上村文书的刘枭兄弟,平时除了忙村上的公务,其余的心思就都放在产业发展上。2019年,兄弟俩在流转的山地里又栽种了60亩花椒,“没有异常,今后收入应该可观”,刘枭说,“下一步,带动群众发展草莓,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服务”,他很有信心。

“乡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政策扶持”,刘枭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