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去世六十多年,她的容颜,才情,气质,至今让人着迷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萤萤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一个女子去世六十多年,她的容颜,才情,气质,至今让人着迷

上面的诗句,是从林徽因先生《莲灯》一诗中特意挑出来的,我觉得这些诗句跟徽因的气质、性格非常吻合。当然,我也很喜欢。

今年是徽因辞世六十五周年,4月1日是这位民国奇女子的祭日。六十五年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很多高兴的不高兴的事情被遗忘或者冲淡,唯有这位气质女神从来没有离开大家。

一个女子去世六十多年,她的容颜,才情,气质,至今让人着迷


徽因1904年降临人世,1955年悄然离去,匆匆走完了不平凡的人生。她的过早离世可以说是一种不幸,也可以说是一种大幸。

出身名门的徽因,既秉承了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兼具现代女性特有的独立精神和自强气质。作为一个优雅的知性女人,她既是名扬中外的建筑学家,又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文思泉涌的优秀作家,还是文化沙龙的女主人,这得该有多大的精力和多强的毅力才能将这一众角色融会贯通,并演绎得淋漓尽致。

才貌双全的女人不常见,才貌双全且理智行事的女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徽因完全当得起这样的女人,她曾是三个爱情故事里的第一女主。建筑大师梁思成、浪漫诗人徐志摩、哲学泰斗金岳霖,这三位精英男都是她的忠实追求者。

然而,徽因并没有因为这些青年才俊的出现就凌乱得一塌糊涂。相反,在她多情而丰盈的年华里,做出了最理智、最正确的选择,和志趣相投的那个男人相守了一生,并且在婚姻之外还保留了一份纯美的友情。

在朋友们中间,徽因总是被众星捧月,这不仅因为她脱俗的形貌与独到的见解,更是因为她的温暖,她的柔软。假如,没有徽因的悉心照料,梁思成很难从那场车祸中重拾信心;假如,没有徽因的的爱心抚慰,沈从文很难走出阴霾,并驰骋文坛;假如,没有徽因的无私引导,文艺青年萧乾、林洙等人多半会与文学擦肩而过。

在那个不缺大师的年代,多少女子视她为情敌,多人男子倾慕于她的裙下。文学大师胡适对徽因刮目相看,敬若上宾,盛赞她是一代才女;浪漫诗人徐志摩如痴如狂,为徽因写下无数绝美的诗篇;大哲学家金岳霖更是为徽因终生不娶,只愿在静处默默地注视着心中的女神;建筑学家梁思成视徽因如稀世珍宝,两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被徐志摩奉为女神,并得到这位痴情才子无比温柔的爱。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夫复何求?然而,徽因的回答是,不想被当作女神,不想被夸大,也不想被否定,只想做自己。

徽因的智慧不仅在爱情和友情方面,她对事业与梦想的追求,也是一般女人所不能及的。建筑是徽因一生追求的事业,为此,她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从1930年到1945年,徽因走遍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了200多处古物建筑,很多古老的建筑都是因为她的踏访才被世界所关注的。

这就是真实的林徽因,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的温顺,体现在她身上更多的是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她虽然没有高喊过激进的女权口号,却时时刻刻把女性的独立与进取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用和男性平等的心态处理感情、家庭和学术问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和男人们分庭抗礼,据理力争。正是由于这种气质,使得徽因的作品在中国文坛宛若四月春风,别具一格。

徽因之于民国就是一个传奇,她的出身,她的容颜,她的才情,她的气质,她的阅历,她的生活,无不让人着迷,令人陶醉,宛若强力磁石吸引着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