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调动农民把农村的田土充分利用?

里郎苗寨艾冈


要调动积极性,粮价在十块一斤左右,否则无人种田,因工作人员,公务员,退休人员,工资很高,贫富差距太大,农村一人八分地,一家三口,二点四亩,一年种二千多斤谷,除去一切开支,七百多元钱,谁也不会种,还不如出去务I,工作人员,公务员,退休工人,一月I工资,农民要种至少五年田,如粮价在十元左右一斤,一百斤一千元,那三口之家,二点四亩田,除一切开支,还能挣到差不多一万元左右,那搞点别的副业,那合起来,近两万元左右,还有人种田,也能调动农民积极性,贫富差距就小了


情圣164967859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相比过往科学兴农认为种粮的效益还是要比过去高出许多的,那么为何在过去同样种粮效益很低的情况下,农民反而愿意种粮呢?这一点大家不要怀疑真实性,去过问一下老一辈就能够了解到,过去的农田产量可能不高,但是农田却几乎很少撂荒,都会有人耕种,而撂荒也是最近十几年发生的事情。说起来这个事,科学兴农认为这要从我国的市场经济政策来说起了。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着实得到了快速的腾飞,而沿海方面更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政策,而得以快速的起飞。这种局面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同内陆城市之间的经济反差也就显现出来了。而内地人民对之向往,也导致人员大量的流向东南区域,这也就是所谓的“孔雀东南飞”景象。

而近些年沿海地区就业岗位的增多,内地区域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下,人员向东南区域流也是必然,而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那些早期敢于拼走在沿海的外出打工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赚到了钱,这种先富带后富的局面是内地劳动力外流的动力所在。

内地劳动力外流就意味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因为这种外出打工同种地之间的经济收入显然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务工高收入,一方面种地难以养活家庭,这种局面下给人的印象就是种地经济效益实在是太差,其实从近些年的粮价、菜价来看,都有所提高,农民种粮效益肯定是有所提高的,只是这种提高同农民外出务工差距实在是太大,而相反过去农民收入来源太单一,除了种地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途径,那么不去种地能够干嘛呢?

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方案,肯定不能说止步劳动力外流,将大家都锁在农村去种地,这样的方式肯定能够提高大家种植积极性,但是真的不利于搞活市场。总理在2018年湖南视察的时候表示,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最终得靠切实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是天下大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肯定会加大投入。而其中一句话更为关键“创新体制,更大发挥市场作用,确保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

言下之意是当前农民种粮收益偏低,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场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粮价其实更多的还是处于政策性保护中,搞活市场调节机制有助于自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2018年底,当时高层有探讨推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当然或许是显得该策略太过仓促,如今还没有实施,但是从出发点而言,这一政策目的是好的,也就是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定价能力,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从最近几年的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看,每年大概都有三分的下调幅度,而这一政策在2019年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市场调节的能力,一些市场优质小麦价位远超最低保护价,而且甚至达到了1.25元每斤,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高度。

综合而言,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搞活市场,降低政策性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则也需要提高农民种植补贴,为农民收益提供双重保障!确保农民种粮能够有合理的回报。


科学兴农


马云说一个个的职业离开公司,有各种原因,但有2点最真实:

一是钱,没给不到位。

二是心,受伤了。

因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农民在古代社会里的地位一直排行第二,即"士农工商"。而现在社会采取的政策是重工商,轻视农,所以农民的排位是“士工商农"最后一位。

收入低,地位低,靠种地姓于生存下去了。所以背景离乡,到城市去当农民工。

要改变的话,就是实施乡村振兴,实施农业产业化,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提高收入,提高农民地位,让他们就地实现现代化。


飞飞猫说话


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力,按我地情况来说很予盾性,第一农民种田无水利,即使有是配象,旱不能灌,涝无法排。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到实地,只做表面工作,无农田实意义。第二农村低保贫困户享受,给很多农民有依赖国家和村组干享受低保不种田。政策确好,来地方有雷无雨,给村干机会,给懒汉的依赖。


手机用户55055124684


农村的土地,高山上的土地主要是缺水,可以把塑料全部做成罐罐摆到山上,放满水,拿针扎一个眼,让它慢慢的滴水吧!时间长了,下雨天就能救上水,冬天全部扭上盖子,不让下水了,开春了,再让他下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水缸,现在的水刚在城市里头摆的也要打破,前天还有一个水缸,建筑工人专门打破,最后顶垃圾拉走,都是不破的水缸,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好好的水缸,非要打破,水缸就是为了存水,把水缸摆到山上,游泳的地方


zhdnyoucai


回归大集体时代,农民领工资种地,根据产量拿工资,粮食归国家所有,统一全国粮价!和工人待遇一样!计划种植!


手机用户51460617326


很荣幸很回答你的问题,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想种地,很多农村土地都是荒废,这也是农村现在的普遍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物价过高,劳动力成本大,粮食价格低,一斤稻谷还不如一瓶矿泉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价格虽然也不高,但那时候物价都不怎么高,加上农户还可养几头猪,养鸡,有肥料利用,还有一个就村里没有学校,上小学就得到镇上去。

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合理利用土地并不难,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村里安排正规兽医,允许农户养猪,安排合格的教师,重起村小学和合格的卫生站。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乡村老柳


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以粮为纲。必须保证。城里和全国人民吃饭问题。栽了多少树,平等了多少土地?修了多少水渠。荒山变绿洲。荒地变良田。高山给河水让路。那时候农民吃了多少苦?为了什么子孙后代?现在农民吃国家进口粮食。就是靠化肥农药不干活。勾心斗角,赌博打麻将扯淡。


用户9045861056464


调动农民积极性可以通 过以下途径:建立真正的村民自治机制。没有真正的村民自治,就 不能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特别是要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新农村 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持 久、充分地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而要保持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一个调动农民积极性,让他们建 设自己美好家园辛勤劳动的激励机制。

①土地确权完成后,再申请土地的难度上升 众所周知,土地确权的目的是为了三权分置,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部分地区的农民已经拿到了土地承包经营许可证。然而,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土地资源都比较紧张,很少预留机动地,而且没有一定的流转机制,所以土地确权后,农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申请到土地的机会。

②土地价值有望大幅提升 依据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建设性用地将会与国有土地一样同等入市了,届时农村的集体土地的价值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农民因此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福利。

③退出宅基地补偿可能会有所提高 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买房落户,农村形成大量的空余或闲置宅基地,如果这些宅基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就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随着2017年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多个地方将会把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政策落实到实处,同时提升退出农民的补偿金额。


小黄探野


国家免缴公够粮多年,还给地补都没太大效果,我们普通老百姓要做到怕是很难。不过还是为博主的爱国精神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