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才算安家

最近热播的《安家》由孙俪,罗晋主演关于房产中介,及在这大城市里各种房子的故事。两个博士夫妻,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工程师,在这大城市奋斗十几年依然无法买到心仪的房子,只能一家五口蜗居在六十平方的旧房子里,丈夫晚上需要睡地铺,妻子需要工作只能蜗在厕所里,抬头都是湿滴滴的衣服。

再如,一对善良老实老夫妻在上海奋斗一辈子,每天起早摸黑的做包子,买包子,为儿子娶媳妇把一辈子的积蓄都发在房子里,且只能买一房一厅,结果在过户时儿子却要求加上媳妇的名字。

房子是中国人永远逃离不了的情结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家”界定了自己的生活范围,是传宗接代、壮大发展的基地,也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对于中国人来说,买房是大事,家的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所房子,但是,一所房子绝对是称为家的先决条件。


有房才算安家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房子就是家的缩影,然而对于家庭观念很重的中国人来说,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和中国人传统的居家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2020年开年发生突出其来的疫情,造成很多人滞留工作所在地,刚管禁较严的时间,租户是不允许回去,酒店也不营业。在那瞬间发现自己真的无家可归。

因此网上就很多言论,疫情后最应该做了三件事,健康,房子,车子

可见拥有自己的房子有多重要,至少在危难时,还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刚看到很多“房奴”们整天节衣缩食,吃着涪陵榨菜,喝着二锅头,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不敢生病、不敢请假、更不敢辞工,但现在实体经济萎缩,说不定哪天就失业了,这可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房贷长达一二十年,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有工作?谁能保证自己的收入永远上涨?

就感到恐惧,不想生活这么累,背付这么大的房贷,因此想着租房也不错。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现实与理想往往相违背,孩子上学需要房入户,父母从老家过来需要住,需要有房间。且加上中国的房子租赁市场不完善,或者哪一天房东需要出售或者收回房子,不租给你。此时就变成很被动。

因此有房才算安家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是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这都是家文化的体现。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而如今“家”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心灵的依靠和支撑,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安定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