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侠”王天纵的风月故事


“中原大侠”王天纵的风月故事


“中原大侠”王天纵的风月故事

稽查长王天纵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豫西山区崇山峻岭之中,近年来,因其山奇、水秀、洞幽的自然景观而名扬天下。

这个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小县,因为天高皇帝远,远在宋、元、明、清时期就是绿林啸聚的天然之所。

栾川县与嵩县交界的合峪镇有一座山,因为民间相传杨六郞曾屯兵于此,故名杨山。其实,杨山可能与杨六郞没有一点关系,真正让栾川杨山名留史册的,是清末民初发生在杨山的那段叱咤风云的绿林故事。就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中原大侠”王天纵。

王天纵,幼名天同,又名天从,字旭九,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于嵩县鸣皋乡曾湾村(今属伊川县),父名王来斌,弟名天佑。天纵家世代为民,虽终日劳作,然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一家人终不得温饱,其父遂将家中田地卖掉,举家迁住鸣皋街做小本生意维持生活。

天纵劳动闲暇,喜欢到附近练武场练拳使棒、舞刀弄枪。从此崇尚游侠作风,好抱打不平。18岁时经人介绍到鸣皋镇陆合总局保卫团当团丁,时总局有几支洋枪,天纵爱不释手,精心练习射击,尝百发百中,很快成为名闻一方的神枪手。

时鸣皋镇有官宦公子孟老七(孟吉珍),不择良否,上至官员,下至乞丐,广为结交。天纵亦与之交往甚厚。孟集结党徒逼死鸣皋镇上的老进士郭铭鼎父女,并焚其灵堂,郭之学生联络豫西十几县秀才,群向府、省控诉孟之罪案。案遂发,孟老七逃遁,官兵围孟宅捕孟之家眷。天纵等人与众家丁感孟之恩遇,与官兵抵抗拒捕。天纵枪不虚发,兵弁不敢近前。天纵遂率众保护孟七眷属突出镇外,奔向南山。时追随天纵突围者有百余人,天纵遂率众在伏牛山区伊、汝河流域游击。到处联络绿林好汉,结识朋友,很快发展到三百多人,枪二百余支。后为躲避清朝官兵追剿,移驻杨山。

自王天纵占山为王以后,河南省巡抚、洛阳知府等清朝官宪即指派河南巡防营管带谢宝胜(徐州人,幼曾为道士、故外号叫谢老道)率兵进剿。十余年中,谢老道捜山攻山不下百十次,天纵凭天时地利人和,与清军周旋于伏牛山中,他的主要战法是远程奇袭,阻止清军接近山寨,极大地牵制了清军。

王天纵虽在山寨中,但很注意外边形势,订有上海《申报》,寄到洛阳转到山中,除知道不少时事外,从而也了解到上海的繁华,很想见识见识。就和军师马文德商量,去上海游历借以开阔限界。一切准备妥当后,挑选了多名精干随从人员,才微服乘夜下山,昼息夜行,由天津至沪,住租界高等旅社中。在十里洋场中,一住两月,初则游览参观,借广见闻!后听闻多有志士前往东瀛,复乘轮东渡,至日本横滨,在此识一留学女子,女生姓毛,名奎英,湖南女子,留学日本,富有学识,妙龄慧眼,与天纵相遇就钦慕异常,认其为枭雄,能为国成就大事,建立大业。于是互相倾慕,相约成婚。结婚后相携返回杨山。经常促膝谈及时事,夫人毛奎英曾对王天纵说:“我中国之衰弱极矣,积弊深矣,受制于人者二百六十余年矣。非从根本着手力加淘汰不足与欧美文明诸国并驾驱于全球之上。”王天纵得其内助很多。于是革命思想就渐次印入脑际,从此就与同盟会的河南籍革命人士有了联系。

武昌起义后,王天纵受河南同盟会所邀,下山攻打洛阳清军,后固“再园”内应事泄事末能成。在河南同盟会的建议下,王天纵率军西去接应张钫的秦陇复汉军。领军西去过程中,河南各路绿林军会入义军,到了灵宝地界,义军已增至1万多人。十月下旬,他们到达潼关,与张钫的秦军会合组成秦陇豫复汉军,由于要东征,统称东征军。

张钫委任王天纵为东征军先锋官兼第一标统,天纵亲自率队攻克函谷关天险,一路高歌猛进,连克潼关、灵宝、渑池。清军完全被动,清廷为之震动,急令洛阳守军周符麟部、北京骑兵一部、北洋军第二镇王占元部前来增援。张钫、王天纵见敌众我寡,调整战术,退保潼关,侧击洛宁,威胁清军后方。由于北线暂时不能进军,王天纵向张钫建议,自己带领少数人马收拢伏牛山区的绿林武装,先占领南阳,从南进击洛阳,与东征军收夹击之效。王天纵率部一路攻打荆紫关、内乡、镇平,连战连捷,把豫西战事扩大为豫西南战事,狠狠打击了清兵气焰。南阳总兵谢老道在他的围攻之下,再加之听闻清帝逊位,自杀身亡。

期间,夫人毛奎英曾多次写信,其中两封流入民间,从信中可看出,其夫人知书达理,乃女中豪杰。

其一曰:“旭九夫子鉴:自嵩至陕已更数月,昨阅报纸知共和成立,为展愁眉。吾夫雄才大略,素获诸怀。当此民国初建,诸务待举,夫正国家急于用人之际,即豪杰可以出头之日,万不至有思家之心,徒尽愚孝,致废公事也。英在家待奉母姑,料理家务,总斯完善,勿以为念,但愿夫婿封候那管杨柳春色,期俟大功成后再赋归来,吾则不愿见夫面也,今托十弟带去单夹衣各一袭,袜五双,皆英亲手缝就者,可分给马文德、陶富荣(二人皆王之幕友从战斗者)诸君各一双,以表区区。肃叩勋安。”

其二:“旭九夫子鉴:接家书知南阳现在情形。北军止淮,我编巡防两营除编制外尚余提枪械者两千余人,欲遗散则恐生他变,致碍于大局;欲不遗散则又无法位置。君因此故焦急万状,至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惟奎英有一言,请为君陈之。当此满清退位、共和宣布,君之目的达,素愿偿矣,万不可稍存权利之心。北军之所以只准我编巡防两营者,不过惧我不就范围。君宜顾全大局,平心静气,一听其若何编制,否则恐冒不韪,将为全国之公敌,君前日之战功尽弃矣。至所余人数无法遗散,本属尚难解决之问题。盖因随我血战日久,死亡相继以至于今,靡有孑遗遣之,固有所不忍,似应暂且分布各处要隘,将来有知我者,定能谅我一片苦心。望君竭力维持,安置妥善,择一心术光明之官长以统领之,然后解甲归田,遨游江湖为一共和国民,何幸如之!奎英自横滨从君以来,屡以推倒满清、建设共和相劝勉,今幸自我夫妻身亲见之万祈无负初志。是所至盼,专候健安,文德天佑福荣,朝臣诸将士代为问好。妻毛奎英上。”

在接到其夫人第二封信后,他听众夫人建议,将部下交由其挚友及参谋长马文德,自己受袁世凯所邀,到京就任京师稽查长,授中将衔。袁死后,到四川夔州组织靖国豫军,任总司令,对抗北洋军阀。曾为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要求当时的参议院,力拒日本要求,并对“五.四”运动表示同情。后积劳成疾,病逝军内。


“中原大侠”王天纵的风月故事

青年王天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