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最終社區想出辦法解決,對此有何看法?

新文化街男孩


西方國家的人民把他們的所謂“民主自由”作為個人至上、缺乏國家和社會大局觀的遮羞布。新中國建國數十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始終對社會主義國家極盡詆譭和顛覆之能事,然而在前不久的“澳洲大火”和這次抗擊“新冠肺炎”大戰疫中,西方國傢俬有制、崇尚個人主義的缺陷和短板暴露無遺,公民醫療福利和民主制度的真相也被徹底揭穿,相反地,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天道輪迴,老天饒過誰?西方國家終將在抗疫戰中為他們的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付出慘痛的代價,社會主義中國終將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天驕漫山紅遍


看到這樣一個新聞,真經心中一千匹馬在奔騰,2020先年了,為何祖國大地上還有這樣的事情。

一個上海人,嫁給一個英國人。英國人來上海探親,途經多個國家,然而到了上海後拒絕集中隔離。而我們的居委會和這家上海人則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家裡人全部搬走,讓洋女婿一個人住家裡。

真是一個好辦法啊,真是隨了洋大人的願了。家裡人做這個決定可以理解,但社區居然能同意我就不理解了。貴社區只有這一戶人家嗎?貴社區還有上千個家庭吧,讓一個原本應該集中隔離的高風險人員住在社區裡面,社區還得天天盯著他,哪天沒盯緊搞不好還會跑出來溜達,那咱們是不是要把整個社區都騰出來給老外?這個人如果沒有感染還好,如果是一個攜帶者,社區人員你們拿什麼來擔當?

現在,正是防控境外輸入的關鍵時期,北上廣機場裡,每天有上千位醫護人員在戰鬥,他們像篩子一樣,把病毒過濾在祖國大地之外,有絲毫失誤,就會有病毒鑽進來。請問這個居委會負責人,你憑什麼拿這些醫護工作者的辛苦去展現你的慷慨和博愛?

更進一步講,這裡破了個例,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對其他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破例?對黑皮膚外國人破例?對洋大人們,我們能不跪著說話嗎?

現在的國民,可以歡迎外國人來中國,但唯獨不歡迎超國民待遇,任何人到中國來,起碼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否則,你就永遠不要來。


高校人才真經


英國女婿碾轉幾個國家,來到了中國上海。按照流程,他是要在隔離點集中隔離14天,才能確定是否安全的。

只有隔離完了,然後再決定他是否可以正常出入。

但是,這個規定最終遭到了他的拒絕。

上海社區的人很無難,既然這個英國男子這麼不配合,那就在想其它的辦法吧。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了,你還別說上海社區裡的工作人員,還真想到了解決辦法。

說到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就讓我想起了前幾天,來到中國隔離期間跑步的澳籍女子。她違反規定在線,先是被公司開除,然後又被北京公安警告限期離開中國。

我們不得不為北京公安的做法點贊,因為我們的成果,是不容任何人破壞的,也是絲毫不能馬虎的。

只有這樣信心謹慎,我們才能維持好我們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果。

那麼,上海是如何對待這個英國女婿的呢?

他們是這樣處理的,不是英國女婿不去隔離點嘛,最終社區裡的人,想的辦法就是遷就這個英國人。

既然你不去隔離點,那就在你丈母孃家裡隔離14天吧。當然了這個時候,丈母孃家裡的人,是要離開的。

他們要到自己的親戚家去居住。

最後就是採用了這種方式來解決的,一家人遷就一個人,離開了居住了幾十年的家。

這種做法我們還是不做評論了吧,畢竟這種事情,只要英國人的丈母孃的一家人,是願意的就可以了。

這個英國人在家裡隔離14天,不外出對我們也不會造成影響。

當然了這件事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感覺上海做的,沒有北京做的讓人感覺爽快。感覺少點什麼又說不出來。

總之,只要能夠保證我們國家的安全,不讓任何人成為“漏網之魚”就可以了。畢竟我們國家的安全,還是最為重要的。

所以對於英國女婿這件事,我們就不多加評價了。


漢史趣聞


據報道,一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臺北轉機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到達小區後,丈母孃和妻子都希望他能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才2個月大的孩子,但英國籍女婿不太願意。後在居委會的協調下丈母孃和女兒、孩子暫時離家到親屬家居住,把房子留給外籍女婿單獨居住,居家隔離。

從報道來看,其實這個洋女婿的丈母孃和妻子反而更能知曉病毒的危害性和嚴重性,也都希望英國女婿能夠集中隔離。凡原則必有例外,顯然這個對老外的例外並沒有得到公眾的支持。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更是表示,我給上海居委會“優待”英國女婿的故事打零分。本想作為重點宣傳的事蹟卻成為公眾批判和吐槽的對象。

個人也認為對於外籍人員有待不妥。境外輸入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各地為嚴防境外輸入都出臺相應的規定。對於入境人員統一隔離應當無差別適用,應當依照規定嚴格落實,不打折扣的落實。我們國家本就比較特殊,因為近代受侵略的歷史,使得我們對於外籍人士本就存在牴觸情緒。另外,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外籍人員前往中國旅遊、留學、就業等等增加,但存在或多或少的優待已經讓公眾有所不滿。上海這樣的待遇難免會引發超國民待遇的爭論,對於防疫工作也並無好處。


葉律師


先簡述一下事情經過:


3月14日,一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中國臺北轉機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在回到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517弄社區後,其丈母孃和他剛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兩個月大的孩子,但遭到該男子拒絕。家屬溝通無效後,三泉路517弄居委會負責人協調,由其妻子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房子留給該男子單獨居住,進行居家隔離。


這名英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最終社區想出辦法解決,表面上看“兩全其美”——英國女婿單獨居住、居家隔離,其妻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實際上這種做法違規甚至違法,所以遭到社會各界廣泛質疑。


“上海發佈”3月17日通報,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法國、德國、瑞士等16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英國女婿的行程明明就在這16個國家的名單中,要麼實施居家隔離14天,要麼實施集中隔離14天,而到底實施居家隔離還是集中隔離,顯然不能讓英國女婿說了算,而應該由當地居委會說了算,豈能因為英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就讓其居家隔離?而且是以讓妻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的方式讓英國女婿居家隔離,居委會是否太“善待”英國女婿了?英國女婿也太自私了吧,竟然讓母親、妻子和女兒“外出居住”,自己一個人住在家裡!


3月22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發佈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外防輸入”是當前上海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社區落實居家隔離措施要從嚴從緊。“從嚴從緊”是什麼意思?三泉路517弄居委會“善待”英國女婿,讓英國女婿住在家裡;“虧待”英國女婿的母親、妻子和女兒,讓她們外出居住,顯然不是“從嚴從緊”,而是本末倒置!而且曾群特別強調,從1月24日起,上海就啟動了重點地區來滬人員的居家隔離工作,社區落實居家隔離措施,對中外人士一視同仁。試問三泉路517弄居委會:“善待”了英國女婿,是否善待“德國女婿”“韓國女婿”,如果都“善待”他們,如何做到“中外人士一視同仁”?


3月19日,在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緒宏通報,澳大利亞籍女子拒不配合社區防疫工作——本應在租住地居家觀察,但其未按要求進行隔離,並且未戴口罩在小區內跑步,社區衛生防疫工作人員發現後進行勸阻,但該女子拒不配合。該女子被稱澳籍“跑步女”,其行為在網上曝光後,不僅被其所在公司辭退,而且被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法註銷其工作類居留許可、限期離境。英國女婿與澳籍“跑步女”的“待遇”相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本來應該一視同仁,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北京對於澳籍“跑步女”的處理廣受讚揚,而上海對於英國女婿的處理頗受批評。《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指出,如果一名普通中國人拒絕集中隔離,可以這樣變通嗎?如果可以,就應廣而告之,只要有獨立住房,就可以不去集中隔離點在家隔離,此法適用於中外所有人士。如果這種變通不可以,那麼對不起,那名英國女婿就不該有此特殊待遇,他就應該無條件配合,前往集中隔離點住14天。如果他不配合,應由公安機關強制其配合,哪用得著居委會負責人幫他想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胡錫進是一名非常正能量的媒體人,說話做事非常客觀理性,但這次胡錫進毫不客氣地說:“我給上海居委會‘優待’英國女婿的故事打零分。”可見胡錫進有多麼憤怒!


目前,外防輸入是我國防控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國內新增病例幾天前就已經清零,但境外輸入病例卻不斷增加,截至現在已經達到358例,而且廣東出現了首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堅決不能讓國內疫情持續向好的形勢遭到破壞,堅決不能讓疫情在我國第二次暴發。所以,任何地方都必須嚴防輸入,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因為一絲一毫的閃失,都有可能斷送全國人民之前的所有努力,全國人民堅決不答應。


毛開雲


據媒體報道,3月14日,一位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中國臺北轉機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在回到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區後,丈母孃和他剛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2個月大的孩子,但遭到男子拒絕。家屬溝通無效後,三泉路517弄居委會負責人協調由其妻子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房子留給該外籍男子單獨居住,進行居家隔離。


點評:看完報道,只能說,我們對於這種國外自私自利的男人太容忍了,對於這種人,我們就真的要網開一面?就沒有辦法?我們有一套完整的防疫政策,國外回來的,一律到指定的賓館酒店或者其他場合進行集中隔離,為何對於這個英國男人,就要特殊對待?他有什麼特殊和特別的地方?如果我們做不到一視同仁,做不到公平,那麼,我們又如何獲得別人的尊重呢?在我們防疫政策和措施裡,所有人員必須都得遵守防疫規定,沒有特殊人員,不管他是哪個國家,只要在中國境內,必須遵守中國的規定,在法律法規和防疫規定範疇內活動。


針對英國回來的外國人,也如此,社區按照防疫措施,要求他到指定地方集中隔離,他拒絕,那就報警啊,就跟那個澳大利亞國籍的華人一樣,不配合防疫,報警,警察來處理。而社區選擇讓英國男人的中國老婆(剛生完孩子兩個月)、岳母去親戚家居住,把房子騰出來給這個男人居住隔離,看似折中解決問題了,說白了,就是放縱了這種行為,社區給這些外國人開了綠燈,不僅不贊同這種做法,甚至要對社區縱容外國人囂張跋扈不配合防疫做出處理。


另外想說,如此一個渣男,好意思讓在產假期間的老婆和年邁岳母去外面親戚家居住?好意思嗎?這是什麼價值觀?徹底的自私自利、渣男一枚啊,這個女人,為何要去找這樣一個渣男?還給他生孩子?只能說,部分女人腦殼腫了,智商為負數,再說難聽一點,丟人現眼,這樣的渣男,趕緊離吧,如此自私自利男人,早早離開他,早離早投胎。

最後想說,如果是中國男人,不配合去集中隔離,社區還會如此做嗎?骨子裡如果站不起來、思想上如果是矮子,內心對國人嚴苛,對外國人高看,那麼,我們一輩子都不可能站起來,崇洋媚外思想,何時休?社區如此,這個女人也如此,國外男人究竟有什麼好?要去找這個渣男?那些崇洋媚外,一味地覺得外國男人好的女人,睜大眼睛來看看吧,別走這個女人老路,不然,後悔莫及,甚至丟人丟到全國、全世界。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3月14日,一位所謂的“英國女婿”入境中國上海後,拒絕集中隔離的醫學觀察,隨後在當地居委會書記的“妙招”下,用一個“完美”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讓家裡的老人和剛生完孩子的產婦以及自己兩個月大的嬰兒搬到親戚家去住,而這位所謂的“英國女婿”,無需集中隔離,舒舒服服的居家隔離!

說實話,我被這位居委會書記的操作震驚了,並且我個人給他打0分!要知道目前英國還處於疫情爆發期,雖不能說入境的英國人都攜帶病毒,但畢竟是來自疫情嚴重的地區,入境後進行集中隔離的醫學觀察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國政策規定,任何入境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我國的疫情防控措施來進行隔離,對於違反的人員我國有權對其進行強制隔離或依法將其驅逐出境,前些日子的澳籍華人和美籍華人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如果這位“英國女婿”被確診了,那麼影響到的將是整個社區的安危!包容不代表沒下限,為什麼要讓老人、產婦和嬰兒為他讓步,他配做上海的女婿嗎?他盡到了一個女婿、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責任了嗎?我不清楚這位居委會書記是什麼心理,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這樣做是否不妥?又是否造成不必要的潛在危機?

在全國疫情一盤棋的背景下,每個人都積極配合,為了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這位上海居委會書記的做法讓我不敢苟同,希望這件事的後續不會讓我失望!


李氏縱橫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上海的英國籍女婿轉戰德國、法國、瑞士並最終於14日經由臺灣省臺北市轉機來到上海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區。由於家裡的丈母孃和剛做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能夠前往集中隔離點集中隔離,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影響到剛剛出生的孩子,然而當事人對此表示拒絕。家庭溝通無效後,三泉路517弄居委會負責人協調由其妻子帶著母親和女兒住到親屬家,房子留給該外籍男子單獨居住,進行居家隔離。

(洋女婿與工作人員交涉)

此事報道後,一些媒體和公眾開始質疑,這個社區工作處置不當,縱容外國人搞超國民待遇,《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還跟著帶了一波節奏,表示防控不能對老外打折扣,不應是居委會去想‘兩全其美’的辦法,應該找警察來把那名英國女婿架走。那麼情況真如胡總認為的那樣,搞特殊化,違反防疫政策?

提出質疑的公眾,包括胡總對於嚴控境外輸入病例,維護防疫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都希望疫情能夠早點過去,一旦控制不利會導致疫情復發,功虧一簣。本人也是負責相應管控的人員,所以對這種事知道的稍微多一些。

(入境登記)

首先這不是搞什麼特殊化和超國民待遇的問題。這與那個"跑步女"的情況完全不同。

我國並沒有統一的重點國家地區入境人員管理辦法,基本都是各地政府依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政策。當時上海的入境人員隔離管理辦法是在13日0晨生效的,也就是這個洋女婿入境前一天。當時公開通報:

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法國、德國、英國、瑞士等16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

(隔離點消毒)

所以這個洋女婿本身由於去過法國、德國、瑞士,屬於必須執行隔離措施的入境人員。不過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人符合居家隔離,什麼樣的人試用集中隔離並沒有明確說明。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在上海本地有固定居所,那麼就可以試用居家隔離。所以這個英國女婿回丈母孃家是隔離不出門沒有任何問題。他不想去同一的隔離點也是可以理解,只不過家人並不同意其居家隔離。這個問題是家庭內部的問題,不涉及違反防防疫政策。社區工作人員變通,勸其丈母孃和妻子到親戚家居住,留其本人居家隔離並無不妥。

(採集信息)

這其實是政策上的漏洞導致的問題,所以上海在17日便進行了完善,明確了居家隔離的條件:

居家隔離條件為“一戶一人或一家”,即同一家庭中,居家隔離對象和非居家隔離對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承諾一起居家隔離健康觀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全家人都需要居家隔離健康觀察的,也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該措施更有利於防止交叉感染的風險。

這樣一來家裡無法承諾一起隔離的,那麼也就必須到同一的隔離點進行隔離。

(機場)

由於疫情發展的情況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很多情況都是我們以前從未遇到的,政策未免會出現各種漏洞。基層工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開動思維,靈活工作,不違反政策的情況下化解問題,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相關媒體人應該有起碼的素養,好好做好政策功課,不要藉機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來收割一波流量,要記住你的一言一行都已經被歷史所記錄。新冠狀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這是不分民族、人種、國籍的,不要因為狹隘,而泯滅了人性。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對外國疫區歸來的不守紀律者,管理辦法不能變通!

近日,上海的一個管理區傳出一名英國籍的中國女婿回到上海,不願意隔離,非要住進岳母家,這名英國人的妻子剛剛生產兩個月,因為害怕小孩子被感染,其岳母求助社區管理人員做其女婿的工作,社區的工作人員在沒有做通的情況下,竟然進行變通,勸其妻子孩子和岳母搬到親戚家住,獲得成功,以此為榮耀將其發表在網絡上,自我表功。



鄙視這種不規範的行為!

首先我們對這位外國人表示鄙視,疫情爆發期間,很多國家已經將其視為“戰爭狀態”,制定了自己的臨時法規。中國一樣,也有自己的臨時法規,無論是國家出臺的還是地方政府出臺的臨時法規,都屬於法律的範疇,無論誰都應該堅決地執行。這位英國籍的外國人,不僅來自英國疫區,而且經過了多個疫情國家,同樣應該遵循中國的隔離政策。

第二,我們要鄙視上海某社區的管理人員。外國人就高人一等嗎?作為社區的管理人員應該懂得臨時的法律法規,也屬於法律法規的範疇。無論對什麼人都應該嚴格執行,這不僅是對個人和家庭負責,更是對廣大的國民負責,是體現國家的管理機制健全。將這樣一個不守紀律丶不受約束的外國人放在一個小區內居住,你能保證他遵守中國的紀律嗎?他不外出嗎?如果你說我們派一個人守著他,那也是一種錯誤,因為你浪費了中國的管理人力資源,你沒有這個權利!將一種錯誤的行為放歸網上自我表功,更是一種不當的做法,應該為自己的這種幼稚的做法感到羞恥。



日前,央視報道了北京處理一起澳籍華人不服隔離規定,北京警方註銷其居留許可證,限期離境的消息。我們為北京警方的處理做法點贊,對待不守中國規則的人,就應該象北京警方一樣!


老狼48440790


上海某居委會的工作能力靈活而又強大,在國家層面的隔離制度面前,他都能夠想到變通的辦法,而且事後深深的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自我激賞不已,還為了誇耀他們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發了一篇通訊稿。

問題出來了,什麼都可以變通的話,還要制度幹什麼?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變通,還是僅限於這個英國女婿特例?如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變通是不是接下來就可以修改隔離制度了?如果不是所有人可以變通那就應該說清楚英國女婿作為特例的理由。

作為行政工作人員,雖然在合乎情理、制度規範的條件下可以適當的人性化靈活執法,但並不是就可以因人而異、看人下菜徹底的放棄了制度的尊嚴和本質。

英國女婿不願意集中隔離,在當前這種非常時期,有防疫法做支撐,按照程序執行就完了,難道因為他是外國人,就可以踐踏中國的法制尊嚴?今天是英國人,明天是美國人,後天是……如此一來,豈不是整個隔離制度就要因為外國人不願意、不高興就推翻了?

所以,該居委會的做法我深深的不以為然,在疫情面前,沒有本國人外國人,只有防疫制度和防疫措施的保障執行。因為只有一視同仁、執行到位了,才能保障包括這個英國女婿在內的所有公眾的行動自由和健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